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龍應台的「文明」投機夢
2010/08/25 09:32:56瀏覽6381|回應54|推薦47

1984 年,彼時嫁給德國人,也定居在西德,肯定也擁有該國護照的龍應台,在回台灣渡假一年後,臨去秋波,在 11 月 24 日 的中時人間副刊,發表了她生平的第一篇文章──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在這篇讓她一炮而紅,從此名震包括兩岸在內的海內外的「大作」,龍應台忿忿不平的控訴台灣不守法的廠商、攤販的路霸景觀、淡水河的嚴重污染,乃至一個兒童被機車撞倒了,路人率皆冷漠以對的「街頭奇觀」。

顯然 1984 年的台灣,在龍應台經過一年觀察的感受,實在是個人民非但不守法律,更是個缺乏公德心和見義勇為的社會。 所以,她憤怒的吼出──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請注意, 1984 這一年,在龍應台的心目中,當時住在島上的 1800 萬個同胞,全都是她筆下的「中國人」,真是承「龍」寵幸,我們還不是她現在所做「台灣夢」的台灣人。

什麼時候,我們是「中國人」的這一身份,被她給未經公投就「合法剝奪」了?

不止此也,如果有人願意回頭去看看這篇讓她聲名鵲起的大作,將會發現,彼時也龍應台是不自覺的以擁有「德國文明」為傲,以西方人傲慢和充滿歧視的眼光,在看待這塊土地上奮鬥了 35 年,才讓台灣錢淹腳目,也就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文明」才剛剛「崛起」的人民。

饒是如此,永遠以自己「安全感」為第一要求的龍應台,還是在該文中寫出底下這段文字──

「在一個法治上軌道的社會裡,人是有權生氣的。」

所以,我們可真「走運」,非但在 1984 年是中國人,我們的社會比起當年美國紐約和洛杉磯的黑幫橫行,治安大亂,法治是上軌道的。

但千萬別以為這是龍應台的由衷之論,要知道她發表此文的時機,蔣經國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因此上述這段文字,其實不是寫給我們爽的,那實在是對蔣經國的一種表態, 意味著──

「我龍應台雖然不滿此地老百姓的野蠻行為,但在您的領導下,中國仍舊是法治彰顯的社會。」

就這樣,帶著西德人太太身份的龍應台回到「她的國家」,又去了香港,文章越寫越多,身份則變化多端,總是在文化界和政壇兩者間的模糊地帶遊走,最後甚至跨足兩岸。

然而,唯一不變的是,不管她發表任何作品,或採取任何行動,她一定先觀察周遭的政治氛圍,是否絕對安全,如此她才可把自己置身在最安全的地方。

要死,也要死別人,龍應台是絕不容許自身受到危險之虞的。

舉個例吧,她曾在馬英九力邀之下,做過台北市的文化局長,因此惹毛了綠營的市議員,幾經砲轟之下,她就掛冠不幹了。

「還是當住在異地,可以搖筆桿罵盡兩岸,以博掌聲的文化人,既駕輕就熟,也相對來得安全。」

這應該是龍應台的潛台詞吧?

所以在施明德領導紅衫軍反貪腐,轟轟烈烈展開聲討陳水扁的行動時,從香港來台北的龍應台,儘管應媒體的敦促和要求,現身在凱道上,但卻躲得遠遠的,彷彿我們這批席地而坐的抗議群眾感染到什麼惡疾似的,她必須「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然而,這有什麼好驚訝的,因為就在這一年 2006 年的 1 月 26 日 ,因為北京〈冰點〉周刊發表了她所寫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引發了中南海的嚴重關切,最後導致該刊物的慘遭封殺,這時「很安全」住在香港的龍應台,不得不發出憤怒的反擊,寫一封公開信給胡錦濤,要求北京當局──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問題在龍應台真的大義凜然嗎?非也,她是在為自己做不平之鳴。

這時的龍應台,不再是 1984 年的以「中國人」自居了,她變成以台灣夢為傲的「台灣人」。

身份的轉換,國家的認同,乃至對「文明」的期待,都是可以隨著龍應台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為著眼點,千變萬化的。

所以,她在今年出版的《大江大海── 1949 》新書中,身份又一轉為「失敗者第二代」時,我們又有什麼好大為驚訝的,不是?

