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周陽山洩密,聯合報當走狗?
2012/07/18 08:47:54瀏覽3942|回應25|推薦51

今年2月中旬,《聯合報》突然率先爆料,台星關係陷入緊蹦。

 

當時,這家報紙把所有矛頭都指向史亞平,攻擊她因為在去年國慶時,在新加坡堅持升國旗、唱國歌,惹毛了李光耀父子,是雙方關係交惡的罪魁禍首。

 

那段期間,沒有人知道是誰餵給《聯合報》這條新聞的。事情很明顯,這家人在台北的「狗仔報」,在新加坡根本沒記者。然則人在台北的他們,能不是有人在其中不斷投「黑函」嗎?

 

事隔5個月,《聯合報》又來了,又在前天衝著史亞平「萬箭齊發」,恨不得要置她於死地,順帶把矛頭指向馬總統,痛批既然監院調查報告,認定史亞平「嚴重違法、重大失職」,為何還能「升職升官」?

 

但這一回和上一次不同,因為監院主動申請調查此案的,只有周陽山一個人。於是,從頭到尾針對史亞平潑糞的「藏鏡人」,遂告無所遁形。

 

因為事情同樣再明顯不過,調查此案的只有一個監委周陽山,曾跟史亞平結下私怨的,也只有周陽山。然則,除非你是被《聯合報》愚弄而深信不疑的呆子,焉能不知涉嫌在其中興風作浪的,正是周陽山?

 

比較可笑的是,716,《聯合報》一大早獨家披露此條新聞時,並無別家媒體跟進,這足見周某對該報「情有獨鍾」。但到了下午,眼見同樣靜悄悄,《聯合晚報》顯係在某人的壓力下,不能不把生米煮成熟飯的開始大幹起來,非拉著所有媒體通通下水不可。

 

目的只有一個,我們與新加坡的外交關係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把史亞平鬥倒、鬥臭,順便給馬英九和陳沖抹上一把臭屎。

 

但問題來了,在周陽山個人提出的所謂「監院調查報告」中,有沒有確實的證據證明史亞平嚴重違法和重大失職呢?

 

外交部說了,沒有,完全看不出來。

 

至於《聯合報》的報導,如果你仔細讀過,你準定發現也是語焉不詳,但卻把焦點鎖定在史亞平的升官升職這一題上,罵一天還不夠,非連連罵上兩天、三天,直到今天依然不肯罷休。

 

除此之外,周陽山本人則除了口口聲聲咬定史亞平涉嫌嚴重失職外,卻始終能沒具體提出所有證據。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這是周監委和《聯合報》都不能不承認的,本案屬於「機密」層級,仍未獲得監院外交委員會許可,甚至連討論都還沒討論。

 

以此我們必須要追問的是,既然監院必須到明天始能排入討論議程,則周陽山的侃侃而談,乃至可能性百分之九十九的是他在向《聯合報》主動爆料,有無涉及洩密之嫌?《聯合報》是不是參與洩密的共犯?

 

也一樣,除非你沒常識,你才會支持周陽山和周陽山的走狗《聯合報》的無端指控。

 

如果這樣講,你還不相信,讓我們再問一個問題吧──設若史亞平真的一如周監委咬死不放的,涉及「重大失職」,為何在過去一個月、兩個月,未被監察院移送公懲會懲處?依法定程序,不是該如此進行嗎?為什麼沒有?

 

答案,已經寫在前面了,這是因為周陽山大唱獨角戲的這樁調查案,從頭到尾監察院尚未討論過。

 

這就很奇怪了,既然監院沒討論、沒通過,然則莫非周陽山在當上帝、當皇帝不成,他說有就有?這不是球員兼裁判嗎?更可笑的是,《聯合報》這家堂堂大報居然昏憒到,跟著他淌這一鍋臭不可言的渾水,一鍋滿滿的屎尿糞便。

 

事情更是彰彰益甚的告訴我們了,《聯合報》的茍且監委周陽山很重要,因為這是政商勾結,政媒掛鉤,豈能不緊密結合?如果不接受這種無的放矢的爆料,豈非有愧以往「黑函大本營」的盛名?

