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8 14:32:00瀏覽2640|回應5|推薦56 | |
來自硫磺島的家書 (Letters from Iwo Jima) 主題曲
養氣與勇氣 養氣與修定 關於面對生命現實苦難的態度,本文提出一些研讀書摘,從「儒」「道」「佛」三家,在方法論上,是如何培養出身心「大勇」的生命品質。我曾在前文[1]提到過靜坐與「養氣」可以改進一個人的身心生命品質,在[2]描述了莊子的「心齋」: 「虛(心)而待物」、「虛室(心)生白(光明)」、「吉祥止止」的似乎可以純由「心智」上超越身心的現實苦迫,使得心力增強,可以「不得已」「無待、無用」:沒有不情願,反而是沒有內心對抗矛盾的全心勇敢面對。 這樣的境界,包括「涅盤」當下解脫、「雖千萬人吾往也」等,對一般人而言,初下手是有困難的,沒有經過訓練的心,面對眼前的不順、逆境、孤獨、背棄,往往是無力、無助、憂苦的。如果只談「心」說「性」,不免曲高和寡,淪為閒話;這中間缺的,其實,還有一步在「身」體上「養氣」「守氣」的功夫要做。 雖然「氣」歸於道家的學問,但是早期《莊子》,《老子》著墨不多,可能是當時太普遍,就像體操一樣,不需要特別強調,後來可能是失傳了,才有如張三丰等後人的重新整理,根據老子的「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道德經》第十章),莊子的「真人之息以踵」(《莊子‧大宗師》),說明了氣達全身,貫徹足根的事實,有這種經驗,才知道「氣」是身體行動力量的來源。 「養氣」與佛教的「修定」扮演類似的角色,不是目的,而是要達到「聖人無所待」「智、仁、勇」和佛教的最後「解脫」目的的過程基礎(主要差別是儒道家沒有佛家三世的概念)。「氣」與印度傳來佛教修定的「風(元素)」「息 (安般、安納般那 Anapana)」一樣是屬身體構成的要素之一 (除了呼吸的風元素,還有骨架等硬的「地」元素,液體的「水」元素、體溫消化系統的「火」元素);綜合各家之說,我以為「養氣」與身體品質的互動,以「風(元素)」、「氣」為身心介面可以下圖表之: c b a 身體 : 地 ← 水 ← 火← 風(氣) A↑↓B 心理 : 心(意、識) 由注意呼吸的品質,即「養氣」,可以影響身體的健全運作(a):注意呼吸於丹田(小腹),久久會有暖意升起(「拙火」),(b):啟動「腎水」上升(口水增加等現象...),神清氣爽,免疫系統增強等等...「息」的穩定又影響心的穩定性(B)、透過經驗獲得「不動心」(孟子稱此為「勇」),在智能上的進步又能改變「氣」的品質(A),改進身體的品質(例如對疼痛的抵抗力、身體柔軟不易受大傷、老化速度減慢等等) 勇敢的懦弱 勇氣有很多種,有人很生氣,表現很有勇氣的樣子,但是這種勇氣可能是由懼怕而產生的「色厲內茌」「匹夫之勇」,是一種「懦弱的勇敢」,真正能面對困境,苦難,孤獨的其實是需要一種由養氣而來「勇敢的懦弱」或是「不動心」。這是孟子所說的藉由養氣而獲得的勇;以下引一段我讀到印順導師很精闢的解說 分享[3]:「 孟子有一番「養氣」功夫,「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這是定的一種境界。也許漢儒失傳了,… 。「養氣」,「守氣」,與不動心有關。不動心是心志堅定,不會因思想紛雜,情緒衝激,得失存亡,而疑惑、憂悔、變異。孟子稱此不動心為勇… 孟子說到「守氣」,「養氣」,「平旦之氣」,「夜氣」。氣在後代的儒學中,是說得不大分明的,… 一些佛法的說明,… 幫助這一問題的了解 。 氣,佛典中稱為「風」。風是什麼?是一切成為活動的因素。在人身上,呼吸是不消說了,就是血液循環,便利排洩,筋肉活動,新陳代謝;或「上行」,或「下行」,或「旁行」,都是風。… 是呼吸,也叫做「息」。 … 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風便是處於中介的地位。又如健康的身體,就有健康的呼吸。如呼吸存養合宜,風力增強,身體也會強起來。道家的吐納、胎息等,都不外遵循這一原則。 對心來說:呼吸粗浮,心也就粗動;呼吸安和,心也就安和。反之,心動亂,呼吸也粗動;心安定,呼吸也就細長安和。 心與息,有不同的特性,卻有密切的相互關係。由於風──息為身心相關的要點,所以修風(即修息)為定學的重要項目。 有的從呼吸下手,如「安那般那」。但如息細長安和,心也會跟著定下來。 有的以心調息,以息安心而修。 … 心與息(風)是相應的,所以有的說:心動時有動息,心靜時有靜息;心怒時有怒息,心歡喜時有喜息;心善時有善息,心不善時有不善息。心與息是相應的,簡直是同一內容的不同顯現。… 孟子的不動心 … 孟子的不動心,從養氣得來,方法是:「持其志,無暴其氣」。 志,是「心之所至」。孟子說:「必有事焉」, 心一定要有繫著處,如止於仁,止於浩然之氣。… 「無暴」,這是呼吸的安和調勻(身體的自然安和)。 心與息有相互關係,所以不但是養心,而且 要從養氣中來成就養心,得不動心,這與佛法所說相同。 以息修心,本是修持經驗所充分證實了的。 孟子是心息相應論者,如說: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是無餒也」。 氣是與義理相契應的,心是固有仁義的,氣也與道義相應,… 與道義相應的氣,是固有的,所以不是怎樣的使他發生, 而是怎樣的使他長養──「養氣」。 …一早醒來,身體也輕健些,心智也清明些,呼吸也調和得多。 初醒時,不但身息安和,心識也多起五俱意識,分別心不強。 聲色貨利,恩怨是非等雜念,也還沒有叢集的湧上來。… 道家或佛法,都說從半夜到早上,是修持的最好時機。 孟子也說:那是夜氣長養, 而平旦之氣,還沒有大損害的時候。在那時修心養氣, 確是比較容易成就的。孟子所以提到夜氣,平旦之氣, 無非是由於養氣得來的經驗。 孟子… 不是為了身體健康而養氣, 而是從心──良知的長養去養氣 (與本著內心的義去知言一樣)。 孟子所養的氣,讚歎為:「難言也」;「浩然之氣」。 難言,是妙不可說的意思。浩然,就是「至大至剛」。 至大是遍一切處;至剛是充滿了力量,什麼都不能阻撓他。… … 如儒者在止定靜安(得定)以後,… 成就了定,自有氣息遍身等經驗。依此再修發慈無量等, 慈悲等無量,息也就無量。 依此而得不動心的大勇,是一點都不會錯的。 得定的,得「堪任性」,湧出「身精進、心精進」的無限力量; 何況仁慈心相應呢! 孟子由於這樣的養氣,達成不動心的大勇。 」 [參考資料] [1] 靜坐與氣功 http://blog.udn.com/emptytraveler/1447074 [2] 逍遙遊 人間世 http://blog.udn.com/emptytraveler/1922489 [3] 正心 (定成就) pp 104.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8/yinshun08-04.html
[參考資料]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