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一位教授在網站上徵求研究助理。強調並非專任職缺,但必須每週一至五工作五天,每天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條件上要具有社會科學背景,並且最好是有兩岸關係、中國大陸研究、政治、社會、外交等專業領域的博士,月薪三萬。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原來現在台灣博士級的起薪已經低到三萬元就請得起了?」這到底該說是單一個案,教授太沒良心?還是被很多網友戲稱「鬼島」的台灣如今已經變成連博士也只能領這種低薪?
當郭台銘對「雞排博士」感到不值,覺得念到博士不該去賣雞排,筆者不確定到底博士應該去做什麼職業才叫做「值得」?當學校教授只願意開給念了多年書的博士三萬元水準,這種在台北可能只是勉強溫飽,別想買房子,結婚養小孩更嫌太吃力的薪水時,不覺得這就是造成現代人不婚不生不養的「共犯結構」嗎?不知道到了這種田地,還會不會有人說「低薪不是國恥」?當一個國家只能給念到博士的人才三萬元低薪時,難道這不是種恥辱嗎?
放眼哪個國家會用這麼微薄的薪水去找博士生來工作?對一個家庭來說,不管是供養小孩念到博士,或是學生自立更生,能念到博士,都代表有一定的智識水準。今天有人開始對博士開了三萬元的薪水,難怪台灣的人才會紛紛出走,到澳洲去拔草、擠牛奶、做粗活也不意外了。就連國科會對於研究助理的薪水標準,碩士級都能有至少三萬四,博士級也可達到五萬多,不知道文化大學的這位教授開這種薪水,到底是從哪種心態出發,認為可以找到博士級的研究人員?
當政府開了22K的政策後,許多企業紛紛效法,使22K低起薪幾乎成了惡質的普遍現象,也是許多中小企業要省成本的護身符。還記得以前人家說過「教育是良心事業」,那麼,就連良心事業都有這麼無良的教授存在,加上官方色彩濃厚的故宮,之前也開過21K應徵外語人才,真的只能感覺現在台灣整個發展趨勢是「向下沈淪」。
曾經有不少學者在2008年總統大選前就已經開始擔心的「台灣“菲律賓化”」;人才「在本地無良好發展,成爲勞力輸出國」幾乎已經變成趨勢,難道我們的政府機關、教育機關、教育學者真的要這樣“帶頭示範”?那台灣與中國大陸「薪水單一市場化」的日子,大概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