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3 10:57:29瀏覽8268|回應17|推薦115 | |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死亡是既神秘,又恐怖的禁忌。 但對印度教教徒而言,死亡只是另一個輪迴的入口。他們不畏懼死亡,重視來生及永恆不歇的輪迴 (信奉印度教旁支興都教的巴里島人,甚至有慶祝死亡的習俗。) 對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孝之始也。』奉為圭臬的中國儒家,和視耶穌死後復活為神蹟的早期基督教國家而言,遺體是神聖的,是不可損毀,不可火化的。 但對印度教教徒而言,身體只是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人死了,靈魂離開了肉體,肉體就變成極不重要的臭皮囊。要將此臭皮囊予以火化,才能促使靈魂、意識不再拘泥於此形骸,迅速地超脫,脫離現實世界,到另一個世界。 印度教重要經典薄伽梵歌,寫:「就像脫去舊衣服,然後穿上新的;死後靈魂離開身體,然後獲得一個新的」,就是這個道理。 性力派濕婆神的化身: 林加(象徵男性生殖器) 重視祭祀儀式、視恆河為聖河,和以平常心面對死亡和遺體的印度教教徒,公開、毫不避諱地在河邊,露天、當眾焚薪燒屍的火葬儀式,就成了印度教中最奇特神秘,最吸引外國遊客的奇風異俗了。 在印度,火葬儀式不對外開放,不可拍照;在尼泊爾,火葬不但對外開放,而且熙來攘往,人,多得像是辦嘉年華會,遊客樂得穿梭其間,取景攝影。 觀看尼泊爾火葬最佳的地方,是首都加德滿都東方5公里處的帕斯帕提納神廟(Pashupatinath)。 西元5世紀建造,佔地260公頃,的帕斯帕提納神廟,供奉的是最受印度教教徒喜愛的破壞神…濕婆。 位在有『小恆河』之稱的巴格馬蒂(Bagmati)河畔的帕斯帕提納神廟,主體建築是一個四邊對稱、雙重簷斜坡大屋頂的塔廟。環繞著主殿,眾星拱月地建造了許多小寺廟。 聽說主殿有金色屋頂、銀色房間,和裝飾精美的木雕浮圖,典雅又華麗,可惜非印度教教徒不得進入(還好來此神廟的目的是看火葬,不是看神廟)。 主殿對面,也是河的對岸,有一排濕婆神的林迦(男性生殖器)神龕。河上游是印度教苦行僧隱居的山洞,再往上走,到後山,有古代寺廟及遺址。 來到帕斯帕提納神廟時,是初夏午後,雨季初至,驟雨未降。天陰沈著臉,不知是霧氣,還是烏煙,空氣濛濛的,充滿了神秘的氣息。 穿過破落的房舍和林木,導遊瑞狄一邊講解印度神話,一邊引領著我們走向河邊的廟宇。 還未走到河邊,站在山坡上的廟宇旁,就可見對岸河畔廟群前的河階平台,水泥平台上放置著正在燃燒的焚屍木堆,濃煙正裊裊地自覆蓋著的稻草裡竄出。 『這裡一共有九個火葬台,24小時營業。其中,兩個在橋上游,是皇家及貴族專用,橋下游的七個是供一般人使用。』瑞狄說。 『印度教的葬禮,講求「平靜的悼念」,亡者家屬都會以平靜的態度面對,外人也以平常心看待。如遇有悲泣的婦女,則安置在台後有柵欄的屋內休息,以免干擾亡靈,不捨離去。 因為尼泊爾的習俗是人往生後,必須在24小時內,將屍體火化。而有限的火葬台常供不應求,所以就在火葬台後蓋「等候屋」,讓那些臨終的人送到此屋等死(有時會等上好幾天)。只要病人一斷氣,就可以一面通告親友前來,一面排隊等待火葬。 等親友到齊後,為死者蓋上黃布,放在竹竿的擔架上,抬到河邊火葬台旁的斜坡道,讓死者的雙腳碰觸巴格馬蒂的河水,然後由祭師舉行儀式,並掀開黃布。讓親友瞻仰遺容。 然後將舖上鮮花,灑了紅色顏料的遺體,放置在火葬台堆疊成半人高的木柴架上。由長子拿著火,先繞屍三圈後,從頭部點火。火燃,專業人員再將鮮花丟入河水裡。在屍體上舖上半濕的稻草,保溫,以減少焚屍木柴的用量。 兩三個小時後,遺體焚燒盡燼,再將骨灰全部倒入河中,隨波逐流而去。 祭司將亡者的長子頭髮剃光後,長子步入河中,以河水沐浴淨身,整個火葬儀式就算大功告成。』 觀望平民區火葬台,正看得起勁,突見人群騷動,像流水般,全流向上游皇家貴族火葬台對岸的水泥河階看台上。原來有個尼泊爾的國會議員正要舉行葬禮,大家全圍攏到此看熱鬧了。 皇家貴族的火葬台在主殿旁,相對平民區的,顯得宏偉而精緻,觀禮的人群也多得可怕。不但火葬台的廣場擠滿了人,對岸高聳的河階看台上擠滿了人,連橫跨河面的橋上,也擠滿了伸長脖子的人。 麥克風裡,先是傳來親友對死者歌功頌德的話,再來就傳來寶來塢電影主題曲似的女生歌聲,嗓音嬌柔嫵媚,了無哀戚之感。 葬禮的一切,全像導遊所說,除了麥克風裡的歌聲,一切都很平靜,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喪,也沒有鞭炮鑼鈸,有的只是讓我傻眼的景象:一個身穿紅色沙麗的婦女,毫不忌諱葬禮的進行,居然步入河裡,掬水洗面;而另一個小男童,也跳進火葬台下的河水裡,快樂地戲起水來。 這使我想起行前蒐集資料時,看見一張相片:一群人坐在在正焚屍的火葬台前河畔青草地上,開心地吃著水果、零食…正在野餐呢。 一場火葬儀式,皇家至少耗資可達三萬元新台幣,平民約一千五百元幣。若窮得買不起薪柴火葬,印度的窮人就用水葬,將屍體丟到恆河裡,因為恆河是聖河,可以洗滌一切的罪愆。所以在印度遊歷時,看見屍流河面,千萬不要驚訝批評,畢竟這是他們的習俗。 不同的生死學觀念,造就出截然不同的風俗民情。有機會到印度教國家,可有膽識,親自見證這獨特的告別儀式? 朱穎立完稿於台灣新竹市寄心居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