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01 17:06:27瀏覽10079|回應16|推薦134 | |
興念想去哈蘭,主要是想去看看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第一個落腳的地方。
也想看看世界上碩果僅存的蜂巢泥屋 (beehive house),因為它們現在依舊保持著四千多年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祖先…..亞伯拉罕在此居住時的樣貌。
哈蘭位於土耳其東南,距離敘利亞只有10公里,與土耳其的回教聖城香儷烏爾法( Sanliurfa ,簡稱烏爾法Urfa),只有1個小時的車程(約45公里),所以也是觀光客趨之若鶩之處。 從凡城坐了11個小時的夜間巴士,到達烏爾法汽車轉運站時,約清晨5點多。簡單的梳洗完畢,找好放行李的地方後,一夥人坐上7點整的汽車到哈蘭去。 不到8點,到了哈蘭。一下車,就能感受到此地七月下旬的熱烤.....見證了資料上所言不虛 : 七、八月時,此地的氣溫可高達攝氏50度左右。 循著司機手指的方向,走向遠處的黃土高崗。沒有建築物,也無樹木遮蔭,只有寥寥的一、兩個人,在乾灼的土石路上挪移,像在曠野裡的荒漠。
這鳥不生蛋的蠻荒之地,居然會是亞當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後,灑下第一粒麥種,建立人類第一個家園的的地方 ? 雖然滿心懷疑,但看電視旅遊新聞裡,土耳其導遊信誓旦旦地認定 : 現在的哈蘭就是亞當和夏娃當年第一個生活的土地….阿旦平原。加上先前不知從何處,也讀到類似的說法,也只有勉強相信,上帝對人類的懲罰是毫不手軟的。 才走不遠,眼前突見矗立高聳的巨石門牆。雖是多已傾頹,勉強成形,但依舊能從那巨石結構裡,讀出歷史裡壯闊雄偉的輝煌。
越過石門。路旁,崗陵的寬廣處有人群聚集….是當地人趕集的市集。當地人的市集,雖最吸引我,可是旅伴們興致缺缺,於是相約兩個鐘頭後,車站相見。
完全不像他處見過的市集,賣的全是二手衣和鞋。小販們將貨物東一攤、西一攤,凌凌亂亂地堆在地上。客人像在翻撿垃圾般,或彎著腰、或蹲踞著,努力地想從中,找出符合需求的東西來。
目睹當地人的貧窮,有點傷感 ( 畢竟這裡是人類第一個家園呀! )。我照了幾張相片,就開步走人。 有人跟上來,是一個面目黝黑的中年男子,上前搭訕。來土耳其旅行已過半個月,早已習慣土耳其男子的熱心。
他用著蹩腳的英語,告訴我:要帶我去看世界上最早的大學遺跡。 站在高崗上,高崗旁的廣大亂石、殘壁和斷塔,展現在眼前。有點驚愕,這荒漠之地怎麼會有這麼雄偉的城市遺跡? 土耳其男子努力地用夾雜著土耳其語的英語為我解說,可是我還是聽得一頭霧水。回台灣後,上網更進一步地查詢資料,才曉得這個偏遠、荒涼的貧瘠小城,以前可是大名鼎鼎、商旅繁榮的大城。 廣大宏偉的廢墟,顯示哈蘭曾擁有第一個伊斯蘭大學,和安納托利亞高原上最古老的清真寺(遠處是清真寺的尖塔,高達33公尺)。雖然現在遺跡僅存部分傾頹的建築,但是仍能從高聳的牌樓、斷塔,可遙想當年的雄偉規模。
哈蘭,是歷史上一直有人居住的最早城市之一。在聖經舊約的創世紀裡,花了很多篇幅(11到25章),敘述基督教、回教兼猶太教先知亞伯拉罕的生平 ( 亞伯拉罕的故事請讀下篇『聖城烏爾法』)。 亞伯拉罕出生於烏爾法,後遷居哈蘭。在聽從上帝旨意,轉往迦南前,他一直定居於哈蘭。 現 在 哈 蘭 住 的 多 是 阿 拉 伯 人 和 庫 德 族 人 古時,哈蘭位於亞述帝國和地中海通商的要道上,商業繁榮。 兩千前年,它就是很繁華的都市。有六個大門,總長超過四公里長的城牆,除了保護民居外,更庇佑有著150間房子的三層樓皇宮。 哈蘭先後曾被許多民族統治,最輝煌的時期,是在被阿拉伯人統治時的西元8、9世紀。 回教始於7世紀。西元718年,阿拉伯人在哈蘭建立回教第一所大學,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學。西元744 年到755年,在此建立了小亞細亞第一個清真寺。 