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2 07:41:09瀏覽2330|回應3|推薦68 | |
《當下的力量》艾克哈特‧托勒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By Eckhart Tolle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 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啟迪之書
感謝光師姐之前的精彩介紹,我才注意到這本書。
最近讀了這本書,中間這段文覺得與自己的獨處沉思親身經驗相謀合之處甚多,提出之方法技術上亦頗為實用可行,相信或許對很多現代人的焦慮與壓力減緩,有所幫助,所以摘出原作分享之;如作者Eckhart 說的,這個內部的寧靜,每個人都已經擁有,只是我們自己頭腦裡的雜音太多,以至於未能切身感受而已。
很多人大概都看過那部真人實事改編成的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2001),故事是關於一位數學天才 John Nash : 他在長期幻聽幻覺的精神疾病壓迫下,漸漸學習到與自己的幻覺共處,還仍然能獲得諾貝爾獎,因而被傳為一時的佳話,他目前仍在MIT 教書。 由於這部電影的深刻描述,人們得以體會到一個人,往往除了被自己對過去、未來的思考焦慮所逼迫,更嚴重的,甚至抽象思考概念進一步,還可能產生可聽到的聲音與可見到的影像,身心因而忍受著無限的折磨,不得一刻安寧休息。 我們一般就通稱那是精神分裂 (Schizophrenia),這其實多半還帶有一點歧視的態度,殊不知,我們一般現代人,因為農業社會所從來沒有,而自工業革命以後所產生的無以規避的數量化,數據化、時間進度等等產生的巨大的身心壓力,其實,也某種程度上在腦袋裡自顧自的,一樣的重複著類似的自我折磨,這確實都是如下面Eckhart 說的,五十步笑百步的,與真正診斷出精神分裂的人,其實是半斤八兩。 記得我20歲左右當兵時, 一次帶著連上一位弟兄到海軍醫院門診,從醫生的對話詢問中,我才知道這種精神問題的徵狀細節,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我持續的看到現代文明環境對人類生活的持續身心逼迫;也認識更多這樣靈魂被折磨的人(朋友、 鄰居、 同學),有些撐不過去,最後(其實是被周圍的人背棄的多)走上絕路...還記得一位姓劉的鄰居女孩,政大的高材生,十分聰明,但後來也還是獨自結束自己的生命折磨... 不過,我知道也有許多勇者, 非常令人欽佩的,獨自走過艱辛的孤獨旅程,自我復健成功;就像電影裡的 John Nash 一樣與自己的病痛幻想共存,我覺得他那樣聰明的人, 一定也像下面本文作者一樣頓悟出 "思想意念在「那理」, 而我在「這裡」,其中一定有一個是假的"模式的生命共存常態,不與憂苦感受相對抗 (因為越對抗 敵人越強大)。 讀著這部分下面摘錄的時候,我便不禁想到這些或者曾經、或者正在這孤獨旅程上的朋友。 謹以本文誠摯祝福他們之外,我相信同樣的自我觀察:讓自己頭腦內從未停止過的獨白,即使稍作片刻無念,當下去做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我們或都有機會享有Echhart 說的那種突破語言思考限制的平和、寧靜、單純存在此刻的喜悅:
The joy of being (here and now) -E.T.
從心智束縛中得到自我解脫(原作書摘)
問:「觀察思考者」是什麼意思? 答: 如果有人告訴醫生:「我聽到腦袋裡有個聲音。」這個人八成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事實上,幾幾乎每一個人都以相當類似的方式,聽到頭腦裡有一個或好幾個聲音:那個不由自主的思想過程。而卻不明白你擁有停止這個持續不斷的獨白或對話的力量。你或許在街上碰過這種滔滔不絕或自言自語的「瘋」人。其實你和所有其它的「正常」人,跟他都是半斤八兩。 差別在於你是無聲式的。你做的是無聲的評論、猜測、批判、比較、抱怨、好惡喜厭等等。聲音不見得與你當時所置身的情境有關,它可能是在回憶過往,或者預演、想像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經常想像事情出了差錯,或者出現負面的結果,這叫做杞人憂天。往往這一條音軌裡還伴隨著影像,或者「心裡電影」。 即便這個思想的聲音與你處身的現況有關,也會被它以過去之名逕加詮釋。這是因為思想的聲音,屬於你被制約了的頭腦。而你的頭腦是你所有過往的歷史,和承襲得來的集體文化心智頭腦模組的結晶。