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宇079318(十四): 今昔有別
2013/10/01 00:57:35瀏覽2032|回應2|推薦9

079318(十四): 今昔有別

 

是的,對於任何一位曾在軍中服役過的人而言,大部分都是帶著說不完的故事。

尤其是幾位當年的同袍只要相聚,馬上便是「那年如何…如何…」的沒完沒了;而每次的内容卻是翻來覆去的又是沒差多少的情節。所以身旁的賢妻們每次聽得都起耳繭,趕緊閃離,寧可另去一邊圍起來「東家長、西家短」的婆婆媽媽經,還比較有趣。

我在三年前原來已經將當兵的故事寫了幾段。囘來台灣這幾年,每次跟當年的同袍相聚提起許多過去的點點滴滴,心裡就記掛著要將其他的片斷續接上。然而有時候就是這麼一耽擱,事情便擺在那兒了。

 

一直到今年7 月中突然發生了洪仲丘的事件。

那些日子我每日看著新聞的連續報導,加上軍方也是每日對整個事件的出面解釋,使得我有很深的感慨。

 

回想從那年的江國慶的冤判,再接著聽到還有黃媽媽的申訴等,如此一件件的軍中意外事件統統都浮出表面。還有許多關於部隊中的欺凌、詐騙、騷擾、…等報導,加上最近在網路上居然還看到女性軍官居然將自己的身材袒露於臉書上,説是藉著此等展露可以表達自信。

如此種種讓我不禁頻頻與朋友相問:到底是怎麽搞的?除了女性軍人的新問題之外,其他的情況好像我們以往都沒有聽説過嘛!怎麽現在好像到處都發生,沒出過事的反而成了新鮮事?

 

如此的軍紀用「不可思議」四字來形容,已是最斯文的了。但是爲什麽會這樣呢?

為什麽當年的物資困難,生活艱苦,收入有限,但是軍隊裡沒有聽到出過那麽多的狗屁倒灶的奇怪事。從網路文章中可以看到許多網友們對該段回憶是津津樂道的——不論是其本人、親友、同學、部屬等等。

 而現在:生活改善了,環境變好了,物資都有了,學歷整齊了,……等等,一切都是今非昔比的。然而卻接連的猛出意外!

 

這是什麽原因呢?

 

 我的看法:

 —— 當年 ——

  (一)官! 

 我在系列文中曾提過我的營長與連長都是行伍出身,他們都是在國共内戰期間不得不投入軍隊的。他們自己就是從最小的二等兵苦幹、被操,一步步地由『戰鬥』中練出了識兵、帶兵的要領。他們當時好些弟兄在戰役中可能早都先走了,所以他們對生命的意義與看法是與我們這些從父母呵護下長成的有絕對不同的認識。

 

他們由於被環境的局限,對個人的未來有種認命的感受,所以冀求的不多。像我的連長知道能升到少校,能夠討個老婆,生個娃兒就是老天照顧了;其他幾位:包括營長、副營長、作戰官、營輔導長等大概都是這樣的心思。

 他們認爲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能夠保住一條性命,掛個官階;雖然日常生活比不上大官大戶,但是粗茶淡飯也能過日子。他們不是用汲汲營營的心態去追求官職,而是實實在在的練軍帶兵。

 

由於他們追求的不多,軍中生活的歷練卻十足。所以對每一個部下的大小動作其實是一清二楚。

連長就很直接的批評我們幾個從台北市來的兵,什麽搞怪摸魚都會,但是有什麽大事小事也能擔得住;農村鄉下來的就規規矩矩,說一不二,做事幹活實在,不打混,不摻和。兩種兵比較起來,他還是喜歡帶農村來的。可是即使有此偏見,但是他也不會故意挑我們的毛病。

 營長也是一樣。每次我們找名堂想給自己安排機會出差,他就會輕描淡寫的問一句:「不是才去過嗎?」「這事很急嗎?」我們就趕快跟著接話:「報告營長,上回是辦另一件案子,這次不一樣的。」「報告營長,師部(或連上)一直在盯著我們問呐!」於是只要我們講出個理由,他還是會批「可」的。