哈蘭大學當時以科學和藝術聞名,出了許多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最出名的有算出月球和地球間距離的阿巴他尼Battani, 另外一個佳壁賓亥揚Cabir Bin Hayyan 則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到原子的科學家。 此外,哈蘭大學也是一個天文學、哲學、自然科學和醫學的翻譯中心。許多著名學者將希臘文的巨作,翻譯成為敘利亞文、阿拉伯文,讓知識可以更輕易地傳播流通。 由於地位重要,哈蘭雖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戰亂頻仍,但仍能屹立不搖三千多年。直到西元1250年時,蒙古兵橫掃此處,一路燒殺擄掠,將建築物及經書全部毀壞殆盡。哈蘭被徹底摧毀,從此一蹶不振。數千年的繁華,變成萬劫不復的貧瘠與荒涼。 哈蘭的男女幾乎清一色包裹著這種藍紫色的頭巾 邊聊邊走,走到古城堡前。有警察及守衛坐在城堡前,販售參觀城堡門票。 早看膩了千篇一律的城堡,不想看城堡的我,開玩笑地說:『我沒錢買門票,可否幫你們照相來代替?』 土耳其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照相的民族。旅行中,一路上常會遇見陌生的當地人,用很急切、盼望的語氣和眼神,要求我幫他們照相(不要求寄相片),熱中被照相的程度真叫人匪夷所思。 只要幫愛照相的土耳其人照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聽到可以照相,他們可樂了。照完相,瞎聊幾句,我不但換了個新義務導遊Mahmot,帶我免費參觀城堡外,居然也奠定下後來讓我以車代步的情誼來。 在土耳其,『照相』像是我們社會裡的敬煙、敬酒般,能夠迅速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嗎?我納悶? 哈 蘭 傾 頹 的 古 城 堡 果然不如所料,傾頹的城堡沒有什麼看點。唯一印象深刻的是21歲笑臉哥 Mahmot 指著城堡裡的花窗,告訴我古人的智慧:在沒有鐘錶的年代,人們如何利用日光投射在窗子的光影方位、長短來計時。 看完了城堡,得知我想看蜂巢泥屋,熱心的 Mahmot 跟警衛借了機車,帶我到較遠處的民居,去看本地著名的史前建築。 蜂巢泥屋,是因應當地的天氣和環境的獨特建築。無論是單個看,或從高處鳥瞰數個屋頂集結的群體,都像透了土蜂的蜂巢和峰窩。 哈蘭冬季酷寒,夏季酷暑,溫度兩極。加上氣候乾燥,少樹木,缺乏木材做屋頂,所以古時人們利用黃土、動物糞便和麥桿混和做成泥磚。再用泥磚蓋成屋頂呈圓錐形、狀如蜂巢的屋子。泥屋厚實保溫,冬暖夏涼,適合民居。 蜂巢泥屋室內的採光和通風,全靠圓錐屋頂尖端的孔洞 屋子無窗,採光和通風全靠圓錐屋頂尖端的孔洞。泥屋內外均無門,只靠拱門分隔房間。泥屋外,則糊上沙土攪和成的土漿。因為整個屋子是黃泥做成,所以每半年要補修一次,否則會被雨雪蝕溶灘垮掉。 雖然哈蘭現有蜂巢泥屋約200個,但自從21年前開始供應自來水後,大部分的居民已改住進有自來水的新式房屋裡。 蜂 巢 泥 屋 室 內 的 情 形 雖然在城堡裡鳥瞰,可看見腳下有不少蜂巢泥屋,但 Mahmot 卻帶我去遠處參觀哈蘭最豪華的蜂巢泥屋。 曾經住過9個妻子,45個孩子的富翁之家(注意傳統V字型椅面的凳子)
這蜂巢泥屋是由22個蜂巢屋頂組成,它原先是本地一個大富翁的房子。富翁一共娶了9個妻子,生了45個小孩,所以必須擴建這麼多房間,才夠使用。現在此處已開發成觀光景點,除了讓人參觀外,更賣各式紀念品,及租借傳統服裝供人照相。 看完了泥屋,時間已近10點,到了和旅伴相約的時間。還好有機車代步,不用在烈日下,揮汗跋涉近2公里的路途。 不是我坐沒坐相,這可是坐哈蘭傳統V型椅面的標準坐姿 到了車站,看見幾個旅伴坐在飲食店裡,既驚訝,又羨慕地望著我……因為難耐炎熱的天氣和漫漫的路途,他們半途而廢,不到九點就躲到飲食店的蔭涼裡,既沒看到城堡,更沒看到他們最想看的活化石….蜂巢泥屋。
朱穎立完稿於風城寄心居 2012/1/9 車 上 的 一 家 人
哈 蘭 住 的 多 是 阿 拉 伯 人 哈 蘭 鳥 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