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菲德烈堡 -- Fredericksburg
2006/03/04 03:05:16瀏覽1234|回應0|推薦1

來到德國村--Fredericksburg
當然大快朵頤一下囉!
德國香腸來一盤

菲德烈堡 -- Fredericksburg     Texas 早期有相當多的德國移民,大多住在Fredericksburg 和 New Braunfels 兩個城市。
因從未拜訪過德國,不知其德國風情及建築為何;再則Clark斷斷續續修過幾年的德語,對Clark來說,尋訪德國村,興趣可大著呢? 對我來說嘛,德國,再陌生也不過了,除了希特勒。其實我們是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抱著身處在德州就可感受德國文化,那當然是…以就近欣賞的態度前往!

Fredericksburg 就在Austin 的西邊約75miles左右,在San Antonio北邊65 miles,如果從我們家直接殺到此地,兩百多英哩,費時5個小時左右。

這個城市風光的很,不單只有具代表性的德國文化及德國香腸而已,而是這裡還誕生了一位 尼米茲(Nimitz) 海軍上將,當然他的祖輩是日爾曼移民囉!其實說真的他是誰,我還真不太清楚ㄋㄟ!查找資料,才知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概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上任為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以他的軍事天才,帶領美軍艦隊,突破日本防線,獲得多次勝利。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尼米茲」代表美國在受降儀式上簽字。 正因如此,這個小鎮上還設有 「太平洋戰役的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Pacific War),走到這裡您會發現「中華民國國旗」飄揚在此,爲什麼? 因為當時的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屬同盟國。

走進博物館(Admission fee 0),我的心是被撼動了,至少美國在處理歷史事件是誠實的,當時的中國是用這面「旗」,參加二次世界大戰的…,沒有隨便將旗子換掉唷!博物館內還紀錄在的美軍被日軍俘虜後,遭到虐行,骨瘦如材的驚悚照片。 參觀博物館後,心裡多少有些感觸,這些年來,台灣一直活在歷史的包袱下,批判過去(簡單的說,就是跟往生的人計較)。
當我讀了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術運用後,我對宇宙間的「是非」又多了一層體驗,如果二次世界大戰結局,不是同盟國勝利,而是軸心國,那台灣的歷史又將是如何?繼續被日本統治,人人說日語。如果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逐島進攻」的戰略沒有改變,台灣(當時是日本殖民地)又會變成什麼模樣?美軍攻佔台灣(死傷無數),最後像菲律賓一樣,人人說英語。那轉來轉去,「台語」還是不能成為官方語言,在學校學習。您說這有沒有這可能!

過去的仇恨,爲什麼要留給我們不曾參與的人去承擔?既然過去的政府這麼腐敗,爲什麼在孩提時,我還可以有飯吃、有衣服穿及有書可以讀。大人不是都教育孩子要感恩,要知足的嗎?

最令我不懂得是,「外省人」跟「台灣人」的定義是什麼?舉例來說,尼米茲上將,他到底是美國人,還是德國人? 他是出生在美國的德國後裔,這樣說沒錯吧!但是最後他奉獻給美國海軍,他並沒有代表德軍呀!如果以現在台灣的思考邏輯,他是不是有可能成為德國的賣國賊?

說真的,台灣人對自家人,總是極為刻薄。打個比方吧!當同學問我,你是Chinese嗎?我當然說「是」,打哪來?從台灣來(有許多同學,還不知道台灣在哪裡勒,真是嘔!)。 請問外省人是Chinese嗎?外省人=外國人(德國人、荷蘭人、英國人)嗎? 如果不是,我們到底在吵什麼。我真的看不懂。那我ㄋㄟ,我是出生在台灣,可是我的祖輩是從福建來。請問我的祖先是外省人嗎? 不過他們已經過世了,但我們還是要慎終追遠、祭拜祖先,不是嗎!話又說回來,我們總接受,老美是“某一個”國家的後裔或者是移民,而且我們還會微笑點頭,喔…原來您是來自於xx國家唷!可是在台灣,「籍貫」竟可以引發爭議,而且蹭恨不是出生在台灣的人,這真的是無理頭。

這一趟旅行比較可惜的是,尼米茲上將年幼時期的住宅(現是博物館),正在整修中,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入內參觀了,但是還是有許多遊客在外徘徊,可以感受到美國人對這位將軍的喜愛。

Fredericksburg -- 給我一種很奇特的感覺,這城市的觀光客可不少,但是她總給人一種很寧靜、安祥、乾淨的感覺。她僅是一座小城市,但是幾個觀光景點的馬路,不但筆直,而且寬大,讓人覺得視野非常遼闊,且舒適。(好像土地不太值錢,喔…開玩笑的啦!德州就是大嘛!)

另,我們也到訪旅遊雜誌強力推薦的一座農場 Wildseed Farm。
由於遺憾,每次出去遊玩,總是少了兩人的合照。上回野花季時,見著那老美家庭,使用三腳架,捕捉全家福的照片,也就激發我們積極尋找購買三腳架的念頭。此次出遊前,我們倆特地花了時間,到電器用品店尋找價錢公道的三腳架,結果…有點便宜只花了 $ 6.99 元。

2005-06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na17t&aid=19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