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4 17:50:55瀏覽2747|回應0|推薦9 | |
我在捷普時,同團有位先生,竟然不跟我們一起去阿格拉看泰姬瑪哈陵,這無疑很奇怪。一問之下,才知道他要直接從捷普搭火車前往德里,為的是採購印度餐具。原來這位先生在台灣開印度餐館,此行前來旅遊,他的目的是生意上的需求。 我問他:「台灣難道沒有做得好的印度餐具嗎?」我總覺得台灣什麼都做得出來,只是價格較貴罷了! 他回答:「任何東西都要原產地的好,台灣無法取代印度原產,食物也一樣。」 這給我很大的啟發,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台灣的披薩。 在台灣,我吃過許多披薩,像最常見的必勝客、達美樂,或是稍微專業的品牌如拿波里,或是義大利餐廳的披薩,在我還沒去過義大利前,都覺得很好吃。豐富的變化、各式的口味,口感的確不差。 直到我去了義大利,並在米蘭一家不怎麼起眼的小餐館吃到披薩後,才知道披薩的真正定義。簡單的披薩,沒有任何花招,就是火腿起司罷了!但說實在的,台灣沒有任何一家餐廳,可以做出這麼精采的披薩。相形之下,台灣的披薩,個個均如敝屣一般了。 可能原因,大概在於義大利的披薩是放進石爐中烤,加上原料道地,師傅烤工一流的緣故吧!簡單一片披薩卻創造天下美味。 在印度,應該也是如此。我馬上想到了印度的麵餅。 麵餅就是一片薄餅罷了!顧名思義,是用麵粉做的,一點不稀奇。然而,幾天行程下來,我發現最好的印度食物,就是這片薄麵餅。 如義大利的披薩常常做為主餐前食一樣,在印度的大小餐館,餐前也一定都會提供麵餅。但因麵餅不起眼,往往為台灣人忽略,有些可惜。 台灣人對印度食物的第一個印象,大概就是咖哩與香料吧!而在印度,確實這兩者也讓人眼花撩亂,五顏六色、多樣口味與香氣,說明這是一個曾經有過繁榮海陸貿易的國家,才有那麼多的豐富變化。有時在印度街上可看到一籠一籠的香料或咖哩粉,幾何有致擺放一堆,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印度人自然喜歡咖哩或香料,然而,對台灣人而言,一時口味卻不見得適應得了。尤其印度偏熱,口味自然辛辣,而香氣往往濃郁近膩,大部分的台灣人都不會喜歡。我曾有一晚在希爾頓這樣的大飯店用餐,至少超過二十種以上的咖哩或香料,但就看見台灣人對之興趣缺缺,後來我嘗了,也確實不習慣。 倒是滿滿香料旁的印度麵餅,供不應求,侍者一盤盤地端上來,馬上被遊客一盤盤地拿走。顯然,簡易不代表缺漏,反而更有可觀。 我沒有機會走進希爾頓的廚房,看不到麵餅的製作,但心想可能不道地,為了應付那麼多觀光客,可能都是在機器爐子上烘烤而成。但真正的麵餅,是要在石頭爐邊烘烤的,那樣才帶有原始的香。 印度小城裡常見這種石爐子,婦女們很快揉好一團的餅皮,大約就是手掌大小,便往熱烘烘的石爐裡放,貼在爐邊上,讓火溫烤熟。熟後取出,香味淡而逼真,非常迷人。因為火候及取出時間不一,麵餅膨脹程度也不一,有時,麵餅皮上會有因為貼近石爐而產生的焦黑點,但都同樣可口。 道理和義大利的披薩一樣,兩大重點是:石頭的溫度、麵粉的強度。 我在希爾頓吃的麵餅,已經覺得有點意思了,比起台灣的葱油餅,更見擅場。那麼,就別提道地石爐剛剛烘烤出來的麵餅了,大約可以馳騁天下。 印度麵餅可以單吃,細嚼下麵粉的香味緩緩流出,佈滿嘴角。但印度人也提供各種佐料沾醬,咖哩味、甜味、辣味、香料粉等,若想嘗試多樣變化的人,可以撕下沾來吃,也別有風味。 我的習慣較單純,就喜歡單吃罷了!領略最簡單的美。後來我想到在埃及也有類似的麵餅,不知道這兩大文明古國,自古是否有來往? 有時,光吃麵餅便可飽餐一頓了。事實上,一些窮人家,也的確就是只有麵餅可吃。不過,一些稍可以的人家,則還會加上其它食物,但這點南北不同。南方口味較重,而在我旅遊的北方金三角,因為天氣較南方稍涼,所以口味顯得較清淡,多半是以蔬菜,或是米飯佐食,大概較適合目前台灣人的口味的。 印度米細細長長的,煮時水量較少,飯粒顯得膨鬆,粒粒分明,吃來鬆誇,就比不上米飯王國台灣所產的白米了。 另外,麵餅可以做厚些,用來包捲蔬菜,或是調味後的馬鈴薯等,再沾上一些醬汁,也是許多人喜歡的吃法。這又讓人想到墨西哥捲了,我也不知道隔了那麼遙遠的大海,印度和墨西哥是否曾經往來? 因此,一兩張麵餅、一瓢匙白米飯、一小團炒麵、幾片蔬菜、一點咖哩馬鈴薯,就是一頓典型的捷普餐了。當然,奢侈點的話,再加一兩根咖哩小雞腿,也頗為下飯。印度北方家庭,大約都是這樣吃法,沒有太大變化,但絕不會吃膩的。 我又記起團裡那位先生的話:「一定要原產地」。因此,不來印度,怎知一片小小的麵餅,竟能散發如此魅力?而我想,這片薄麵餅應該也如義大利米蘭的那片簡單披薩一樣,會將台灣各式各樣的印度餐館的五花八門,一一比了下去。 老子說:「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說口味太多,往往讓人的味覺產生偏差。或許,到了印度,觀察的重點不再是令人眼花撩亂的咖哩香料,而是一片單約無比的麵餅吧! 對於人生,不也是這個樣子嗎?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