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沒有結束 只有美好的完成
2009/03/25 08:31:12瀏覽2252|回應5|推薦58

 

   
    
 

  

  「悲傷,是只去看到那些從你這兒被拿走的一切;

    而對生命的禮讚,則是去辨認出

    我們曾擁有過的幸福與祝福,然後,覺得

    非常,非常的感激。」  [6]

                   ─ 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 [3]

 

 

 

   生命沒有結束 只有美好的完成

  

【譯自英文原作 Grief,Loss,and Celebrating a Life [1]】

「悲傷」是我們於損失之外的附加物;它是一個經過學習的反應,只是屬於某些特定文化所有,它並不是一般普遍性、必然性的(universal),也不是不可避免的。

我是在沉浸於純粹亞洲佛教文化八年期間,經由自己的經驗發現得到這個心得;早年時期,在那些泰國偏遠角落所在的佛教叢林寺院,西方文化的觀念是完全陌生未知的。

我所屬的寺院對當地環繞的周遭村莊,提供火化服務,幾乎每個星期都有火化的儀式進行。在1970年代末期,在我所歷經的上百場追思儀式裡,從未目睹任何人哭泣;我會在第二天與遺族們說些話,但是也未曾見著悲傷的跡象。

一個人自然會結論出,遺族們並沒有悲傷;我後來慢慢理解到,在那個早年時代的泰國東北部地區,長期沉浸於佛陀教導經歷數個世紀以來,「死亡」已經被完全接納為一種,在西方文化理論上「損失後需要悲傷過程」(theories of grief and loss) 理論所不能成立、理解的概念。

那些年的生活,讓我學習到,悲傷之外,我們有另一種選項;這並不是說,悲傷是「錯誤」的,而只是說確實有另外一種「可能性」:

當損失了至愛的親友,有第二條道路,一條可以避免有著椎心之痛、漫長悲傷日子的道路。

我自己的父親,在我只有十六歲的時候,很早就過世了,他對我來說,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因為,下面他說過的話曾幫助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愛」:「

無論未來你做了什麼,兒子,…」他說:「我的心門將永遠為你敞開。」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愛,只因為我是他兒子,而那已經足夠了。[7]

即使我對他有無可比擬的敬愛,在他的追思儀式上,我並沒有哭過,一直到今天,我都沒有感到想要為他而哭泣過。

我曾經花了很多年時間去理解,圍繞著他過世的情景,我這種感情的表達方式。

下面,我要分享一個故事,因為,它讓我找到了這種感情的解釋:

年輕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音樂:搖滾、古典、爵士、民歌等等,對熱愛音樂,成長於1960 1970 年代中期當時的年輕人來說,倫敦是一個夢幻城市。

 

我還記得去看重金屬樂團齊柏林(Led Zippelin) [2] 成名以前,在蘇荷區一個小俱樂部裡,第一次緊張而不成熟的演出。另外一次,則是我和蓼蓼可數的幾個觀眾,在一個位於二樓的小酒店裡,聆聽當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洛史都華(Rod Steward)帶著一個小樂團演唱。

我的腦海裡,珍藏著有好多那個時代的倫敦音樂場景的記憶。

大部分音樂會結束的時候,我都會跟其他人一起大喊「再唱一首! 再唱一首!」,通常,樂團或歌手都會再繼續演奏表演一會兒,然後,他們終於還是要停下來,收拾他們的樂器裝備,結束當晚演奏,準備回家;

 

我也是一樣,最後總得要離開那裡,我總是有印象,每次在晚上,當我從俱樂部也好、小酒館或是交響樂大廳也好,走回家的路上,總都是下雨天;

我們還有一個特殊的形容詞,來描述這種在倫敦常見的鬱卒雨天: 「毛毛雨」(drizzle),記得每當我離開音樂會大廳的時候,天空總是這種陰冷、灰暗的毛毛雨。

即使,我內心十分清楚,他們已經離開我的生命,我恐怕也不會再次聆聽同一個樂團的演奏,但是,我卻從未感到悲傷,或者是,想要為此而哭泣。

當我走進那些個陰冷、黑暗、又潮濕的倫敦夜晚時,我心中仍然迴響著才剛剛演奏完畢的動人音樂,想著:「哇!剛才真是一場優美、壯麗的音樂演出,我真是幸運,能恭逢其時! [4]

所以,我從來沒有在一場偉大的音樂會,曲終人散之後,感到傷悲過。

我後來終於明白,這正是自己心理上,早年對父親過世的感情表達方式;就如同一場偉大音樂會的演出,終於到了要結束的時候,它曾經是那樣的一場美妙演出,以至於,在結束的時候,我總會不斷的狂喊著:「再唱一首!再演奏一首!」。

我心愛的老爸,曾經很努力掙扎的,希望為我們活的更久一些…,但是,那個最後的時刻,終於還是要到來的;於是,他不得不「收拾他的樂器裝備結束,準備回家」,

 