 

再者,靠抹黑賺錢嘛,也很重要。不是?

 

至於馬總統、馬政府的形象,甚至史亞平的個人清譽,對這家墮落了很多年的媒體而言,一點都不重要。

 

然則,儘管周陽山和《聯合報》再怎麼想聯手治死史亞平,還是有若干事實,不能不隨之浮現出來──此即這個監委曾經以「學者」的身分到新加坡參加座談。哪知史亞平竟是膽子大到不跟他配合,從此恨之入骨。

 

關於這樣的報導,周陽山當然矢口否認,理由是他的出席當地「辛亥百年學術研討會」,真正的身分是「中華民國監察委員」,哪裡是什麼「學者」?

 

毫無疑問,倘若你了解我們的外交處境,就該知道這個混帳監委簡直是在自抬身價的滿口謊言。不是如此嗎?

 

請問,星國和我們有正式外交關係嗎?設若史亞平在當地唱國歌、升國旗都惹得李光耀父子大為不滿,他們能承認你周陽山的官方身分?你啊,周陽山,現在是怎樣,欺負我們台灣人沒見識,可以任由你公然說謊的亂忽悠嗎?

 

職是可知,周陽山的對史亞平能不是假公濟私的挾怨報復?更可惡的是,他竟把列管在案的「機密」涉嫌最早外洩給《聯合報》獨家披露,雙方聯手意欲掀起政治鬥爭的惡浪,大扯馬政府後腿,不讓外交部安心做事。

 

以此我們呼籲監察院,周陽山的事涉洩密彰彰甚著,請主動告發,將他移送司法機關法辦,因為此人吃裡扒外,斷不可留。

 

至於《聯合報》這種黑函機關,請所有網友和讀者一起來撻伐,人人共棄之。因為他們這樣惡搞的以筆殺人,早已不是第一回了。

 

 

●註:周陽山和史亞平交惡新聞,詳見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230476.shtml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6644927
 引用者清單(1)  
2012/07/18 19:34 【不平則鳴】 媒體呀, 媒體! 非要斷送少之又少的友邦, 你們才高興嗎?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淺草一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魏徵與名嘴
2012/07/19 09:45

魏徵與名嘴最大的差異就是:

皇上不管採納不採納魏徵的言論,魏徵最後會說皇上聖明...

馬總統不管採納不採納名嘴的言論,名嘴最後會說馬英九無能...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命的方向
2012/07/19 07:40

謝謝小浪先生。最初我連自己留言簿都超字,在回覆處才幸好成功。少用電腦,應用功能只會少少;太不懂它了。

今早想起我們可能也好談談生命方向等等,社會一些浮象應與此有關的。

銀老向佛,這裡先引聖嚴法師的話(抄自普傳小冊口袋版"智慧隨身"叢書):

"今天臺灣的社會,大多數的人是以名望、權力、財富、地位、聲勢做為人生努力的方向,也以愛情、享樂、安逸、不勞而獲、向人炫燿,以及量化的事業,響亮的頭銜,高貴的身分做為人生的目標。但是在歐美國家,社會上普遍不認為工作有輕重貴賤之分,端看個人的興趣、喜好、能力和機遇,能什麼就做什麼。"

一個人如果生活很踏實、很自在、很滿足、很快樂,不論貧富貴賤,都是很有意義的。"

"對於名、利、權、勢、位,不必排斥,但卻不能僅是為了名、利、權、勢、位的追求而生活。生活的目的應該是平安快樂,生命的價值應該是自安安人。"

"內心與外境的統一:當你達到這個境界之時,你會覺得身外的環境與你自己的身心是一體的。所以最大者並不在外,至深者也不在內,此時內心與外境統一而成一體,體驗到所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所以能有'仁民愛物'的心量。當你有了如此的經驗之時,對於世上的好懷美醜,不但沒有分別----"(談禪)

基督說:

"你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靈魂,有什麼益處呢?"