然則,她在日前去北大百年講堂,對著台下大學生所演講的〈文明的力量〉,毋寧就是一樁傲慢、狂妄而自大的笑話了。

龍應台知道什麼叫「文明」嗎?「文明」的定義為何?「文明」和「文化」的區別又在何處?

準此,龍應台所期待的「中國文明崛起」,是哪一國的文明?德國?美國?還是她自居為台灣人的「台灣夢文明」?

或者我們該追問的是,龍應台到底是哪一國人?竟然可以用「文明導師」的地位,來指導大陸的社會民眾和大學生,這項特權是誰賦予的?

然而,整場演講的起源,明眼人都知道她的去北京,實在是為自己還不能登陸的新書《大江大海── 1949 》打前哨戰。這才是龍應台的「中國夢」吧?一種文化產品的龐大商機,在她面前跳躍著、金光閃爍著,不伸手去抓,實在太可惜太讓人遺憾了。

華麗而動聽的名詞下,總是躲著浮士德的幽靈,這才是真正德國「文明」所召喚的「力量」所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4351367

 回應文章 頁/共 6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0800080080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江大海
2010/08/26 11:48
應該叫她「文化投機者」
 
若不是她的名氣和出版社懂得造勢,由一般人寫應該沒什麼票房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12:53 回覆:
那是。

桢之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還是做做功課好
2010/08/26 11:03

謝謝網友指教後,還是覺得李白和胡姬有關系,查了一下:

李白《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胡姬的出處在這裡。呵呵,太白仙的日子很瀟灑呀。我真記錯了,以後得多做功課,對自己也是長進。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11:12 回覆:
我這薄還算有用處吧?謝謝眾網友,也謝謝楨之干兄,呵呵。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Made in Taiwan,也不會想到Republic of China
2010/08/26 09:47

就國際現實,看到Made in Taiwan,難道想到的會是Republic of Taiwan?既然Republic of Taiwan根本從未存在過,那自己既不承認ROC,又一直強調台灣,豈不是把台灣當成是PRC的一省?

我之所以說「我看不起這些台灣人」,是因為你完整字句「現在所有媒體、所有在台灣的人,都是自稱"台灣人",因為中國,已經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否定你不是中國人。

你當然可以說你是台灣人,你也可以說你不是PRC的國民,但在你還未拋棄中華民國身份前,你無法否定你是中國人。

我對我的身份認知很簡單:「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China。我是中華民國國民,所以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出生、居住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所以我也是道道地地的台灣


為了長照永續經營
請多多吸菸做公益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10:12 回覆:
認同。

阿升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to 小浪
2010/08/26 09:16

我也是認為台灣繼承了中國文化,如果中國人是一個民族,

我自認是中國人。

但麻煩是在,全世界的國家看到Made in china不會想到Republic of China,

看到Made in Taiwan,也不會想到Republic of China,

這是國際現實。有12億人用了China這個名詞,2300萬人很難去爭。

自稱台灣人也沒錯,沒什麼好看不起的,

因為我們是中華民國台灣省,只是個稱號罷了,

只是這樣叫委屈了金馬人,他們就要自稱福建人...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09:52 回覆:

您是中國人,這是根深蒂固的,幹嘛去爭?志氣和信心,需要別人認同嗎?這就是台獨的最大問題,他們因自卑而愚癡,因愚癡而瘋狂。明明自己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卻要自我矮化成地區名稱的台灣人,真是可憐。

不要用英語名稱來詭辯,那更是一種自我安慰和逃避。


桢之干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對李白詩歌錯誤的指正
2010/08/26 09:01

昨天寫的東西,全凴記憶在寫,沒有作任何查證。這是我的不對。

特別是李白那首詩詞,應該是十來歲的時候的記憶,當時恐怕就把“吳姬”錯記成“胡姬”啦,這一記錯就記錯了好多年。

今日得到指點,很是感謝。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說一下
2010/08/26 08:25

