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1 15:31:14瀏覽5288|回應0|推薦4 | |
死亡
然後阿密特拉開口說:「現在,我們想向您請教關於死亡的事情。」 他答道:
你們想了解死亡的秘密。 但除非在生命的中心,你們在哪裡能找到它呢? 只在黑夜睜眼的貓頭鷹,對白晝卻是盲目的, 也就無法揭開那關於光明的神秘面紗。 假如你們真想一睹死亡的靈魂,就該為生命之體敞開心扉。 因為生與死是合一的,正如河與海是合一的。
在你們的希冀與慾望的深處,隱藏著你們對於來生的領悟; 就像雪地下的種籽,你們的心也夢想著春天。 相信這些夢吧,因為其中隱藏著通往永恆之門。
你們對死亡的恐懼,就像那牧羊人站在國王面前的顫抖, 國王將手放在他的頭頂上,賜給他尊榮。 身承國王印記的牧羊人,在其戰慄中不也是感到歡喜嗎? 但他為何更在意自己的戰慄呢? 難道死亡不就是赤裸地在風中站立、在陽光下消融? 難道呼吸停止不就是讓呼吸從無止息的潮汐中解脫, 使它得以升騰、擴展、毫無羈絆地去尋求上帝?
惟有當你們在沉默之水取飲,才能確實地歌唱; 惟有當你們到達山頂,才能開始攀爬; 惟有當你們的肢體被大地索回,你們才能真正地起舞。
------ 回響:
這真是一篇好詩,寫在所有他討論過的問題之後,顯得更為精彩。
人世間似乎沒有比「死亡」這件事更為普遍又必然了,而這也必是所有哲學、人生觀、與宗教需要面對的主題。在一般人心目中,死亡顯然是可怕與不願意發生的,包含著對永恆與無知的恐懼。對一般的思想家而言,死亡也許並不可怕,但終究是個不情願的結束,只能期待將聲名或事蹟存留於人世間。對於相信輪迴轉世的宗教徒而言,死亡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再度重覆那幾無停止的修行。但是對於受過西方基督教思想洗禮的紀伯倫來說,死亡更是此生的超越,是比今生所有的一切更值得歡欣慶賀的事!
所以,在這篇文章的第一段,紀伯倫並非把「死亡」當成人生一個尚未經驗的事件來看待,因為那並不能真正的在現世「了解」死亡。要真正地破解這個秘密,就需要打開自己心中的層層隱晦,直指核心。如果不這樣作,我們就像貓頭鷹一般生活在黑夜之中,「無法揭開那關於光明的神秘面紗」,因為死亡的背後不但不是一個黑暗,反而是比我們現世更為光明的世界。
要怎麼進入那內心的深處呢?先知這裡告訴我們可以循著夢想,一個埋藏在冀望與欲求之下的真正夢想。我們需要相信這些夢想,而不是懼怕。因為我們所感到戰慄的是由於自己作為一個牧羊人的卑微外表,但是那埋藏在我們心中的夢想,卻反映出那國王(即上帝)所親自賦予的冠冕。面對死亡,我們顯然可以喜樂交半,並且忘記那來自於自己認知的恐懼,專心面對由國王親手加冕的榮耀。因為「難道呼吸停止不就是讓呼吸從無止息的潮汐中解脫,使它得以升騰、擴展、毫無羈絆地去尋求上帝?」
當我們的靈魂掙脫了肉體的限制後,反而因為回到上帝的面前,更成全了自己:那時我們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歌唱、真正的攀爬、與真正的舞蹈,因為那本是我們內心裡最真實的夢想,最美的存在,並像白晝的日光一般,榮耀著那創造我們身體與靈魂的上帝……
因此,死亡不但不是終止,反而是真正的開始;不但不再是個禁忌,反而成為一種祝福;不但不是離開今世,反而更是擁抱一切。
只是有多少人了解我們自己「生命的中心」,認識其中「國王的印記」呢?
延伸閱讀:紀伯倫「先知」論「宗教」 延伸閱讀:紀伯倫「先知」論「罪與罰」 延伸閱讀:紀伯倫「先知」論「祈禱」(附影音分享) 延伸閱讀:紀伯倫「先知」論「自由」 延伸閱讀:紀伯倫「先知」論「痛苦」 延伸閱讀:禱告就是對自己心靈說話嗎? 延伸閱讀:人都是罪人嗎?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