當然他也知道我們這些小孩兒在玩什麽把戲,可是只要不出岔子,營内的各個業務事項都能幫他整理好,這些雞毛蒜皮的摸魚小技就不跟我們計較了。至於連上出操的管理,那是連長的事,連長怎麽說,就一切聽連長的。營部連的兵歸連長管,他只注意營部組的業務要求。

我們私下稱呼營長為『超標』。聽説我退伍後有次總部的高級長官到營區督導,看到他的能力和氣勢,再加上他對營/連操典的熟悉,於是就很快地安排他到參謀大學深造。這在當年非黃埔、沒有學歷出身的隊伍中是很難得的。

 

至於官校正期班的軍官,我沒有實際的當過他們的部下,就無從置語。但是就我在業務上與幾位正期班出身的步兵連連長的接觸,一般而言,感覺他們與老行伍沒有什麽不同,也是功過賞罰、公私分明。除此而外,他們正是2526歲,大都有一種堂堂正正的儀表與氣勢;多少讓人會感受到那種「不怒而威」的領導容姿。

 

附註:關於專修班的軍官部分,我已在〈079318(附一): 專修班畢業的軍官不是「人渣」!〉表示看法,就不再重復了。

 (二)士! 

國軍在【精進案】時期(民國91年~100年)曾積極推動仿美制的【士官制度】,以期使常備士官為部隊的新基幹。其實我個人的感受就是當年的『老芋仔』老早就已是這種制度的雛形。

就我簡單的了解,由於國軍對部隊各級軍官的養成是將他們安排多種職位與任務的鍛煉,然後根據評核,逐步將表現突出的人員漸次提拔成爲未來軍中的領導官長。所以一般而言,在基層部隊的任職只是軍官養成教育中的一個過場。在整段過程中他們是時常調動的,也許在師級單位之下被調的幅度不會太大;但是無論如何,他們不會是在一個連隊呆個四、五年之久,這是完全可肯定的。

於是穩固連隊精神與團隊紀律的實體實際上是相當依賴當年這些『老芋仔』們。

因爲部隊中的『老芋仔』層級低,沒有特殊情況就不會調動。而他們從少年時跟著部隊到了台灣,沒家沒眷;除非是部隊整編、番號變動,否則他們就一路跟著那個部隊走,部隊動到那兒,他們人就移到那兒。平常我們聽廣播電視說:「革命軍人是以部隊作『家』」;對他們而言,『連』隊就是家!

也因此,他們與連隊的前後、精神和團隊紀律是一路相伴的,對於駐守過地區的防務與專業的熟悉程度也是難有人可比的。

就以營部連的幾位紅標士官長來説,雖然僅居於副排長的職位,但是我的感覺是如果沒有他們,連隊的架構就根本無法落實。除了那幾位排長的專業無法與其相比,其次便是因爲排長的職位也是在時時地異動;一個新排長剛到職,至少在三個月内是不太能掌握排内的人員與任務的。這時候,就一定要有個對連隊非常清楚的副排長(紅標士官長)從旁協助,才能穩得住全排。

這些『老芋仔』由於出身行伍老兵,軍中歷練豐富,大大小小在他們心中自有一杆秤。他們的話不多(我只記得有位行政士官長比較會臭屁),平日動作可能不太正經 八百,可是一旦正式的擺起譜來,那就是實實在在的讓人服氣。我親眼看過搜索排與衛生排的兩位副排長之專業動作,那還真看不出他們都是40歲以上的“老兵”了!
 