還想說說。前面農天雨先生講話,愈說愈有意思,令我想起寫過的一段小回應,當中有意思可叠的:

" 世界上的人民,總是"和平"比"戰爭"好,"和合"比"分歧"好(文化習性和歷史發展,國界存在,世界什麼時候能大同呢?)何況,兩岸原是同文同種,"合",當然比"分"好,"合"本是理所當然的。只是,歷史發展至此,兩岸許多方面的差異和不了解不理解仍在,免強急急合了,政治的動盪想必然料不到的劇烈,恐怕也因此大大阻斷平穩發展中的經濟啊。而,兩岸還牽涉國際呢,地球村任一區域的動靜都是牽一髮動全身呀!所以,現階段經濟上互補合作,人民文化上密切往來交流互相了解理解諒解,是很紥實很和諧的前進步伐了,一步步來,真是急不得呀,我們人民就等這些良性善意發展,直至水到渠成,不是嗎?"

並且連想到兩段讀過的部落格文字:

http://blog.udn.com/chiag/4277411 ( 慕陶文章末後談到兩岸我還是老話那段 )

http://blog.udn.com/changsk/4213093 ( 張系國文章之第一點 )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10:02 回覆:
謝謝大姐加入討論。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來說說
2010/08/26 08:23

我也是女士,可能較明白龍女士顧慮安全的需要。猜她不止顧慮一己,也是在現時不要因個人言論引起太多爭辯或社會風雲。她這場演講是善意提醒吧。不少人對於中國大陸的國力和經濟崛起刮目相看,但是因為過去歴史的一些動盪,不夠肯定這新強的其他社會文化層面一些價值觀念法理觀念民族情緒等等在萬一的國際衝突中能有多大程度的耐心和理性處理呢。畢竟世人對於大陸的變化,不論過去和現在,仍屬陌生看不清晰。龍女士只點出一個社會福利的小面作例談話說感想而已吧。之所以用"文明"二字,會不會是因應大陸時下民間會用文不文明簡言對一些人事印象呢?文明,好像代表有規舉注意秩序習慣講理知書達禮有教養不會粗暴等。若批評不文明,類似說怎這麼落後啊?!

一般,對於"文化""文明"也常混淆不清。"文化",是指人類一切活動總和,換言之,有人羣,就有文化,各各發展不同,不好說優劣。"文明"呢,我想就字面析"文化的明亮度"就傳神了。因為文明,大約相對於未開化或落後或甚至野蠻的意涵。物質文明不用說,眼見的。精神文明大約指能有較複雜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發展出詩文藝術說理論述典章,能羣居諧處有默契發展出社會制度政治秩序經濟篷勃,社會人能守分際見教養知尊重講理有禮不動輒以拳頭比勝,等等。


成楚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詩詞有多種版本 但都是說吳姬
2010/08/26 08:10

禎之干:  洋妞 ...李白.....胡姬壓酒勸客嚐.... 

 

我讀到的是 "吳姬" 是在江南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另本:

白門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問取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08:16 回覆:
謝謝您。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比較喜歡聽"張宗榮"的武俠廣播劇!
2010/08/26 07:50

我比較喜歡聽"張宗榮"的武俠廣播劇!

陳一明的大多是"愛情文藝廣播劇",

不過他有個很叫座的"金色夜叉",後來連國語、台語電影都有演出!

張宗榮的武俠廣播劇最有印象的是"死神",

播到最後原來這個"萬惡罪魁"身邊的師爺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因為鬥不過他,就用了一個最好的方法,

做他的師爺,提供他各種害人的手法,

最後一定會有"邪不勝正"的結果!他也就遂行了他報仇的心願!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08:16 回覆:

呵呵,張宗榮後來還上台視演連續劇,然後再拿一把扇子賣偽藥。


醉裡挑燈看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龍應台, 平路...都是同一路ㄉ貨色......
2010/08/25 23:36

淺薄...傲慢......

不過...她們內心深處...總覺得似乎都有一種不可言喻ㄉ自卑......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0-08-26 05:53 回覆:
是的。
頁/共 6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