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一法可得,閻王來朝拜
2022/12/18 08:18:04瀏覽1787|回應0|推薦17

840我們往下談之前,有一點要報告,心經原像一塊大餅,可以先切成兩大塊,再掰成四、五塊,供人逐字逐句品嘗其中甘甜回香的法味之美。

841譬如前半段,從「觀自在菩薩」算起,一路算到「無智亦無得」,共計134字,後半段則是從今天要講的「以無所得故」說起,說到結尾的「菩提薩婆訶」,細數下來共是126字。

842從粗大的層次來看,「以無所得故」就是這兩大段的分界線,前頭談菩薩因,後面講菩提果。再往細處觀察,前面說的是「般若空法」,以顯真空,後頭直指「般若不空」,以示妙有。

843總之,在「以無所得故」之前,講的是「緣起性空」,之後則說的是「性空緣起」。

844可若再朝微細處來看,比如我們接著要談的39字經文,你會發現仍舊沒離開佛陀畢生訴之不盡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845這39字的內容是:「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846我們往內看,「以無所得故」是上承前面「無智亦無得」的性空,同時也下接後半段經文的緣起。從此每一句都在指向成就佛果的法喜,有多麼妙不可言,卻也同時指出,你修行也好,不修行也無妨,但人生實相就是離不開那八個字。

847把這八個字拓展開,就是心經的法要、修行的要領——緣起性空,實者虛之;性空緣起,虛者實之。

848回到經文上,請注意了,我們要講的「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其實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夫子自道。老人家說啊,他之所以修到妙覺菩薩的果位,正是覺察、了悟到「一切法,無所得」。

849如何才能無所得?

850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在讀過《法華經》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感而發,寫了兩卷的〈觀音玄義〉,感慨眾生正是因為捨不得「我執」,凡有知見皆分二元,彼此對立,以致是非、善惡、美醜、憎愛等等,每每搞得一團混沌,才會「見思取生死相,塵沙取涅槃相,無明取二邊相」。

851請自己想想,我們這輩子哪個不是只想有所得的,能不在知見上有所迷,在貪瞋癡上擺不脫?這就叫「迷見、思二惑,執取生、死苦」。那修行佛法的又如何?小乘行者就算認得自己了,卻對「萬法實有」執迷不悟,以為破除我執就頂夠了,何必再受輪迴之苦?此之謂「迷於塵沙實有,取有餘涅槃相」。

852至於「無明取二邊相」呢,當知我們這心本來清淨,可莫名其妙來了個一念不覺,遂起生、滅兩邊 ,有生滅就有生死,當下好比湛藍青天無端端突起一點烏雲,就叫「生相無明」,清淨心被污染了嘛。

853哪知那烏雲一起,恰似青萍之末落了鳥糞,慢慢越積越多,我們這心就稱之為「住相無明」。到了整個天空烏漆麻黑,心一下穩不住了,老感焦躁不安,即為「異相無明」。

854那什麼是「滅相無明」?現階段的你我都一樣,都活在這一備受生死塵勞的無明之中。如果你覺得被一些事情搞得煩不勝煩,全家不得安寧。不會錯,那就是「滅相無明」在作祟。

855可怎麼破除這四相無明呢?

856《大乘起信論》說了,屬於枝末無明的滅相、異相和住相,都可依次讓十信位、三賢位、十地位等小大菩薩來解決,唯獨只有根本無明的生相,必須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法身佛了,才能一觀而凡聖情盡、智慮皆亡。    

857由此可知,別說繞了個半天,還是這三個字「無所得」,容或時間久遠到三大阿僧祇劫,照樣是這三個字「無所得」。為什麼呢?    

858《金剛經》講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四相無明難道就是真實的?此所以佛陀正色告訴長老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足見佛法不可得,何況你我的千種焦慮、萬般煩惱,有一絲一毫可加執著嗎?

859講個趙州老和尚的公案,有一僧人來問趙州:「狗有佛性嗎?」老和尚說:「有啊!」對曰:「狗既然有佛性,為何會鑽入那臭皮囊?」老和尚答道:「明知故犯。」此事過後,又有僧來問:「狗有佛性嗎?」這回老和尚改口了,「無!」那僧卻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怎麼狗沒有?」老和尚遂道:「只因牠有業識在!」你且道,這趙州豈不是拐著彎子罵人?

860非也,到底狗有佛性,還是沒佛性?無一法可得,閻王來朝拜。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7780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