而他們對於上、下的相處也有分寸。

對於排長的指示與命令不太會有異議,即便不是完全同意,但也會去執行;當然在執行過程就可能有些拿捏會有輕重緩急的運作。如果需要任何專業的示範,那可是他們顯身手的機會了;就我知道的幾位士官長都會在這時候拿出行家的本領,讓上官下兵都沒得話説。
 

平日生活,他們多是自行處理。即便同是『老芋仔』,但除非是真的曾一起在砲火下同生死過的,否則互相之間很少搭理。他們真的是獨立個體,而且又非常孤獨。
 
但是他們對來來去去的充員兵(就是我們這些小兵)們卻顯得非常客氣與照顧。我想可能因他們自己是少小離家,内心總是有些缺憾;所以看到我們這些離家當兵的『小朋友』也多少會自然的想幫忙照護。
 
就是這樣,在士、兵之間雖然沒有像我們同齡/同梯那般的『兄弟』友誼,但是卻有「老鳥帶小鳥」的基礎。
 

除開『老芋仔』之外,還有三年制士官學校畢業的上士班長。他們的年齡較輕,也不過就比我們大個一、兩歲;但是由於是在初中畢業便進入軍中,畢業之後下到部隊,前後也有七、八年的歷練,多少也看過部隊中的一些合理的與不合理的狀況。以當年的制度而言,他們還很難升到紅標士官長的階級,所以到了「上士」就到頂了。他們對於班兵的動作要求雖然嚴格,但是也不會故意挑刺;畢竟他們有一天也會退伍的,大家到時在社會上碰見,互相總還是弟兄朋友的。
 
在與充員兵的相處之間就會多少有點『兄弟』的交情,偶爾可能會扯上一些利益關係。如果彼此之間不小心越過綫,動了肝火,就容易發生。
 

近年來因爲『老芋仔』們早都離開軍中了,『紅標士官長』這個晉階管道已然完全通暢,再加上士官制度的實行,如何將這一塊部隊的“基幹”成爲密實又可以防止人性的迷失犯錯,必須要有個設計很嚴謹的規劃。如果有任何的『意外』漏縫,那麽此次洪仲丘事件還不會是最後的一次。
 
附註:其實有些紅標士官長當初是「青年軍」出身,原來已讀過高中或大學,程度算是很不錯的。有的受到孫立人事件的排斥隔離、拆編,甚至少數都已經掛少尉軍階,只是以後經過部隊整編致而降階
(過去曾有「以軍改士」的整編)。另外還有些非常孤傲,早先不屑參加升軍官的攷選,以爲很快就要反攻大陸,結果一蹉跎,以後就 再也沒機會了。
 
 
 (三)兵! 
 
所有的兵都是義務役,或許有兩年、三年役期的差別,大家都是離開家,離開父母(或其他親友等),來到一個完全與社會不同的環境,從頭開始一個「一個合理的要 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的軍事生活。我們進入部隊的時日雖然因爲入伍的早晚有先後之別,但是大家都是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的差異只是掛的臂章上面多幾道勾而已,其他沒什麽分別(當然看到義務役『下士』還是要稍微客氣一點)。
 
就像前面提過老芋仔那種「老鳥帶小鳥」的心態,我們這群當兵的好像也有一種傳統:「老鳥就是要好好照顧菜鳥」。
菜鳥剛到『貴寳地』——連上,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凡事皆謹慎小心,有點擔心受怕的;回想我們當年剛下部隊也是同樣的心境。所以很自然的老鳥會「伸開照顧的翅膀」,讓菜鳥得到安全感與自信心。
 
老鳥會帶著菜鳥了解部隊的駐點任務,部隊的官長介紹,部隊的出操訓練,部隊的日常作息等等。一方面藉著制定的任務銜接訓練,一方面經由兵與兵之間的互助交流,讓新兵(菜鳥)很快的能夠習慣過來,自然就是新戰鬥力的接續。
 
 

在業務交接方面,就如同我的師父曾很細心的把我訓練好出師(我們之間的重疊時間長達4個月),我本來也希望能夠好好的交給下一個接手的新人。可惜由於還有個二把手,連上無法在我退伍之前加入新手,致而使我在退伍時總覺得還有一件事沒處理。
 
我們的上一批老鳥是如此,我們這批成了老鳥依舊如此,我們下一批新長成的老鳥一定也會是如此!

