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12 15:33:54瀏覽966|回應0|推薦5 | |
〈二戰末期被轟炸的台灣〉
《被出賣的台灣》作者柯喬志說,「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四日,東京以最不尋常的坦白方式宣布,一天之內,美國飛機轟炸台灣大都市在千次以上。據說,日本天皇曾感嘆地說:「他們終於來了!」⋯。台灣天空在十一月的的大空襲以後,很少沒有敵方的飛機,一九四五年五月下旬都會行政中心(城內地區),因大「火毯」降臨台北而成為一片廢墟。港口零星地停泊著火和翻覆的船隻,基隆和打狗實際上已被夷為平地。鐵路中心點遭嚴重破壞。機廠、跑道、和機場保養地區也遭破壞。另一方面工業目標却只有輕微損害。在一九四四年,東岸的一個電力廠因颱風和水災而遭毀壞,但西岸主要發電廠安然無恙。產糖、紙漿、和化學原料的主要工廠,都原璧存留,在基隆附近主要礦場的所有地上設備都原封不動。」(《被出賣的台灣》第63頁第一〇行)但是《警察與二二八事件》作者習賢德引述美軍轟炸台灣的情形則頗為詳盡,其慘烈情形如下:
1、「美國原本訂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五日攻佔台灣,⋯⋯,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二日台北三十萬市民聽到空襲警報時,台灣的四周已被美國海軍的第卅八機動艦隊分成四個「機動群」包圍住。總數高達96艘的龎大艦隊包括:17艘航空母艦、15艘巡洋艦、6艘主力艦及58艘驅逐艦。自十月十二日起連續三天,全台起飛1,376架次戰機在台灣海峽及東岸太平洋上空,與美軍機艦展開空前慘烈的遭遇戰。由於美軍戰術成功,日本在空中和地面被直接或間接殲滅的飛機近700架,美方損失不到100架,96艘各式戰艦僅4艘中彈受創。(郭博修:〈台灣外海航空戰〉《台灣春秋》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十月,頁一〇七、一一五)」(《警察與二二八事件》第46頁第一〇行)
2、「日本據台時期,以戰爭開始佔據台灣,也從戰爭結束中退出台灣。日人將戰禍帶到台灣全島,是據台半世紀最後十個月,最兇悍的攻擊來自第五航空軍連續兩百天的大轟炸,7,700架次,投彈16,000噸。綜計二戰期間台灣承受了各式飛行部隊15,000餘架次的狂轟濫炸,遭到兩萬噸炸藥的洗禮,600萬台灣民眾平均每人分到3公斤高爆炸藥。第五航空軍對全島投擲了近十萬枚炸彈,平均每60位台灣同胞要承受1枚美軍丟擲的炸彈,造成近萬平民死傷,民宅被炸全毀及半毀者46,000棟,使207,000餘人無家可歸。台灣民眾被徵召作戰者達76萬,其中15萬人在戰場陣亡或失蹤,太平洋戰爭在台灣同胞心中因家屬失散,血染異邦,而烙下永遠的創痛。」(《警察與二二八事件》第46頁第二二行)
3、「台灣全島遍布軍事單位及棑(機)關設施,從基隆到恆春,馬公到花蓮,都遭到美軍飛機的濫炸。濫炸初期,白晝主攻目標為全島各處機場,夜間則為各港口泊靠的船艦及碼頭棧埠倉庫;至日本敗降,全台港口全部停擺,基隆港港池內沉船四布,18座碼頭全毀三座,半毀15座,13座浮台全部沉沒,13台起重機全遭炸爛。高雄港港內沉船178艘,碼頭全遭半沉船艦阻塞。全台近海16座燈塔中的12座,因損壞過鉅而無法運作,迫使近岸海上運輸全部停航。」(《警察與二二八事件》第47頁第六行)
4、「美軍另動用540架次兵力,攻擊全島鐵公路系統,即使行駛中的客車亦不放過,火車頭及車廂1,392輛遭炸毀,其中火車頭佔40%,車廂佔20%,所有鐵橋與鋼筋水泥橋全遭炸毀,客貨車僅敢維持夜間分段行駛。對城鎮工廠的濫炸,美軍使用了1,350架次,投彈4,400噸,全島有74座大型石化、鋼鐵、電機及造船工廠全毀,台灣工業建設幾乎全部報銷,所有工業目標受毀最鉅的還是發電廠,除最大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全毀外,其他發電廠亦無一倖免,不是被炸癱瘓,就是毀於颱風洪水;火力發電廠全部炸毀。日本敗降時,全島最高電力負載只有戰時9.4%;高壓輸送電路,同樣柔腸寸斷。全台49座糖廠,包括橋頭、總爺、新營、月眉、田尾、台中、蒜頭、龍岩、北港、岸內、南靖、台東、彰化、灣里、苗栗、旗尾、三崁店、光復、屏東、溪州、蕭壠等地糖廠輪番挨炸,總計造成全毀6座,半毀21座,輕毀7座。」(《警察與二二八事件》第47頁第一三行)