所以你就透過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和批判現在,而得到了一個完全被扭曲了的觀點。 說這個聲音是一個人最可怕的敵人並不為過。 許多人在腦袋的折磨下度過一生,飽受它有增無已的攻擊、懲罰、終至耗盡生命的能量。這就是許多不足為外人所道的悲慘、不快樂、和疾病的根源。 好消息是你能夠把自己從你的心智牢籠裡掙脫出來。這才是獨一無二的真解脫。你現在就可以踏上第一步。開始儘可能地傾聽你腦袋裡的聲音。特別注意任何一再重複的思想模式,多少年來一直在你腦袋裡重彈的老調子。我說「觀察思考者」正是這個意思。原來的說法應該是:傾聽你腦袋裡的聲音,在那裡出庭見證。當你傾聽的時候,要沒有分別心地聽。也就是說不要批判,對你所聽到的不加批判或譴責。因為你一開始批判,就意謂著同一個聲音打從後門趁虛而入了。你很快就體會到:聲音在那裡,而我是在這裡,傾聽它,觀察它。 這個對「我是」(I am)的體會,這個對你自己臨在的感知不是一個思想。它源自於頭腦之外。 ∽ (沉思片刻) 因此當你傾聽一個思想的時候,你覺知的不僅是這個思想,也覺知到那個做為思想見證人的你自己。一個新的意識向度進來了。在你傾聽思想的同時,你感覺到一個意識的臨在(present),那個一直都在思想之後或之下的深處自我。思想隨即喪失了掌控你的力量,而急速地止息。 這是因為你已經不再透過頭腦的認同,而付予它能量的緣故。這就是不自主和強迫性思考終結的開始。當一個思想止息的時候,你經驗到一個心智流(mental stream)的中斷——一個「無念」(no-mind)的間隙。這個間隙一開始很短,或許只有幾秒鐘,可是它會逐漸延長。 當這個間隙發生的時候,你便感覺到一種內在的寧靜和和平。這是你感覺與存在(being)合一的自然狀態的開始。通常這種狀態會受到頭腦的矇蔽而模糊。如果加以練習的話,寧靜感和和平感就會加深。事實上,它的深度是無底的。你也會感覺由你內在深處升起一股微妙的喜悅之流:存在的喜悅(the joy of being)。 它不是一種類似恍惚的狀態。完全不是。你的意識不但沒有喪失,情況正好相反。如果平靜的代價是意識的低落;如果定靜的代價是生命力與警覺性的缺乏,那麼便不值得擁有。在這種內在的聯繫狀態之下,你會比在頭腦認同狀態下更加機警和覺知。你是全然的臨在。它同時也提升了我們能量場的波動頻率,它賦予生命給我們的肉體。 當你更深入這個被東方稱之為無念的境界時,你就體會到純意識的狀態了。你在那個狀態中感覺自己的臨在充滿了無比的喜悅和強度。你所有的思考、情感、你的肉體和外在的世界,相較之下變得無足輕重了。 不過這是一個「無我」的狀態,並非自私(有我)的狀態。它把你帶到一個超越過去你所認為的「你的自我」的境界。那個臨在實質上就是你,卻同時又無以名狀地大過於你。我試著要傳達給你的,聽起來也許矛盾百出,甚至於自相牴觸,不過我沒有其它的方式能加以表達了。 ∽(沉思片刻) 你除了使用「觀察思考者」的方式之外,也可以把注意力的焦點引導到「當下」,來創造一個心智流的間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識到當下這一刻就可以了。這是一個有深度滿足感的修習。你藉著這種方式,把意識由頭腦的活動上引開,而創造了一個「無念」的間隙。你在這個間隙裡,處於高度的機警和覺知之中,卻沒有思考。這就是冥想(meditation)的精髓。 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一項例行的活動,來做這個練習。把你全副的注意力,擺在一個通常只是一個過程的活動上,讓這個過程變成一個目的。舉例來說,每當你在家裡或公司上下樓梯的時候,密切注意你的每一個步伐和動作,甚至於你的呼吸。全然地臨在現場(present moment)。 再不然,洗手的時候注意每一個相關聯的感官知覺:水的聲音和感覺,你手部的動作,肥皂的氣味諸如此類的。甚或在你上車的時候,關好車門之後暫停一會,觀察你呼吸的進出。覺知到那個寧靜卻威力十足的臨在現場感。有一個標準可以用來度量你這個練習的成功與否,那就是:你感覺到內在和平的程度。 ∽(沉思片刻) 所以在你的開悟(enlightenment)之旅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 學習不認同你的頭腦。你每創造一個心智流間隙的時候,開悟之光就變得更強。有朝一日,你會像看到一個耍寶的孩子一樣,對你頭腦裡的聲音莞爾一笑。這意謂著你不再把你心智的內容看得那麼認真了。因為你的自我感並不依附它而存在。 ---------------------------------- 緣起(作者艾克哈特‧托勒自序) 我很少取用「過往」,也很少思考它;然而,我願意把自己如何成為靈性導師(spiritual guide),和這本書的誕生過程做個簡單的介紹。