這就是阿兵哥之間的傳承。藉著這個傳承,使得部隊裡自然有了“同甘共苦”,“肝膽相照”的弟兄情,藉此也能將部隊的戰鬥力一直持續著。
 
在老鳥與菜鳥之間並不會有如同網路傳播的那種學長欺侮學弟,老兵欺凌新兵的事例。

原來我還只是懷疑,該等文字是不是有些人故意誇大其詞。然而當年的政戰士告知,他的兒子在馬祖西莒當兵,雖然是受完兵工訓練並且已掛下士階,在赴新部隊報到時卻被部隊裡的老『一兵』欺侮,差點被整得嚴重到需要後送台灣本島!

什麽?居然有這種事!
我簡直不敢相信!部隊怎麽會變成這種樣子呢?
 
附註:當然,我只是從正面的心態去回憶服役生活的種種;也可以說是我的狗運好,沒有碰過一些烏漆抹黑的事。其實我師也發生的許多芝麻事(譬如:獨立排士官長胡搞女人,士兵違紀被地區憲兵登記等),但比起重大事件(如持械要挾,搶劫,槍殺/槍擊諸案件)來,實在是草繩拴豆腐——沒得提!
 
退伍以後還聽説,我步二連被抽中到鳳山參加陸總部的技測,結果捧個最後一名;回程在南迴公路車禍失事,發生傷亡。這個也是部隊的大件意外。
 

整體而言,在我當兵的前後各20年間,好像沒有像現在那麼多的意外個案。而且以往的事件大部分是與外界社會相關的糾紛爲主,軍隊本身的管理與軍紀問題雖然也有,但是少有重大意外。然而最近的20年來,似乎反了過來,幾乎軍中的意外事件是此起彼落,接二連三的發生。這是怎麽搞的?

 

 (四)為何會如此呢? 

—— 現今 ——
 
甲——【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的影響
 
國防部從民國86年開始一直到現今,依照各個階段陸續執行了【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整系列的「國軍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案」。

這幾個案子是由於當年對國家的認同形態與戰略思想的改變,加上引入二代兵力的觀念,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來國軍開始實施的軍力重組。簡單的講,就是『裁軍』。

然而因此造成:
 
1   李記、陳記當年為了抓住軍權,於是把這段時期將官的晉升當作他們手中的『大蘿蔔』,用以犒賞趨奉的近侍與拍馬逢迎的將校官。最後在陳記當政時期,甚至竟然風聞掛將星是有價目表的。

如此這般,使得一大批的高層軍官僅因拍馬逢迎或其他利益關係而得以晉升,他們毫無軍功、戰功,也沒有任何特殊事跡。反過來便是,在這段期間有許多甚爲優秀的軍官,因爲不願同流,致而遭到排擠、退伍。

領導統御中最重要的武德思想與榮譽觀念在此時被破壞殆盡。所謂的「親愛精誠」已無人再提。於是我們的國軍隊伍居然會成爲只擅搞「民間遊園會」、「花操表演會」與呼著「你是我的巧克力!」的啦啦隊伍!

這樣由上一路向下影響到連隊的基層軍官對其本身的未來也充滿了迷惘,自然在整個的軍隊領導統御方面就不如當年了。

2   以往部隊的常態性掉動改成常駐連隊,不再如以往的移動性。據朋友告知,現在的各駐點部隊都是經過以上諸案好幾次裁撤之後的重新編組;目前的派駐都是以據點為主,防務固定,部隊固定,不再使用調防的方式。

西諺所謂的「滾石不生苔」。本來是鼓勵人要窮心一志,好好的在一門專業裡,腳踏實地的求得成功。然而對於軍隊而言,生苔的部隊反過來成了沒有靈活性、機動力不夠的『官』『兵』部隊!

