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5 00:01:00瀏覽6439|回應8|推薦78 | |
「肉燥」一詞,只有《國語辭典》才查得到,《閩南語辭典》、《維基百科》和大陸的《漢典》都查不到,但此詞真是國語的名詞嗎?請看本文介紹。 肉燥,《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ㄖㄡˋ ㄙㄠˋ,詞義是將五花肉、蔥、香菇等切碎拌炒後,加入醬油燉煮的食物;多用來拌入麵飯中食用。再查「燥」字,注音一是ㄙㄠˋ,當名詞,字義是剁成細碎的肉;注音二是ㄗㄠˋ,當形容詞,字義是乾的、缺少水分的。但《閩南語辭典》和大陸的《漢典》都查不到「肉燥」一詞。《閩南語辭典》解釋「燥」字如下:音讀是sò,當形容詞,字義是中醫用語,稱食物或藥物具有熱、烈的性質。《漢典》解釋「燥」字如下:注音是ㄗㄠˋ,字義是乾,缺少水分。 肉燥的台語羅馬拼音應是bah sò,而台語音讀是sò的字還有「埽」字。埽,《國語辭典》無此字,但《漢典》有,注音一是ㄙㄠˋ,字義一是治河時用來護堤堵口的器材,用樹枝、秫秸(ㄕㄨˊ ˙ㄐㄧㄝ,意指高粱的稈)、石頭等綑紮而成;字義二是用秫秸修成的堤壩或護堤。注音二是ㄙㄠˇ,古同「掃」字,打掃。 埽,《閩南語辭典》無單字解釋,但標音為sò,列有「糞埽」等詞。糞埽,音讀是pùn-sò,詞義是垃圾。再查《國語辭典》,垃圾,注音是ㄌㄜˋ ㄙㄜˋ,詞義是穢物、塵土及被棄的東西的統稱;亦作「拉颯」(注音是ㄌㄚ ㄙㄚˋ,此音和台語的垃圾(lah-sap)音相似)。 到谷歌去作關鍵字查詢,得到的資料量,在「╱」的左邊是點選「所有中文網頁」,右邊是點選「台灣的網頁」。若查詢"肉燥",得123萬/110萬;扣除台灣的資料量,海外地區使用「肉燥」一詞,只有區區13萬而已,可見得在大陸真的不使用此詞。 肉燥是指切碎的肉,但「燥」字的本義是乾的,而「埽」字在台語有屑、末之意;肉燥有肉屑和肉末之意,但絕無肉乾之意。因此,「燥」字念成ㄙㄠˋ,而有碎肉之義,是在台灣被新賦與的。「燥」字應是「埽」字的雅化代用字,兩字的國語同音,台語也同音,「肉埽」才接近這道美食的本義,只因「埽」字不討喜,故以「燥」字加以代替。故言,「肉燥」應是台語名,而非國語名。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維基百科》 (4) 大陸《漢典》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