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11 06:57:28瀏覽2030|回應4|推薦8 | |
國民黨換柱,面臨了黨內、黨外與支持者的壓力,同時也倍受人民的質疑:一句大義、就欲滅親,不只主觀,還過於武斷。而影響最大的,顯而易見的就是民心的失去:原本的對立者更加堅信對國民黨的質疑,原本的支持者則出現前所未有的疑竇,甚至中立者也會開始懷疑,兩黨制的輪替是否能持續雙軸順暢運轉下去? 對國民黨來說,換柱真的非得是七傷拳嗎?甚至不管換或不換,傷害都已經造成?其實還是有個破釜沉舟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並非取巧,也非常實際,同樣關鍵點上:還是在於民心。而對國民黨而言,是一個由大老主導的政黨,還是由民心主導的政黨,應可藉由此動作重新取得人民的信任。 而這個方法,就是重新建立,具公信力、直率而坦然的民調/票選。在已知的狀況,國民黨內施加壓力與朱立倫必須承擔:原本即為燙手山芋的國民黨代表候選人之職,這個安排除了過於主觀,客觀上對於重振聲威的洪秀柱也無法接受,而朱更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在這個茶壺的外圍,對國民黨來說,虎視眈眈的還有宋楚瑜,更遑論贏戰蔡英文了。 所以國民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再次藉由具公信力的票選/民調來見真章。洪本身是透過體制內投票出來的政黨候選人,真正要能取代其公信力的,就是另一個更具公信力的公開判定,而不是一群見首不見尾的"高層"來抹煞。在這前提下,洪是被鳥盡弓藏,或是順水推舟確立地位,還是真的可以拋磚引玉,在此可以獲得一個驗證與定論。 同時,具公信力的民調/票選驗證,則可同時邀請宋楚瑜以泛藍候選人身分一同整合。眾所皆知,無論宋多親綠,對綠營族群來說,他一直是被歸類在藍營的,事實上他也無法動搖分毫蔡英文的鐵票,其票源必定分裂自泛藍族群,宋楚瑜也必定冷暖自知。所以做為一個選出泛藍共主的整合機會,於情於理,宋楚瑜斷然沒有拒絕之理。而對藍營來說,藉由此行動,除了重新取得"民意"之實,也可藉機對泛藍資源做個結合。 如再經證實,朱聲勢真的不如洪,那國民黨可將之視為開始與洪秀柱全力資源接軌的訊號,不應再三心二意。而洪秀柱獲得資源,同時也等同被警告,應當找出與政黨最好的共存方式,而不是想靠孤軍造大局,而朱也對黨內核心有所交代。如驗證後確實朱比洪高,只要是經的起驗證的計算,想必洪因此有退場台階、也必須接受這樣一個客觀結果,達成當初所說的"拋磚引玉"。如是宋出線,國民黨也獲得重整與協調的佳機,而宋也因此取得泛藍共主的寶位。對於藍營支持群眾而言,則是重新獲得具公信力的驗證,對於中立與其他的族群,也重新獲得可供挑選的選項,無論結果為何,均能降低對於國民黨的不信任,如能在這環節引發認同,則相對於本次綠營候選人蔡英文可明顯有對照上的優勢。 此一方法,對國民黨來說,可同時解決內外在的危機,兼顧裡子與面子,只是依然有個非常實際的問題:這並非為常識性的解決方法,所以需具有實權、兼具能力者,能以彈性且富有策略的溝通模式與宋、洪溝通方可能成真。 另一個問題則是何者為具有公信力的檢測方式?是聯合民調還是票選?是否需要第三方做為公證?能讓宋與洪同時接受與信服的,必須是縝密、客觀與專業的媒介與單位,且不只是須要滿足三位泛藍候選人的內心小劇場,同樣也要讓民眾能理解與接受的方式,如此國民黨才有機會重新贏回群眾的信賴。 在換柱風聲已經驗證為事實的同時,即使選擇只剩下單純的換與不換,對國民黨內均已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與裂痕。也因此,如此事關重大的關鍵性事件,才應該更思考清楚,是否有第三種選項,何做才能做到傷害最小,甚至能一併解決其他問題。 這不只是一個茶壺內的風暴,而是一個對於台灣未來的期待:由微漸廣,自小而大。如國民黨在這次風波中、能逆勢展現出真正尊重民意的核心價值,在以人替代組織性的進程裡,相信與民進黨的競爭之中,更能產生更多正向的火花。 天佑台灣。 ※前導請閱讀:不只是茶壺裡的風暴:國民黨換柱,該何去何從?(上)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