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1 06:05:34瀏覽383|回應0|推薦0 | |
前天早,再一次去植物園體走路,突然有那麼地靈光一閃,想到之前手微脹的那種感覺,真的有些似曾相識,所以想著想著,就把心靜下來細細地去體腫脹的位置,原來不只是小指頭跟無名指會脹,另外中指跟食指也都會有這種感覺,只是比較弱,而且要手掌要稍微往下壓,稍微往內旋也就能感覺到了,而且,與此同時的大拇趾也就沒有這種感覺,明明都是一隻手,怎麼會有這個差別,這讓我想到了之前一直反覆思考的筋膜問題,肌膜與肌肉彼此間的關係與匹配問題,也讓我聯想到陰陽二律的並存與互補,再仔細去分辨與思考,也會發現那種感覺的出現是在手往前送,送到極限時手背所傳來的些許的腫脹感,這跟打拳時手往下按,似乎有按到空氣的感覺,其實還是有根本上的不同處,手背是不是在拉筋呢!手掌往下按時是不是屬於肌肉的出力呢!這兩者的些微差異,是不是也意味著走路這動作是同時放鬆與出力呢!而放鬆側是在做拉筋的動作,出力側則是在運用肌肉的連鎖反應產生動作,那如果說,筋是陽,肌肉是陰,筋膜是肝是氣,肌肉屬腎屬血,放鬆是拉筋,出力是肌肉出力,那光是一個走路這小小的一步,就包含了我常講的熱身與拉筋,熱身是在活絡肌肉結締組織,拉筋是在放鬆肌膜這個體系,想著想著,如果真是這樣,這可是值得研究啊!為什麼我之前都沒有有發覺到呢!這可能是因為,走路時拉筋的量並不是那麼大,以至於都沒有發覺到,所以才導致於我的觀念都是認為走路走幾圈只能算是熱身,熱身完還是得拉拉筋才行,這樣熱身與拉筋才算是做完整套,但這很花時間的,但是,如果感覺無誤的話,走路就是拉筋、就是熱身,那跟練太極拳時的感覺也就重疊了,走路可以說就是在練太極,練太極的效果也跟走路差不了太多。所以,走了幾圈後,我又走到科博館的一個角落,去打了一下太極拳,細細地去體會剛剛得想發,還真的感覺到中兩種運動的雷同性真的是有的。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何我這麼強調這東西,又為何一直再重複地去分別講筋膜,一個講肌肉呢!這是因為這問題又牽涉到東西醫之爭辯了。中國的學問總是讓人感覺形而上,偏重在氣與筋絡上,而西方的重心則是側重於骨骼、肌肉與結締組織,一個是無形的,一個是有形的,一個是動態氣的流動,一個是靜態肌肉與骨骼的配置與想互的作用,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東西,必須在動中求才能得真知,西醫體系的學問則是可以在解剖上、顯微鏡下建立起來,一個是動中求,只能細細去體會,不容易用言語去表達,即使表達出來,也會落於一個人講一個樣,越聽是越糊塗,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去做做看,自己去心領神會才會有真得到,但靜態的解剖卻可以述諸於表像的圖文,可以輕易地大量印刷與授課,容易讓人一看就知道,一聽就了解。一個是可以大量開班授課的學問,一個是自己的真功夫,明明師父這樣講,徒兒卻一點都沒感覺到,徒兒就會師傅一定是藏一把,不願意把真功夫交出來。但經過了自己這些年來自己對於推拿、拳法的體會後,才了解到,原來功夫是靠自己練的,自己悟的,怎麼悟,就是老話一句,江湖一點訣,想知道就要靠苦練實幹,就像我剛開始去學推拿的時候,老師明著講沒有做到手黑青幾次,絕對沒辦法出師的,沒有十年功,師門就踏不出去是一樣的意思。 才知道中國這東西,不是師傅不會教,而是徒兒想速成,可惜的是,功夫只有靠勤習苦練才會真的出功,知到是一回事,知道後還要做到,才是真功夫。中國的智慧不是一個光說不練的速成功夫,只能知與行並進,期許將來的有一天,會有所得,所所長進。所以說來說去,不是師傅不會教,不是師傅的錯,而是徒兒想得太簡單了,太過偷懶了吧!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