當年的部隊藉著調動其實也是一種演習(每次部隊的移動都有個演習代稱),一來使得部隊隨時要適應不同的地區任務與快速的集結整頓,另一方面就是避免部隊因著不移動而生『苔』!像此次洪員事件中傳聞上士居然與附近民宅有著很深固的糾繞,這就是部隊非但生苔還生出盤根,以致腐蝕了該部隊的結構。

 

別的不說,當我看到所謂的旅部門口居然還擺了一對塗著金漆的石獅子,真不知該如何來表示我對『國軍』兩字的懷疑?如果不是文字説明與衛兵站崗,我可能以爲到了那個大廟的門口!

269旅營門口有一對金色石獅。(圖片取自民視新聞畫面)


 
乙——【精進士官制度】與【學長/學弟制度】的影響
 
民國60年代以後,早年隨部隊來台的老士官紛紛屆齡退伍離營;由新制士官學校培育的常備役士官不足,部隊的基層幹部來源逐漸枯竭。於是參考美軍於越戰後所推行的士官制度設計此項改革案。本案民國83年7月起開始進行第一階段(營、連級)改變。中間曾有停頓,在97年再度執行。
 
然而國軍當初的設計者卻沒有注意到在國軍與美軍士官養成上的許多差異性,比如:

①   美軍制度其實是百年以來,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到近20年的兩次海灣戰爭所逐步演進,發展出來的。其制度中包含了平時管理與戰場指揮的協調運用。而國軍所有的新進軍官、士官都只有受過短期教育訓練而直接任官,他們之中統統沒有任何作戰經驗!

②   美軍自越南戰爭以後實行募兵制,所有軍人全部為志願入伍。也就是說:每個軍人都是職業軍人。針對『職業』的定義,除了衆所周知的軍官養成外,士官的養成教育也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初級士官(中士以下)選拔和任用方面,是從已服役一段時期和優異表現者中遴選,再加以短期訓練後任命;高級士官(上士、士官長),則是從表現優異的初級士官中選取,並到專門的士官學校訓練課程後,才能得到任命。一旦成爲高級士官,就表明此員在該部隊擁有長期的優秀服役表現和傑出的領導能力。這套養成正是當年老士官的養成精粹。

③   由於美軍對(職業)軍人的全套教育訓練、晉任管道、個人福利、退伍輔導都有齊備的規劃,使得每人的『國家,責任,榮譽』信念非常堅定與強烈,尤其是在軍中已有長期資歷的(資深)士官。台灣自從李記與陳記的連年摧殘,可以說軍人本身都無法確認此三大信念!
 
如此比較,就可以清楚地發現,所謂的【精進士官制度】雖然極具理想,但像是進口了一套英制量規工具,卻突然發現我們使用的是個公制設定的機器。於是徒有好的工具,卻無法修理已有毛病的老機器。
 
不幸的由於自以爲是與好奇的態度而硬要使弄著這套不合適的工具,結果造成了:

1   現今國軍士官的養成乃是根據其服役的兵役類別,在僅受過短期基礎幹部教育直接晉升。然而卻沒有過去一路傳承的這段[兵→士官→士官長]的逐步過程,兼以又缺乏對其士官職務的實際考核鑑定,以致在管理心態就缺乏了「我也曾當過兵」的同理心!

加以其個人的知識、能力有時反倒不如其領導的兵員。更因爲部隊近年來義務役、志願役及其它各種不同役別的混淆,於是軍中不合理的管教就一再出現。

萬一領導士官(長)的本職學能不足,一旦為低階的“大專兵或義務役士官”提出質疑,使得官長顏面與領導能力受到挫折,就僅能以權威來壓制;這樣的部隊還帶得動嗎?結果士官就完全依賴『階級』去反制,加上由於鬆散的主官/主管體系,如此使得士、兵彼此之間的磨擦不時產生。
 
