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跳出口水,回歸原點:三倍券是否真能三倍?可否更好?
2020/06/03 11:56:57瀏覽11405|回應0|推薦8

看到網路上關於三倍券的討論,沒意外大多還是沒營養的立場攻防。
其實討論的癥結共有三個:
一、有還是沒有?
有、還是沒有,哪個更好?大多數支持者,以這為底線,戲謔怒罵其他挑三揀四的發言,其實只是用有跟無二元化來模糊與截斷進一步討論的發言空間。
二、有用還是沒有用?
這就是切入三倍券的核心問題:假設一定要推出消費券的前提下,花一千變三千,是否能有效振興經濟流通?亦或是經濟搬運的數據遊戲?還是有實質功效?
三、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這是人民真正該理解與討論的部分,就是思考以振興經濟、活水活絡為前提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有還是無的討論,除了口水並沒有任何意義;而是否有用,其實也是見仁見智。但如果在思考經濟活絡的前提下,我認為大家應該聚焦在是否有更好的方案上進行假設與討論。
這三個層面的問題,我的想法如下:
一、消費券有還是沒有哪個更好之類的討論,就是廢話,可略過不提。(補充,我發現有些人認為跑程序都更花費時間成本,我收回部分比例上的判斷)
二、功能上的討論:相較現金直發,確實以消費券來說,可能不會被拿來繳費存款,這是無庸置疑,但一換三?我認為只是一個經濟數據的消費行為。
有個著名的經濟理論老笑話,排除戲謔的部分,就像我與朋友之間,口頭跟你說我給你5億,你再給我5億,我們就貢獻了10個億的經濟效應一樣的道理,實質上對人民與產業是沒意義的,當然,如果這邊要拉到什麼數據面帶來的國家形象效益...就不奉陪了。
三、有沒有更好的方案?許多人認為三倍券充滿了智慧,老實說,我認為隨便想都有更好的方案。
譬如單就流通功能來說,我覺得比起三倍券,簡單暴力的萬元消費對折券都比較能促進消費,基於成本運作,甚至到三萬都沒問題。
根據我對品牌與市場的理解,大部分的通路商品,包含生產、物流與人事上的成本大約都控制在40%~60%之間(當然也有例外),如果是要促進消費,重點是買方有意願且能達成誘因,而賣方至少能平成本下進行促銷,這樣包含政府協調的三方、應該且明確的都能得利。
而且如果只是對折券,應該額度可以提高到二到三萬都沒問題,只要在跟業者溝通的回報上能談出相對於帳面約50%~75%的彈性就好,以理解業界的人士與官員共同構築與參與,執行度其實也不難,而實質政府的硬性支出也不會多。
實際讓經濟流通、而非僅是帳面數字來說,2000確實太少了,不是贈額的純度問題,而是整體讓水流通的比例問題。如果是要讓整體社會金流開始運作,我覺得一個接近平成本、整體薪資的金流誘因,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可以包含給中低收入的選項:一般狀態是三萬元的對折消費券,這樣等於實質可以造成六萬的消費行為,另外就是給與確實需要類似現金生存的民眾,一人一萬的額度或點數做為1:1的消費依據。
以上,這是一個拋磚引玉的想法,但我怎麼想,功能上都會比一換三千的奇妙設定來的有效應。我講的不是造成政府經濟活絡的業績,而是實質能讓社會活絡、民眾滿意的狀態。
三倍券的思考,我覺得太過於類似「遊戲任務條件滿足化」,好像只要達成某些設定的基準,就任務過關,這是非常無視於人本思考與需求、趨近於學術與宅思考的半粗糙規畫。
雖相較於毫無策略的灑錢是略佳,但只有小聰明的手段,並非政府行政應有的格局,還需要多思考與檢討,執政者更不能因為順風向逆時中嘗到風向的優勢,就任性行政,一檔事、還歸一檔事。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devil0712&aid=13769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