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我是總統:論理想政治【樂業篇】
2015/11/01 10:28:39瀏覽370|回應0|推薦2

口水看多了,批評罵多了,有沒有想過: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要什麼總統?想要什麼方針?如何振興經濟?如何提升生育?如何拓展外交?如何搞定兩岸長久來的恩恩怨怨?如何在文化藝術上展現台灣特色?
 
這些事情,或許大家都批評過,或許大家都不滿過,但有誰真正想過,怎樣才算是好?怎樣才能做好?怎樣達成想要的現象/目標?
 
也許你會說,這些都不是我該想的,該關心的,因為這些都該由別人做好;我只要整天嬉笑怒罵,實則置身事外就好。但你有沒有想過:即使你自認只是個負責拚誰出局的裁判,或是旁邊述論打槍的球評,你也要了解怎樣才是好,怎樣合乎規則,或是怎樣才是對的,而你就應該是政府的裁判

 

一個國家要好,不能只是期待一群英明的政治家憑空冒出來替愚昧的人民牟福利,只有英明的人民,才能選出英明的政治家代表人民行使權利。

 

所以,我們來想想:如果我是總統/一個好的總統,該如何做才是好。

 

首先,當然是人民的生活問題,包含就業、工作、薪資、生育、居住、人才外流等的問題,要如何解決?打房打了幾十年,工作福利喊了好些年,就業輔助了好幾年,薪資拉了N百年,鼓勵生育了不知多少年,無論藍綠還是白,面對一樣的問題,用一樣的方式,只是輕重多少上的程度改變:依然沒變的就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這個問題,其實起因都是因為一樣的問題,也其實有很大的癥結與問題,就是不分藍綠、基本上目前絕大多數的政治集團,都是靠財團支持的,所以其出發點必須是以企業利益為優先,而這如果以企業利益為主目標,必然相對會犧牲人民的生活與生存空間。所以要改變,必須是從邏輯根本上來做改變,一個不必大,但必須是方向性的改變。
 
譬如就業,在台灣,一直都是人才在競爭企業/職位,而非企業在競爭人才。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最直接的,當僧多粥少的時候,就連餿水都會被搶奪一空:提供職缺的業主,會乾脆壓低粥的質量,反正只是相對於人才數目就能保有選擇權與被競爭優勢,而提供餿水的業主,也會覺得這樣也能找到人才的話、那何必要煮粥?

 

而競爭者,既然好的只有少數且沒料的粥,大多數還會拿出餿水來供,那他何必強求自己出人拔萃?除非為了尊嚴與那少量的粥,還不如隨遇而安吃著餿油,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

 

如此,求職人數持續僧多粥少,企業認為可以用少粥或餿油敷衍,而專業人才沒動力也沒必要精進,如此負循環,條件越來越差,人才越來越沒動力;少數不想這樣被壓榨又不死心的人才,就選擇外出,這就是人才外流,這就是台灣現況。

 

而當薪資與生存被壓到最低的時候,自然而然,他們對於工作也會越來越不滿、更沒有辦法去面對與解決生育問題:生存都不易了,那遑論生活?所以很大的一個層面,就是一環扣一環的必然連鎖狀況。

 

要如何解決呢?看起來是個非常龐大的工程對吧?但如同一開始說的,這是起始點與方向性的問題:只要把以企業為主的起點,改為人民為主;把國內人才競爭職位的狀況,變成國際企業競爭人才,一切將迎刃而解。
 
第一是不相信如此簡單,第二是不知道從何開始是吧?
 
讓我們來推演一下可能的狀況:
 
第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起因也就是方式,就是開放國際企業進駐。自國民政府挾龐大文化資源來台灣以來,台灣即華人文化的人才、教育集散地,無論是資源的豐沛,還是人文的水準,專業的教育等,均比當下的中國大陸來的更有畫龍點睛的地位;另比起中、日、韓、印等,各地均有或多或少的歷史恩怨,均難有如台灣的超然定位,也可以說亞洲各民族其實對台灣均有一定的善意。
 
所以如果以亞太、華人世界的人才庫與跳板做為主誘因,輔以包含關稅、各種貿易的優惠與彈性等,相信包含中日韓歐美等國際大型企業,一定會有相當誘因:也包含從台灣出發至大陸市場的優惠、合理的法制與人才水平,即使加些對應條件(如本土人才的運用),相信會引起相當程度的商業進駐。而只要開始有進駐行動,包含職缺的質量、對人才的要求,對本土企業的洗禮,均可以開始動作。
 
接著是對本土企業的再教育。面對開放與改變,政府不能光是以本土企業的心情與利益多寡做為出發,而是轉以人民整體的獲利與生活為重點,無分藍綠,這就是政府單位第一要做到的改變,但當然在這堅定的信心下,也要給本土企業改變的機會。在這階段,政府可以以人才補助等,做為讓本土企業任用高階人才的補助款,除了藉機營造將來職位上的需求與競爭力,最重要的是企業可藉由這樣的半強制性動作,理解同專業不同階層的人才,能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利益。而藉由這樣一個前導期,人才也會知道社會上對高階人才的需求提升,也提高了條件,進而願意補強自己、面對提升後的挑戰。

 

而在提升企業運用人才的這階段,對於本土人才的專業提升更顯重要。首先是政府本身的專業判定:包含證照、職業公會與專業教育資源,需重新掌握在手中,甚至可以再主導業界的專業進展。原本學院林立的狀況,在這階段需要再重整,藉由更縝密的判定,與這時已經進化的政府專業判定,讓台灣的專業教育再進化。而於基礎教育,則從華人文化所推崇的儒家、引來的輕技藝之刻板印象,轉而成為對於各專業的注重與發展,基礎的教育體系也開始以國際專業態度化取代純然的基礎教育,進行再調整。

 

另外在同一階段,因為對各專業的提升,隨之而復興與新興的產業,也必須做為一個重點事項來考量。鼓勵任何形式的創業與專業再造,也就是以藍海模式迎接將來開放後可能的衝擊,藉由傳統或是新式的經營模式來面對國際化的挑戰,同時也再次提升國內產業的活力與動力。
 
第三階段才是海外企業實質進駐,這時候國內企業也該面對好衝擊。無論中日韓歐美等地,均提供一定與一至的貿易優惠,但同樣的在企業責任上:包含運用本土人才、企業教育與員工社福、生活等,均需有一定且穩定的回饋。在這前提上,人才的待遇、職位的質量上均獲得提升,當含有優質職缺的海外企業進駐時,因職缺產生企業競爭人才、因優劣產生人才競爭職位,就是正循環的開始:自我要求上、專業還要再專業的提升,人民對專業的認可、未來的期許等,也就是核心與方向從企業為主與人才競爭、轉為人民為主與競爭人才。或許會有些無法改變的企業被淘汰,但所謂的以人為本的正向大齒輪因此展開。
 
當人才的質與量提升,且是企業競爭人才的狀況下,原本互相妥協的僧多粥少也不復存在,而轉為以更好的條件,試圖找到更好的人才,如此人民方可有人生與目標,不只是生存,而是生活,也才能樂業,也才能追求安居。

 

請繼續閱讀:

如果我是總統:論理想政治【安居篇】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devil0712&aid=3465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