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紀伯倫「先知」論「教育」
2010/04/03 00:53:42瀏覽4466|回應1|推薦1

 

教育

 

然後一位教師說,請給我們講講教育。

他說道:

  無人能夠啟悟你們,除了那半醒著躺在你們悟性曉光中的東西。

  走在聖殿陰影下、行於其追隨者中的導師,

        傳授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的信念和愛。

  如果他的確睿智,就不會命令你們進入他智慧的堂奧,

        而是引導你們走向自己心靈的門戶。

 

  天文學家能向你們講授他對太空的理解,

        但卻無法賦予你們他的感覺。

  音樂家能為你們唱出響徹四方的旋律,

        但卻無法賦予你們捕捉這旋律的耳朵,或回應這旋律的歌喉。

  精通數學的人能談度量衡的領域,

        但卻無法將你們引向那裡。

  因為一個人的洞察力不能將其羽翼借給另一個人。

  

    就像你們每一個人都獨自站在上帝的知識世界,

        你們每個人對上帝和世界的認識與理解也彼此獨立。

 

回響:

        乍看之下,紀伯倫這個對教育的理念似乎並沒有甚麼特別之處,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教育理念或生命成長訓練在強調這種以學習者自我個體化理解的重要。但想一想,這個觀念在一百年前的西方可不是那樣普遍。雖然西方的文化傳統是比較尊重個人的價值,但是也因著古希臘對普遍理性的重視與基督宗教讀一神信仰的宇宙觀,使得整體的知識系統是比較容易是「外向」型的尋找。相較之下,東方(特別是東亞)的傳統雖然比較強調「整體人性」的價值,但在知識建構的方式上反倒更為著重聖賢導師個人的心靈探索結果,可以說是更多朝「內向」型的建構。其實這兩這並不一定矛盾,甚至很可以互相補充。

平心而論,從整個知識論的基礎來看,必須先肯定一絕對的、超過人類群體的知識泉源(暫名之為「上帝」),才能確保整體人類的心靈可以有共同的內在價值以為探索。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扎實的內在探索來豐富整體人類的生命內容,單單靠外向型的知識追求最終也將枯竭、失去意義與內涵。而這正是紀伯倫所想要說的:「就像你們每一個人都獨自站在上帝的知識世界,你們每個人對上帝和世界的認識與理解也彼此獨立。」「無人能夠啟悟你們,除了那半醒著躺在你們悟性曉光中的東西。」可見如何同時把客觀外在的「知識」與主觀內在的「體悟」有一個創造性的相遇,就是「教育」本身所要擔負的責任與使命。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AL密斯塔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5/07 11:11
紀伯倫揭曉了這世代需要 獨立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Daw-Wei(dawweiwang) 於 2021-11-06 05:47 回覆:
是啊,真的是如此。感謝來訪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