我三十歲之前的生命,處在一個持續性的焦慮狀態,其間穿插著自殺性的沮喪。現在舊事重提,給我恍如隔世或是好像在談論別人生平的感覺。 過完二十九歲生日很長的一段期間之後,有一天的凌晨時分,我在一陣極端的恐懼之中驚醒過來。我曾經有過多次類似驚醒的感覺,不過這一次感覺最為強烈。黑夜的死寂,暗室中家具模糊的輪廓,遠方傳來的火車噪音——這一切讓我感覺格外的疏離、敵意、而且了無生趣。我對世界升起了一股很深的厭離之情。其中最令我厭惡難耐的是我自己的存在。活著承受著這悲苦的重擔,意義何在?持續這永無止境的掙扎,又是何苦?一股從心裡深處升起的對虛空和不存在的渴求,強烈地壓過了我想繼續存活下去的本能。 「我活不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自己。」這個念頭不斷地在我的腦海裡盤旋。然後我突然覺察到這個念頭的奇特之處。「我究竟是一個還是兩個?如果我受不了我自己,那麼必然有兩個我在:就是『我』和我所受不了的『我自己』。」「也許,」我這麼想著,「他們之中只有一個才是真的吧。」 這一番奇特的體悟,把我震得萬念俱空。我完全的處於意識之中,可是卻沒有了思想。接著我感覺自己被捲入一股能量的渦流裡。渦流的速度由慢開始加速。我陷入強烈的恐懼之中,整個身體開始震動。我聽到一個好像來自我胸腔內的聲音說「不要抗拒,」。我可以感覺自己被吸進一個虛空裡。而這個虛空,感覺上是在我的內在而非來自外界。突然之間,恐懼消失了,我讓自己掉進這個虛空裡。這之後所發生的事,我都不太記得了。 第二天,我被窗外的鳥叫聲喚醒。這樣的聲音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我的眼睛還是閉著,可是我卻看到了一顆寶石的影像。是的,如果連一顆寶石都能發出聲音,那麼它就該是如此。我睜開了雙眼。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由窗簾透了進來。我沒有思想,但是我感覺得到,我也知道,光的無遠弗屆超過我們的理解範圍。那個透過窗簾進來的柔軟透明體,就是愛的本身。眼淚奪眶而出。我下了床,在房間裡踱著步子。我認得這個房間,可是我知道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地看過它一眼。房間裡的一切,就好像剛剛才誕生似地嶄新亮麗。我隨手拿起一枝鉛筆、一個空瓶子,為它所蘊含的美和昂然的生機讚歎不已。 那一天我走在城裡,居然像一個初生的娃兒似地,為了生命的奇蹟而詫異驚嘆。 接下來的五個月裡,我處在一個持續的深沉和平靜喜悅之中。五個月之後,它的強度多少蛻減了些。或許是因為它已成了我的自然狀態的緣故。雖然我的生活起居運作自如,可是我明白,這一生中我做過的任何事,都不可能對我現在擁有的有所幫助了。 我當然知道,某些影響深遠的事,已經在我身上發生了。但是我卻完全不明所以。直到數年之後,閱讀了許多靈修典籍,也參訪過一些明師,我才恍然明白,人人都在追求的已經發生在我身上了。我明白了當晚在受苦的強大壓力下,我的意識被迫從它對那個不快樂和深度恐懼的小我的認同中撤離,而這些所謂的認同,也不過只是心智杜撰出來的。那一次的撤離,必然是一次徹底的決裂。那個虛假受苦的小我,就好像一個洩了氣的玩具一般,頓時分崩瓦解。留下來的便是我的真性,那始終臨在的我是:是處於純然狀態的意識,有別於之後的形式(form)認同。事後我學會了可以進入內在那個沒有時間和不滅的境界,就是我最初所感知到的虛空狀態(void),並且保持全然的覺知。最初的經驗和這種無以名狀的至福與神性相較之下頓然失色。 有一段時間,在物質的層面裡,我一無所有。我沒有親密關係、沒有工作、沒有家、也沒有身份。然而我卻處於最強烈的喜樂狀態中,在公園的板凳上,渡過了兩年的歲月。 可是即使最美好的經驗都來去不拘。與任何經驗比起來,比較踏實的倒是那一股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的潺潺的平和之流。有時候強烈得幾乎可以摸得到,連旁人也都能感覺得到。有時候,也會像一首遙遠的樂曲一樣,在背景裡緩緩欲現。 這之後,時而有人來找我說:「我想要你所擁有的,你可不可以給我,或者教我怎麼獲得?」我會對他們說:「你已經有了。只是因為你頭腦太吵,所以感覺不到而已。」這個答案逐漸衍生出你現在握在手上的這本書。 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我又多了一個外在的身份。我已經變成一位心靈導師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