2
   『學長/學弟』制度的濫觴。隨著士官制度的設立,部隊也開始將以往從來不曾貼標簽的“老鳥/菜鳥”傳承改變成有著實際稱號的「學長/學弟」制度。在執行時,由於錯誤的引入「軍官學校入伍(高/低班)教育」那種所謂「學長」制度,也就是:「對學弟有權威作任何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口令動作。」

以致在部隊裡居然出現了除開階級之外,僅以入伍的前後梯次差異形成的另一類新『階級』——而且由於班排兵員之間的早晚相處關係,這個新階級的權威性甚至比連隊軍官的管束執行更爲強霸!(在網路上可以看到無數的近年退伍士兵對『學長/學弟』制度的憎恨、氣憤與恐懼。)

其真正結構上最要緊的引用錯誤是:軍官入伍教育僅是三個月的短期訓練,而高/低班制度也只是四年軍官教育中的一個段落,期間高班學長並不與低班學弟共同生活;其未曾考慮到部隊的兵員之間卻是“整個”服役期間每天朝夕共處的同袍弟兄!加以在高層者沒有注意到部隊兵員的教育、思想、個性、生活背景差異性太大(軍官學校招收的至少都是高中/職畢業,經過考試錄取),如果未經確定就統統一律授予“管教權威”,使得某些不肖士兵只會拿來濫用與胡作非爲!


 (五)
簡略介紹【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  
 
大概來説,
【精實案】實施時段:民國86年7月~民國90年6月;是將三軍的總兵力以分配式的平均裁減到40萬。在這段時期,主要是兵員的削減。

【精進案】實施時段:民國93年1月~民國97年12月;是將組織簡併縮編,後勤單位與業務外包交由民間。並將兵力總數裁減至30萬,規劃以志願役官士兵為主。

【精粹案】實施時段:民國100年1月~迄今;全案以務實部隊人力為原則,以「質精、量適、戰力強」為目標。預定民國103年國軍總員額調整為22萬。將官員額亦調降為300員以内。
 
本來這是個完全革新的調整案能夠從根本改去早已不合時、落伍的『大數兵力』與『官威令大』觀念,如果完全依照規劃應該可以在二十年内建立完備的二代兵力。
 
然而可能在規劃時沒有顧及很多複雜的預算、兵權、人事等勾心鬥角的旁叉爭議,結果在執行間發生許許多多意料之外的狀況,使得迄今整個調整案的進展與目標還有一段差距。
 
整個作業時期遭受不少的負面評論:
 
①   在檢討部隊存續時,受到三軍各軍種本位主義角力,與該單位歷年績效、上級額定裁減員數配置等因素的牽制,最後形成了妥協下的齊頭式裁軍,完全不按照單位的任務特性來考慮,使得國軍的戰力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②   在精實案的作業中便有因爲裁減哪些部隊惹出部隊官長議論紛紛,被裁的氣,沒裁的喜,兩相非常不對盤。而且很多的規劃文書業務,好多主官都是全部交由本隊的業務士、兵擔綱;結果造成兵籍資料大混亂、更少的人執行更雜亂的勤務、官兵的職掌越來越與專長無關。
 
③   或有感覺精實案淪為私人政治鬥爭的工具,只要私下與你有仇,就可藉機將這個編制予以裁撤。整個過程僅是為了“裁員”而裁員,然而對於平時繁雜又鎖碎的作 業程序非但不納入整體精實簡化,縮短作業時間以提高工作效率,反而要求亦趨繁複與嚴苛,其結果是造成「高層軍官怕死、基層軍(士)官兵累死、而國防役及替代役爽死」。
 
④   沒有顧及到海空軍的技術質量因素,三軍皆等比例裁減;結果本來海、空軍後勤負擔就很大,需要很多基層技術人員,這時居然發生有高深技術的基層都不留任,留任的都是些什麼都不會的官。
 
