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他們為什麼要穿鞋?
2007/06/17 20:30:11瀏覽2072|回應0|推薦9

 從捷普到阿格拉,約需五個小時車程,因為觀光緣故,這條公路修得較好。雖然某些路段依然坑坑洞洞,但比起印度大部分的公路,算是好很多。

 縱使如此,公路兩邊仍然多為農村,除了少數幾段外,景象均殘破不堪。顯然,老百姓的生活不是很好。一間一間看來佈滿灰塵的屋子,讓人猜想裡面的情況?

 真的,馬路邊都是漫天灰塵,農舍、樹木、牛羊隻身上,盡是黃灰灰的塵土。換成台灣人,絕對不習慣這樣的生活環境。

 印度人則習慣了。沿路經過,數不清的印度民眾,就這樣地或蹲、或坐、或臥,在馬路邊晃盪著時間,真不知道,他們這一天都在想些什麼?

 其實,在很多國家,你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畫面:幾個老人,已經走過大半輩子,每天就蹲在家門口,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以及無盡飄過的雲。最有名的是像希臘這樣的國家,不少人認為,那是一種悠閒的畫面,有濃濃風的異國風情。

 但在印度,總覺得異國風情有矣,但浪漫感不足,大概,和這個國家的落後程度,遠超希臘的緣故吧!在希臘,那叫悠閒;在印度,那叫無所是事。而且,這是一大批你難以想像的人。

 往阿格拉路上,很多這種簡易的亭子,幾個老人,一坐便是一個上午或下午。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真是浪費時間。

 亭子以磚石砌成,外糊水泥,塗上白漆,是很簡單的型式。從亭心可見簡易的平台,以及牆上幾個挖空的櫃子看來,這應該是昔日修行者靜坐、修行的地方。壁上,寫有「卍」字,可知宗教意涵。另外吊有座小鐘,也有警世的作用吧!

 不論佛教、印度、耆那教,都注重修行,他們小隱隱於山林,會入山修行;但大隱則隱於市,在人口較密集的村子,便有這樣小亭,供修行者修行,也提供講道的處所。

 隨著印度國力衰退,這種講道亭已不見修行者了,而成為無所是事的村民打發時間、排遣無聊的所在。今天,三個印度老人,以及一個只見背影的婦女,不知道在這裡作啥?

 老人們大都穿著白色的衣服,和亭子的顏色一樣。「白」這種顏色,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最較低階級的顏色。我並不清楚這幾個老人是否為第四種姓?但肯定不會是第一或第二種姓階級。也就是說,老人們屬於這個社會較為邊緣的人,能夠糊口已經不錯。

 今天,老人沒事,吃過早飯,一早便來到亭子,找一個已經習慣的位置,一屁股便坐了下來。老人們可能彼此交談一些家常,也可能什麼話也沒說,只是看著人來人往。

 好玩的是,我不曉得他們為什麼要穿鞋子?你看那布鞋,實在破舊不已,就是可以套腳的鞋子罷了!沒有造型,沒有花樣,沒有顏色,真的只有鞋子的基本功能。

 再看老人的腳,其實也頗髒,因為四處灰塵,老人的腳早已沾滿土灰,這雙腳還需要穿鞋子嗎?穿了它,不會讓自己的腳更乾淨。那麼何必多此一舉?

 說是為了防刺腳嘛,也不盡然。老人的腳不知已踏過多少大地?早已磨成硬皮厚繭,就算尖石碎玻璃,恐怕也刺不穿的。那麼何必多此一舉?

 老人穿鞋,大概就是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吧!因為大家都穿,所以就跟著穿。出門,就套了起來,坐上亭子,就脫了下來,只是一個習慣罷了!至於鞋子是否能防止刺傷,或是讓足底保持乾淨,就沒那麼重要了!

 正如這個白色的修行亭,因為時間較久,也無人翻修,牆面多有掉漆,低矮處也被黃塵所漫,如周邊大地一般。

 和希臘的老人一樣,照片中的老人也習慣將兩腳弓在胸前,手抱膝前,這大概是一種長期蹲坐較為舒服的姿勢吧!要在陽光曬灑下坐上兩、三個小時,這樣的姿勢是必須的。

 實在不曉得為什麼可以一坐數小時?陽光那麼強,照在眼睛非常刺眼,而且曬在皮膚也嫌燙。但印度人都不以為意,而且還穿長袖,披圍巾,真是令人佩服。換成台灣人,那堪忍受?

 確實,這裡真是佛經所說的「堪忍」世界,堪忍的字面義就是要我們承受人間暫來的苦難。

 老人們也的確堪忍周遭一切。有時覺得,不僅老人的鞋是髒灰的,連衣服也是,頭臉都是。然而,當全身都是灰塵的時候,便和身邊環境一樣,那麼,就沒有什麼乾淨與髒污的分別了。

 世界事物本來相對。對台灣人而言,眼前環境顯然髒污,但對印度人而言,眼前環境只是自然。同樣地,我們認為印度世界落後,物質不佳,但對印度人而言,其實甘之若飴。說實在話,繁忙的台灣人的生活,不見得比印度人悠閒哩!

 昔日,這個亭子曾坐著修行者,他們修行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勘破人間物質外相,尋求內在本性。不是嗎?台灣人賺那麼多錢,最後還不是要拼命往這種落後的國家看看嗎?這裡面,一定有著某種人生哲理。

 就如眼前這幾個老人,他們對腳下穿鞋的看法,就是平平凡凡的日常習慣罷了!也因此,他們不會為買不到好的名牌鞋而煩惱。同樣地,他們也不會去追求衣著的華美、住宅的豪奢。佛經裡說的「三千煩惱」,只存在於資本社會的人們,對於印度人而言,他們其實沒有太多煩惱。

 莫不是嗎?當我們繳了不少的團費,千里迢迢來到印度看他們;而他們呢,一毛錢都不必花,便可看到各式各樣的外國遊客。那麼,誰是聰明,誰是愚昧,恐怕是很難講的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mifel&aid=103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