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接近尾聲,大盤似乎底定,各種臆測與觀察逐漸沉澱,而相對逐漸浮現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夢」:關於台灣何去何從,關於台灣的國際定位,關於將來可能的個人發展,台灣將有的發展方向…無論是對將來,對國家,對自己,各式各樣的夢想與計畫持續發酵,統一稱為台灣夢。
每個時代的台灣夢,都根據當時的需求而有所改變,從當初希望落實民主自由,到後來對清廉的追求,最後更有對於自我生活品質的希求。而現在,對台灣的期待是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台灣會有的夢,將會從現實基礎而衍生,台灣最最現實的將面臨的就是執政更替,而這就能看出夢的端倪,台灣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轉變、而有什麼樣的夢境呢?
首先肯定會改變的就是政治生態。看似安定的兩黨制,卻因為台灣獨有的民情與政治型態而變質,變成意識形態的價值高過一切。舉例來說,真要平心而論兩黨的執政能力,我想就連綠營的支持者也知道答案為何。或許主觀滿足未必客觀,但客觀數據我想大多人都知道結果。綠營的選舉口號:「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已經在網路間朗朗上口,但如果真的倒了,可以把台灣導向什麼方向?
如果國民黨倒了,明顯的當然會是一個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這是可預期的。泛藍核心國民黨既倒,能替代以兩黨制去相對讓民眾選擇並運作的,會是剩下一人當家的親民黨?臨時起意的民國黨?文人治國的時代力量?還是深藍核心的新黨?亦或目的明顯色彩鮮明的統促黨?
都很難想像,對吧?其實客觀來說,如果國民黨真的倒了,可見的時間內絕對不會有第二個政治單位能與民進黨抗衡、給予相對應的政治競爭。所謂第三勢力取代之,絕對只是空口白話,絕對只會產生兩黨制崩壞後的政治真空期。
接著,在民進黨一黨獨大的狀況下,會有什麼狀況產生呢?或許難以想像,但直接以民進黨上次執政末期做為藍本,也加入如果沒有相對政黨做出抗衡的情形作出假設:
民進黨末期最大的爭議當然是扁家風雲。姑且先不論當時陳水扁實質上有罪與否,其政治獻金、黨庫、國庫與家庫之間的混亂與自行其事已經是個事實。許多人會認為只是一個私下方便的運作模式,但請記得:當瑞士銀行的款項曝光成為事實,當時民進黨無法面對這個事實,也是事實。這就代表民進黨的體系無法負荷與監督其領袖人物,更可以說對於得權與自我控制毫無準備。
第二便是執政與行政上的邏輯。不只扁執政後期,絕大多數的綠營執政單位,第一個動作幾乎均為大舉借貸,建設許多觀光與宣傳等的”看的見”的建設。卻缺乏後續經營的規劃,而造成的債務與養護問題不可謂不小,但都很湊巧的發生在可預見該行政區轉換執政者之前。
以戰略來說,這類型為有個明確的名稱,通常發生在撤退前,也就是俗稱的:焦土策略。將領地焦土化,讓對手政權既耗時回復生機,同時如發生在貸款消費的甜蜜期過後,也能為接續執政者引來民怨。
簡單來說,民進黨確實將台灣視為一個戰場,從損耗、焦土等樣樣來,為的就是贏得戰爭,戰略戰術俱全,唯獨就是缺乏自稱的:對這片鄉土有的情感。這些問題,都顯示著一個狀況:民進黨版本的台灣夢,目前雖然做好了做夢的準備,卻遠遠的沒做好做夢的條件。
以焦土戰做為一個兩軍對陣的戰略是沒問題,但這個被焦土的是台灣,是我們生長生活與發展的地方。這做為一個弱勢所執行的地下戰略是合理的,但以台灣目前兩黨基本盤為五五波的現況,這樣做就是對焦土戰術食髓知味的得寸進尺。或許在贏得戰爭的前提下什麼都能正當化,但如果是要迎接自己造成、將接踵而來的一個十年二十年的長期執政呢?借貸甜蜜期能維持多久?將之後的困境推給國民黨能推幾年?四年?八年?
當希臘舉國倒債,國家破產而政黨又持續惡性循環、操弄民粹時,台灣的人民當做國際笑話來看,而誰看的出來這最開始是怎麼樣的情況下才造成的呢?我們常從新聞看到,某縣市終於收支平盤、好不容易打平負債,而這通常發生在藍綠交替6-8年左右的藍營執政縣市,這已經快成為被忽略的政治常態,連藍營都習以為常。這或許是一個綠營的焦土策略,或許是基礎上的行政能力,但當這成為一個長期執政者無法解決的問題,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
或許就某些人的精神理念來說,國民黨若倒,台灣會更好,但這個更好,也只會發生在另一個政黨、也就是民進黨足以支撐國家運作的狀況下。目前群眾客觀評判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均不如國民黨、也無法平衡地方收支的狀況下,如何鋸掉一根車軸而能順暢運作呢?
所以客觀的結論來說,民進黨還不夠好,不夠好到能讓國家持續運作,不夠好到能約束自己,不夠好到真能一切台灣為前提。
民進黨要能貫徹自身的台灣夢,首先務必要改變、強化的就是自身紮實的行執政能力。但單看到將各種實驗室的產物高比例劃分入核能替代政見,把不能理解、無法掌控的土地列為公宅開發,把從來沒有實質貿易管道的國家列為兩岸的取代方案,以這樣水平的國家政見,就知道民進黨距離一個合格的執政黨還非常遠。但執政已經變成眼前的事實,除了期待奇蹟發生,我們還能要求什麼?
是有的,還是有另一個方法。
台灣要前進,不只是站在一邊,妖魔化、毀滅對面的人就能變好的。而是同樣優秀的兩邊人,相互競爭,相互砥礪,相互磨練。在好的政見上,提出更好的政見來突破、來進行辯論;在好的國策上,提出更可行而更有效的方案,來互相認可、來磨擦出新的可能性,台灣才可能更好,才有做遠大的夢的本錢。
真的要改變台灣?加入政治、改變政治吧!只有親身加入兩方,取代原本的兩個陣營,將勝負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台灣才有可能會更好。
要知道,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只是眾多更重要的政見中的某個細項;當初所謂的敗軍之黨,姑且不論其功過是非,現在也都是由台灣在籍者所組成的次代人物,也遠與當初的構成者遠遠不同。若只因為某個細項中的議題,或因某個政黨的歷史而全盤否定另一個可能的選項,那綁住台灣夢的人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政黨,而是你自己。
兩黨一起好,台灣會更好,我是由衷這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