⑤   做了十幾年員額縮減,沒有一次做完,大家不知道到底裁到何時?一批走了之後又要裁,大家心慌慌。始終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做完了又來,海空軍裁完現在又裁聯勤,影響士氣,很多反覆的事情。譬如飛彈部隊變出去明天又變回來。各軍種的後勤都弄到聯勤,本來軍種後勤要負全責,現在後勤補給弄到聯勤,所有權責攤往聯勤,聯勤偏說要依聯勤的程序申請等,結果三軍戰力都減損了。
 
以目前的各項作業顯示要在既定的民國103年完成整個方案可能有點奢想。
 
 
 (六)
簡略介紹【精進士官制度】  
 
依照常理,士官階級在軍官之下。但就如同我前段所言,軍官動輒高升輪調,而老士官卻幾乎待在同一單位;「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官(兵)」,長久以來,老士官的經驗豐富又疼兵,既受到長官的重視,也極爲服役士兵的愛戴。老士官其實為官兵間的橋梁、部隊的中堅支柱。因此在民國60年代老士官陸續離開部隊之後,如何再建立一個新的士官制度以期維護著彼時的基幹傳承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題目。
 
在民國83年7月,國軍開始實施【精進士官制度】,藉施行本制度以提升士官之地位與尊嚴。其主要在提出「地位提升」、「責任賦予」、「信心建立」、「培育專業」、「經管發展」五大核心觀念,進而強化基層中優質管理人力。也因為此制度上之健全與改革,讓教育訓練的專精能無斷層之延續,更可以再適當時機點將專業意見分享給軍官讓軍事計畫與判斷更趨完善無誤,以期能夠補充過去資深老士官退離後的缺額。

 
【精進士官制度】計畫內涵   

一、     士官是士兵的導師、軍官的助手、部隊的守護者:
士官是基層單位推動工作的關鍵人物。在分工上,軍官負責政策、計畫,士官負責各項日常及作戰實務管理與執行,是軍官的助手與技術顧問。士官督導長為基層連隊之訓練長,對連隊主官(軍官)負責。士官也是士兵的生活導師及榜樣,更是軍官與士兵之間的溝通橋樑。因此,士官與軍官在實務工作上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     充實專業職能,爭取軍官信任,進而獲得軍官授權及士兵向心:
各級士官都必須瞭解到「軍官對士官的信任不是產自於位階高低,而是產自於努力與能力」。一位優秀士官需要長時間培養,絕不是一蹴可及的,唯有不斷的接受教育與訓練,才能提升專業能力,因此,士官必須自我強化專業專長訓練及部隊在職訓練,並利用個人公餘進修機會充實學能,以滿足在軍旅中歷練各項職務所需的專業技能。
 
三、     貫徹權限下授,逐步加重士官責任:
為了激發榮譽感,目前已將士官兵之晉升、調任、派職、受訓、獎懲、考績及部隊日常與作戰實務工作等權力下授,由士官自行研討、規劃、建議、執行及督檢,就是希望促使士官能自我啟發,而不是只能聽軍官指導。後續再依執行成效,逐步擴大授權執行更高層次之工作,讓士官能成為部隊真正的守護者。
 
【精進士官制度】因此而設立,本來應該是個很切實際的構想。然而在執行中卻產生了許多意料之外的情況,以致這次的洪員事件讓整個社會才突然發現:一個連隊的上士代理士官督導長居然比連長的威權都大!
 
回想民國60年代,每一步兵連上有三位『紅標士官長』(副排長),連隊若有任何重要大事,只要紅標一出場即可鎮住全連,此時絕對聽不到“老兵欺負新兵”的怨言。

70年代,『紅標士官長』全數退伍,而由士校畢業之新進士官頂入。其無紅標士官長之踏實做事,任勞任怨精神,卻有者『紅標士官長』軍中養老之姿態。

80年代以後,軍方開始推動『精進士官制度』,無資深士官人才卻有一空殼名義。僅由“制度產生階級”,因此不肖士官掌握了權力,膽大妄為;兵員怕被操整,惟有聽命受擺佈。低層軍官因爲反正是短期過場,於是一味放縱,無意介入。