"先求神國(神的國度)的義。"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其次愛人如己。"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joycelinlin:不知怎的超字貼不上,只好貼在自己處
2012/07/18 20:38

「超」字? ,是這個嗎?


joycelinlin:

*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們每一個能思考的人應都會憂慮近來的浮動和振奮乏力似的氛圍。我想:我們每一位民主公民都理應有一些省思了:

關心民主參與,前提應是公民普遍認識的民主精神。

例如自重( 自我的人格要求 )和自律( 自我的紀律精神包括守法意願 )的精神,開放的心胸( 願意傾聽 ),耐性的品質( 不衝動不激情並尊重他人表達 ),寬懷和視野( 這是思辨客觀的前題 );換言之,民主公民的素質。

又例如少數從多數的决定,多數尊重少數的心聲,其間互相諒解,將心比心,不爭吵打架。

又例如遇到激辯,言語謹慎,不無禮謾罵刺激他人情緒,不作人身攻擊和羞辱性的言詞,不動肢體。

重視誠實的價值。出於良知,不謊言,不貪非份之擁,不貪求權勢名位等等。

若要民主順暢成功,諸如此類民主精神很重要,否則"己"與"群"的衡突無已,民主會造成亂象。

讓我們一起奮力:建立共識和健康心理!

我一個普通公民,就所見省思,就民主社會已有的進步進一步省思,大概只能想到這些了。讓大家的思考共同激盪,來一個民主社會省思吧!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民社會談
2012/07/18 20:32

前面農先生提及公民的"民主素養",想起曾回應的一則思索,整理一下,不知怎的超字貼不上,只好貼在自己處,再移來分享。大家一起談談也好,是不是?

http://blog.udn.com/joycelinlin/guestbook?pno= [ *社會是一個整體 ]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甘為打手
2012/07/18 19:39

唉!

影響力的滋味! 沽之哉!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18 19:58 回覆:

令人不齒。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農天雨兄
2012/07/18 18:57
這些人都想當魏徵?我覺得是污辱了魏徵!魏徵如提出的意見都是要上位者滿足他個人的私慾而非是為國家社稷的未來著想.那我保證他不會在歷史上留有忠臣的美名而是如同董卓鰲拜等權臣的惡名!看看檯面上愛批評馬政府的這些人.哪個不是想要馬總統給他好處不成而惱羞成怒而逢馬必反.這些人會真心為國鬼才相信!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18 19:09 回覆:
的確。

農天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民主社會魏徵是亂源
2012/07/18 17:17

很多人小說看太多了,常用小說的情節來看歷史,若以現在的觀點,看待過去的任何一個聖君,其實他們都是暴君,唐太宗容忍魏徵,並不是真的很喜歡魏徵,而是他容忍魏徵這樣的情境,有利於他創造一個好的領導統禦條件,可以幫他創造歷史功業,其實論此點,曹操也不惶多讓。

民主社會的反對聲音已很多元,不需要特別的魏徵,民主社會若太多魏徵那更是大不幸。

前幾天公視的節目講苗栗大坪頂營區轉給苗栗縣政府,縣政府準備作一個藏族博物館,引起居民反彈,公視依往例會讓居民暢所欲言,雜亂無章的亂講一通,說這是民意,這就是我們這社會最大的問題,從第一個訪問者到最後一個訪問,光人民的想法就有7、8種,但政府要聽誰的才是尊重民意,察納雅言,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都認為每一個人都要聽我的,只有我的意見是意見,馬英九只要不聽我的,就是專制,就是無能,就是聽不見人民的聲音,問題是那一個聲音才是人民的聲音,所以我說公視號稱公共電視,從不教化人民真正的民主素養,只想攪這池水,攪得愈渾愈好,但從不教人民如何透過溝通、妥協,導出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來推動,身在民主社會,公共政策沒有絕對完美每一個人都叫好的,合理可行,對大部份人都好是基本原則,證所稅是如此,美牛案也是如此,沒有一個方案可以100%滿意。

