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色空一體,誰也離不開誰
2023/01/09 07:56:16瀏覽1972|回應0|推薦16

981在 我們陸續談完「無所得」的五種功德利益後,再回頭反思,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我們會有各種妄念、各種執著,為什麼我們如此害怕衰老、疾病和死亡,始終這也捨不得,那也放不下的老感心有罣礙,擺脫不了各種「顛倒夢想」帶來的焦慮和煩惱?

982一言以蔽之,我們壓根兒也不認得自己。更致命的是,我們還拒絕承認有這種荒謬的事。

983從小到大,我們太習慣「人定勝天」,愛拚才會贏,卻從不思考,當我們把自己和大自然對立起來,就陷入了二元化思維的陷阱。你的眼睛只會往外看,心思只會往外飄,卻從不檢討自己是何許人也。

984當人與人、國與國、政府與政府,都做如此想時,這世界如何可能沒有衝突、鬥爭和戰火燎原?科技文明的高度發展,或許代表人類有不可限量的智商,卻不意味擁有相對的智慧。

985舉個例子吧,愛因斯坦就始終擺脫不了「生為猶太人」的憂懼和痛苦。這就涉及上帝存在與否的爭論,這位不世出的偉大天才最終也只能含糊以對。何以故?

986原因在於,幾千年來西方都在研究「形而下、物質上」的「有」,窮盡無數白首,上窮碧落下黃泉,研究的都是有形有體的東西,一但鑽進去就執著到底。君不見多年前太空科學家找到的「希格斯粒子」,不是被稱為「上帝的粒子」,可以對宇宙的開端一探究竟?

987但這還是物質的「有」,對於精神上「空」的那一部分,仍是一無所知,或不甚了了。

988當知空、有本一體,一旦將之拆成兩半的一分為二,當然談不上「遠離顛倒夢想」的人生智慧了。

989反過來講,惠能大師初見禪宗五祖時,只不過剛能體認什麼是佛性,卻能非常有自信的堅認,「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智慧」。你要知道,這位把禪宗發揚光大的祖師爺,居然是一位大字不識半個的道地文盲!

990現在,讓我們回頭來看心經下面這段經文,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不是能和惠能所說的話若合符節,同時也證明我們這位老和尚的舌頭從不欺誑任何人。

991原來認得自己,就是所謂的開悟和明心見性;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正是智慧的開端,才能悟後起修的證得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無上正等正覺。

992那麼、我們自心本來具足、自心常生的是什麼智慧?

993、從古梵語講,是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倘譯為中文,意思就多了,是空性的智慧,清淨心的智慧,無所得的智慧,成佛作祖的智慧。單就最後一項來說,我們自心常生的智慧,則為佛陀在《觀無量壽經》開示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994《景德傳登錄》載,唐德宗貞元年間,大梅法常禪師自從在馬祖道一門下開悟後,便一人遠走四川的大梅山自結茅舍而務農隱居。沒過幾年,人在江西的馬祖道一便聽人說起,自己那位門人已是得道高僧,當下派僧人去勘驗大梅法常,看是真開悟還是假開悟。

995雙方見了面,那僧人也不打恭作揖,劈頭便問:「聽說您是馬祖大師門下,不知您得個什麼法語,來到這山隱居?」法常禪師回答:「大師只跟我講了一句『是心是佛』,我便向這裏住了。」

996諸位知道此言是什麼意涵嗎?法常禪師乍聞「是心是佛」,宛似聽到春雷一般,心花開了,了悟自性的「這裏」就是佛性,從此安然住下。

997哪知那僧人卻道:「可馬祖大師近日教給大家的佛法又不一樣了。」法常道:「怎麼個不同?」僧人遂曰:「老和尚說了,非心非佛。」法常禪師聞言便笑罵道:「這老頭惑亂人心沒完沒了,也罷,你們講你們的非心非佛,我照樣是心是佛!」過了幾日,馬祖道一老和尚便向那回來報告的僧人讚嘆道:「真是難得啊,梅子熟了。」

998然則馬祖大師何以下此首肯之語?

999你不開悟,不認得自己本來面目,就會對自己沒有信心,就經不起那僧人的考驗,甚而各種境界的磨練,做不到《金剛經》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這正是中國禪宗以心傳心的高明智慧。

1000當知「不取於相」是無所求之禪,「如如不動」是無所得之定,以是自心常生的智慧,便能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了知內而自身五蘊,外而山河大地,都是色空一體,誰也離不開誰。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780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