等到整個士官制度根爛莖空,尾大不掉時,再要掌控已經爲時已晚。
 
 
 (七)尾語  
 
原來我只是想在本篇將部隊裡『官-士-兵』的關係稍微寫幾句,交待三者之間的縱向連繫與日常相處的狀態
,然後作個總結。可是一旦提筆當年的老行伍出身,無論是軍官/士官兵,我就不自禁為他們的奉獻發出由衷的感懷
 
繼而由洪仲丘事件,想到上士范佐憲等幹部的行動;對照著當年那些『老芋仔』,我在想,怎麽會有這種『士官』(還「士官督導長」呐!)?

令人更氣憤的是還有一些「唯意識型」的網友,先是對洪員鞭尸,接著再為這等『士官』抹粉、化妝打扮——最後還伸手指責民衆的疑惑、恐懼、激忿都是愚蠢、無知的,而「白衫軍」的動作完全是受到反對黨幕後的操作!

難道就爲了『維護軍隊的聲名』與『加強軍隊的團結』,我們可以忽略與蔑視一切生命的價值嚒?
 
所以在寫完前半段後,我又加上半篇關於過去20年來國軍幾項重要改造制度的題材,很簡單地介紹了這幾項制度與其目標。這部分的内容皆是摘自網路資料,包括新聞報導與其它部落格的網友回憶;之間我加上了個人的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確,但至少是問題的癥結。
 
根據我所蒐集的資料,如果件件屬實,那麼如果
某天面對敵人入侵,我們的國軍大概真的只能扛得住——我不想誇詞說三天,就算一個星期吧!

想想看,每年編列數千億的國防預算,(或許已經上兆了嚒?)那些都是納稅人的汗水、淚水、辛苦、委屈、打拼……呀!

這麽多的問題如何解?就得看軍方的主事者和國家的領導了!
 
 


最後,我特別得感謝老漢Old Man蔡阿公JKTsai兩位網友,在我剛開始貼文後,幾乎每篇都來文回應。二位給予的鼓勵是我能一直整理完所有故事的動力!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rly60&aid=8771496

 回應文章

OldMan - 風景線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02 08:32
有個觀念性的問題,bother我很久。我在新訓時,教育班長就愛罵:摸什麼摸? 其實,給當兵的反教育就是“當兵就是摸”,換言之,能摸則摸,再加上國人的馬馬虎虎觀,當兵就成了數饅頭,馬馬虎虎,能摸就摸。我96年時在中國的駕駛,是解放軍武警退伍的,有次載我去友人家,在那個無GPS, 也無地圖的城裡,他很尷尬的迷路了,我沒說什麼,只記得他說:我一定要達成任務,意指找到這個地方。 我那時候的感覺是解放軍的教育,可能比我們高一點哦。我愛讀軍事小說,軍事歷史,看美軍的教育似乎沒什麼大道理與口號,連“達成任務”都不說,只說“get the job done”,無論這job是擦槍,還是攻山頭。我們都是老人,不知現在當兵的流行觀念為何,是達成任務?是把每一件事做好?事事不馬虎,無論官士兵,可能是一個一流的軍隊最需要的觀念與practice。我們的國軍是一流的軍隊嗎?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early60) 於 2013-10-05 14:59 回覆:

上個月看到一段關於陸戰隊募兵連的報導。希望由這個最新的連隊組成可以逐步改變多少年來國軍許多顢頇的陋習,在未來完全編組成精實三軍!


hsing_jou@yahoo,com,tw
2013/10/01 10:13

老兵能能活著回家,總是說不完的想當年如何如何!!!

可是小孫子「爺爺您說過很多篇了」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early60) 於 2013-10-01 13:24 回覆:

直到有一天,爺爺終於走了。

小孫子才突然感到:「爺爺的故事好像還沒講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