5、「針對軍事目標的掃蕩,亦令平民飽受池魚之殃。基市住宅區域滿目瘡痍,彈坑累累;台北龍山寺中殿及左廊炸毀,劍潭的台灣神宮兩度挨災,台北帝大附屬醫院的屋頂雖標有紅十字巨漆,亦無法倖免。挨炸最烈的的新竹市,火車站前只剩一片瓦礫,海軍飛行基地周圍的南寮、樹林頭及湳雅幾乎成為死城。中部民宅雖受損輕微,但各級學校均遭嚴重轟炸。南部地區受害最烈的為嘉義、台南及高雄。嘉義市毗鄰溶濟廠及陸軍飛行基地,炸後情狀慘烈,市內商業區有三分之二盡成廢墟,東門外日本佛寺全遭炸毀。台南地區交通完全陷於停頓,工商、農畜、水產各行業缺水缺電均陷癱瘓破產狀態。高雄市區剛好與軍港要塞等重要軍事設施相連,美機幾乎天天轟炸,造成市區民宅百分之九十炸毀或焚毀,市民倉皇逃往鄉下,缺糧缺藥,加上天氣燠熱瘟疫流行,水土不服,病沒者眾,真是一場浩劫。」(《警察與二二八事件》第48頁第一〇行)
6、「盟軍歷次轟炸台北的行動,出動軍機最多,損傷最大的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卅一日晨十時至下午一時,輪番遭到美軍駐菲律賓第五航空軍117架B-24,以三架為一組低空轟炸市區,使得城區三分之一陷入火海,且延燒三天三夜。主要目標是城內重要建築物,造成死傷人數超過3,000人,共有7,000多棟建物受損,城市機能僅存三分之一,水電幾乎完全斷絕,繁華瞬間化為烏有。由第一高等女校(今北一女)至台北車站的本町通(今重慶南路),以及第十方面軍司令部(前警備總部,今海巡署)至最高法院的京通(今博愛路),均炸出連串巨大彈坑。⋯。總督府正門塌陷傾斜,府內遭數枚火燒彈命中,烈火衝天,燒了一天一夜始息。府外正前左方有二個巨型彈坑,⋯。安藤總督立即搬遷他處辦公,殘破的總督府一時成了民眾解禁後最愛去的危樓,很多人爬上頂樓遠眺台北死城。(鍾堅:《台灣航空決戰》,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五年,頁一四九、一五三、一五五、二五三、二五七、二五九、二六一、二六五、二六七、二七〇、二七一、二七三、二七四至二八一。」(《警察與二二八事件》第48頁第二三行)
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光復,政府派員前來椄收,自民國34年10年25日起,至36年2月發生228暴動事件止,短短一年又四個月中,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除了在美軍協助之下,遣返在台日軍及其眷屬162,795人(陸軍167,476人、海軍54,776人)和日僑、琉球人和韓國人315,176人(第一期日僑274,3310人,琉球人4,968人和韓國人1,940人,第二期日僑18,585人、琉球人8,933人和韓國人1,874名,第三期日僑3,566名),合計487,971人(僅留用263人),以及接回流落在大陸和南洋各國的台籍日本兵176,879人(按日本厚生省統計:台胞被徵召了廿萬七千一百八十三人轉戰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各戰場,戰死者三萬零三百零四人,傷殘者約四萬人)之外,既須辦理接收、建構行政、立法和司法體系、設置縣市鄉鎮村里各級機構、恢復大中小學校上課,又須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以及修復全島公營事業機構工廠,工作責任可謂相當艱巨繁重。當時中央政府才還都南京,亦正致力重建工作,在財政或其他方面,根本未能給予充分協助。行政長官陳儀來台時,雖說受到熱烈歡迎,但是在有限的時間(1年4個月)、人力和物力情況下,面對的是剛被「炸爛」的台灣,就像捧著一紽燙手的山芋,除了面對現實,全力以赴之外,正所謂堅忍負重,勇往直前!可憐,少數台灣同胞不明就裡,竟在共黨和政治野心分子的煽動下,以抗議「貪官污吏」為藉口,「不法」毆打無辜外省同胞,攻擊佔領官署、襲擊軍事要塞,並搶奪軍警槍械彈藥,而造成全民痛心的228暴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