當我在追思儀式結束,離開在 Mortlake 的火化場,走進倫敦慣有的陰冷毛毛雨裡時─我還清楚的記得那場毛毛雨─

我也很清楚明白,我不可能再見到老爸,他已經永遠離開我的生命了,可是,我並沒有悲傷,也沒有哭泣。

我心裡感受到的是: 「哇!真是一場優美、壯麗的演出,鼓舞人心的老爸,我真是幸運,恭逢其時,曾經是他的兒子! 」[5]。

當我握著老媽的手,一起慢慢走入未來的時候,我的心中充滿著,就跟我通常在一場偉大的演出之後,所感受到振奮的心情一樣。

還好,我當時保有了那種對這世界的振奮感。

 

悲傷,是只去看到那些從你這兒被拿走的一切;

而對生命的禮讚,則是去辨認出我們曾擁有過的幸福與祝福,

然後,覺得非常,非常的感激。

感謝你,老爸。

 

[參考資料] 

[1] Grief, Loss, and Celebrating a Life, pp.245,

Who Ordered This Truckload of Dung?:

Inspiring Stories for Welcoming Life's Difficulties, by Ajahn Brahm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861712781

[2] Led Zippelin

http://blog.yam.com/rockoe/article/2821192

[3] 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 1951~ )

英國比丘,成長於倫敦貧窮藍領階級、得到劍橋大學獎學金學習理論物理出身,後來跟隨泰國著名的阿姜查(Ajahn Chah) 禪師出家,成為一位道地的叢林寺院比丘,目前在澳洲主持寺院

http://en.wikipedia.org/wiki/Ajahn_Brahm

[4]

What a magnificent music!

What a powerful performance!

How lucky I was to have been there at the time!

[5]

What a magnificent father!

What a powerful inspiration was his life!

How lucky I was to have been there at the time.

How fortune I was to have been his son.

[6]

Grief is seeing only what has been taken away from you.

The celebration of a life is recognizing all that we were blessed with, and feeling so very grateful.

[7]

Whatever you do in your life, Son, the door of my heart will always be open to you.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2779687

 回應文章

quiqu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頭腦一直都知道
2009/04/18 04:49

可是心卻走不到那裏....

我想這是有智慧和沒智慧的人的差別吧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4-18 05:21 回覆:

就像開車是對自己身體四肢的 re-programming

看法也是需要時間改變 ... 也許恐懼只是來自有限的經驗

自己母親 過世與作義工陪伴過幾位 terminal patients 過世以後

我心中常常有的是就是對自己現在生命的感激 與對死亡的平靜感

公車到站 一一下車 大家也不覺得奇怪傷感 是嗎 ?

(Oh 關於那個"博士"後來應該也過了... 朋友們把這故事當笑話說而已...)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當我的座右銘
2009/04/07 14:29
" 對生命的禮讚,是去辨認出我們曾擁有過的幸福與祝福,然後,覺得非常,非常的感激", 能把這句話牢牢記住的人﹐不管遇到什麼環境﹐都會擁有快樂與滿足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4-08 01:57 回覆:

是啊 這是間 是有太多可以感激的了 那些不愉快的事也就相對渺小;

心裡多重複一次別人罵你的記憶 就是又讓他罵自己一次 不划算

多回憶快樂感恩的事 就多讓自己快樂一次 ...

像能在 悅己 的書寫創作裡 看到一些整體記憶

也真是一件令人感激的事呢 !


blue phoenix總統大選的奧步來了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那是他的本名嗎
2009/03/26 11:54
還是法號
blue phoenix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3-27 00:51 回覆:

他原名是 Peter Betts
Ajahn Brahm 是他泰國師父給他的法號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jahn_Brahm  for futher details)

Youtube 有很多他的演講(英文) 他是為很幽默的禪師

e.g., "Dealing With The Emo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7_TtOysQOA


☆貝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3/26 10:37

我很喜歡這樣的音樂人生

讓人記得這樣的精彩演出


╭★.☆【Starbell達文西貝馬】~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3-27 01:00 回覆:

是的 It is our choice :

我們可以選擇只看見其中一者 或轉念看到

我們幾乎忘記生命美好的另一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完成
2009/03/26 05:41

生命的旅程是一種完成,但我們不知自己完成了什麼?或還沒有完成什麼?所以不斷的找尋答案才不至於陷入悲傷裡或負面的情緒裡

在宗教裡找到答案也是找到慰藉,有意識的去完成,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來臨,會感覺是一種圓滿吧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3-27 01:06 回覆:

如果 我們保持好奇心 相信 There is always an answer for anything !

精神上的圓滿完成 一定會發生...

當你準備好的時候

你的老師會出現 你的祈禱會被回應...

如果你仍是盲目的 即使答案出現 你也可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