太多的自認為魏徵的人,才是這社會的亂源。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18 17:29 回覆:
說得真好。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民國的"嫡系"部隊何在?
2012/07/18 16:56
馬總統,請深深考慮
重組<政治改革與文化改革>的忠誠核心"部隊"!

欠缺信念,蔑視信仰,心無所依,何來"正識與正見"?
若是"跟隨"你的改革隊伍,都是像-王金平,林益世這類"隨慾而安"之徒

都是像-周陽山此等本應是改革發動機,卻變成搬磚砸腳之流
那還改甚麼革?還有何心力籌謀規劃?走一步,退十步!

沒有向心力強的嫡系部隊,已經在醬缸裡滷得熟透了的台灣從政之人
單打獨鬥,單槍匹馬,獨行俠式的"改革",只能變成是---人去政息!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18 17:28 回覆:
台灣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民主的,因為台灣太多人都渴望帝制,懷念蔣經國那樣的威權統治。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民國"扶不起"?
2012/07/18 15:12
若是別的人玩這種政治鬥爭的把戲,正常
但是換成周陽山行不行?偏偏就是他,不行!

很久以前,周陽山主編了"一套"叢書
或者說一本書--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正確的書名是五四與中國

他很認真的辯駁,中共竄改了五四運動的歷史真諦
<中華民國史觀>下的五四運動,才是符合真理的改革運動
<無產階級史觀>下的五四運動,歷史真貌早已面目全非!

因此可知,周是標準的三民主義信徒,中華民國忠誠的擁護者
但是,從報上看來的各種訊息顯示,周陽山按他的理念,該翻桌子的對象

應該是<淡馬錫控股家族>怎會是史亞平?在東南亞掛孫中山的國旗,有甚麼錯嗎?
淡馬錫家族早已不可信,莫非周陽山對其還有何革命情感?

周陽山若非出於私怨,即使是站在國家利益的立場
"新加坡"的利益如何可以在中華民國的利益之上?台新關係?周教授,請界定清楚!

(淡馬錫家族與新加坡人民必須分開對待)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18 16:13 回覆:
非常認同,這個人的學問是假的。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兩人常翻臉,唐太宗一度動念要殺魏徵,被老婆勸住了。
2012/07/18 13:25
貞觀六年(632年),李世民在一次罷朝後回到內宮,怒不可遏:「會須殺此田舍翁。」[1]長孫皇后好言勸慰太宗才免除這次災難。十七年(643年)元月二十三日,魏徵病逝。太宗悲慟之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2]。

唐太宗原將女兒衡山公主許給魏徵的長子魏叔玉為妻。魏徵死後,太宗親賦詩一首,且為之樹碑。魏徵生前曾向唐太宗秘密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宰相之才,但魏徵死後杜正倫獲罪被罷黜,侯君集謀反被斬首,使得唐太宗懷疑魏徵實際上私下結黨。唐太宗又發現魏徵生前每有諫書,必留副本於家中並且曾經出示給史官褚遂良,太宗疑此舉有留為自賞及博取清名之用,大怒之下,下令推倒他親自書寫的魏徵墓的墓碑。太宗亦下旨解除婚約,衡山公主不再嫁往魏家。陳寅恪寫道:「幸其事發覺於徵已死之後,否則必與張亮、侯君集同受誅戮,停婚仆碑猶是薄懲也。」[3]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親征高麗受挫,發出了「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於是又下令將毀壞的魏徵墓碑重新樹立起來並慰問魏徵的遺屬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18 13:46 回覆:
謝謝草山兄。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