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甘地墓
2007/06/25 16:42:39瀏覽3642|回應1|推薦6

 靜謐的亞穆拉河緩緩流過印度北方的金三角,河畔有印度最著名的兩座陵寢:泰姬瑪哈陵與甘地墓。前者宏偉、美麗、浪漫,舉世聞名;後者簡單、肅穆、清雅,深植人心。
 我到金三角,是先去看泰姬瑪哈陵的,然後才趨車前往德里,看甘地墓。有人覺得,腦海盡是泰姬瑪哈陵的美,那麼,甘地墓還有看頭嗎?
 的確,甘地墓園沒什麼遊客。這片占地還算不小的墓園,其實較像公園,稀稀疏疏只有三五成群的本地人,加上偶爾來到的外國觀光客罷了!這裡,看不到任何壯觀的事物。
 墓園入口在一條不起眼的馬路邊,頗小,進入後,一條林蔭道,緩緩通向較高的斜坡路,原來是一片四方形的土坡,土坡上鋪著石板路,種有花草,可以散步。四方形土坡下,是凹下的一片草地,草地中間明顯可以見到一座黑色的平台,也不大,那就是甘地的墓。
 關於甘地,再陌生的人都知道他的「不合作運動」,也就是不和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人合作,以和平的方式爭得印度的獨立。因此,甘地被認為是印度的國父,而因為這種比英國文明更為文明的方式,也讓甘地在世界上有著崇高無比的地位,所有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見到甘地,都要抬頭仰望這種溫和。
 人稱甘地為「聖雄」,但聖雄的墓地,卻這麼不起眼。站在土坡上往草地中望去,如果以經費觀點來看的話,那座墓,大概幾十萬元便可以修起來了。不過就是幾片黑色大理石,疊成一個方台,上頭,放了一盞燈,就這樣而已。比起泰姬瑪哈陵,簡單到極點。
 然而,這麼簡單的墓,卻讓人對它產生一股莫名的崇拜,一心想下到墓園去看看,親切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我想,這仍與甘地的慈和有絕大關聯吧!
 對觀光客來說,下坡進園的路並不好找,必須繞一大圈,先下到土坡下方,再返頭從土坡下方的函洞進入。我不清楚為什麼這樣設計?但它確實花了我近十分鐘的時間才找到。
 找到入口,有管理員在,他主要的任務是提醒你:進墓園必須脫鞋。這是對印度墓園的尊敬,在泰姬瑪哈陵也是一樣,必須脫鞋進入。於是,我將鞋擺放鞋櫃,給點小費,進了墓園。
 不大的走道,兩側為綠蔭草地,並且,你聽到一陣美妙的合唱聲音:一大群婦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席地而坐,正以唱誦的方式,禱唸著經文書。有人彈琴,有人擊鼓,因為是經文,所以祥和無比。我想,他們應該是唱給甘地聽的吧!也是唱給世上需要寧靜智慧的人聽的吧!
 我在合唱團面前佇足了幾分鐘,再往前走到甘地墓。
 因為墓園不大,很快就走到甘地墓了。和適才在土坡上所見一樣,就是黑色的大理色鋪成的平台,並不稀奇瑰麗。然而,你的目光一定會注視到墓前的幾個印度字,我當然看不懂,但導遊說了,那是甘地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甘地會說什麼呢?
 我想起甘地生前曾說:「假如我將死,我一定還會唸著『羅摩
Roma』。」甘地墓前的這個字,就是「啊!羅摩!」羅摩是印度的神,因此,甘地死前最後一句話是在呼喚神明:「啊!神啊!」也有點像是我們的口頭話:「啊!天啊!」的意思。
 甘地大概怎麼都想不到,他最後並不是死在英國人手中,而是死在他企圖拯救的印度教徒手中。那麼,他不應該發出這個聲音嗎?事情怎麼會這樣?
 甘地是印度教徒,但他後來到英國留學,學習法律,也回國執業。在他的前半生,甘地到過南非,深刻體會種族歧視的問題,因為甘地就是被歧視的對象。回到印度後,甘地自然反省著印度教本身的種姓制度問題,以及更大的,英國白人對印度黑人的歧視與壓榨問題。
 甘地完全沒有能力與英國對抗,深具智慧的他發展了唯一的方法,即不合作,不接受英國人的封爵、不進英國的學校、不理會英國的法院、不買英國人的紡織品,而是織自己的土產布匹等。最後,甘地取得印度國大黨的最大勢力,逼得英國在國際壓力及現實狀況下,終於同意印度獨立。
 印度宣布獨立,但四方動亂紛起,甘地沒有太大的喜悅,依然進行著絕食的活動,以自身的謙虛、寧靜的演講,希望喚起國人對獨立的重視,也是對種姓制度的廢除的反省。那時,許多印度人奉甘地為英雄,卻也有許多人對甘地表達不滿。在獨立及宗教的歷史上,這種兩極化的例子常見不已。
 我們幾乎可以預知甘地的命運,而命運也真的降臨:
1948130日,甘地進行著一項晚禱的活動,希望世界和平,人與人間不再有暴力、仇恨。然而,傍晚517分時,甘地遭一個瘋狂的印度教徒刺殺身亡,真是諷刺不已。
 甚至,甘地的妻子代為領導執政,也被刺身亡;兒子再接再厲,還是被刺身亡。彷彿歷史已註定甘地家人的永恆命運。
 依印度教風俗,甘地遺體在
24小時內火化,部分送進聖水恆河,留下部分,即葬在墓園中,供世人憑弔。
 那時,我的導遊跟我講著甘地一家的命運時,本愛開玩笑的他也收歛起嬉笑面龐,認真看待這段
60年前的往事。一陣風吹過甘地的墓,大家好像都有了某種深刻的體會。
 真的,唯有親臨甘地的墓旁,才能體會為什麼甘地要說這句話:「啊!神啊!」難道,神明就這樣對待我們嗎?難道,世上就沒有真理可言嗎?
 我又記起甘地的名言:「以前,我以為神就是真理。現在,我認為真理才是神。」甘地一直探討著真理的意義,他也相信自己一定會發現世界的真理,因為那是永恆的道理。然而,我一生崇奉的印度教大神啊,你們在那裡?怎能放任這世界如此運行!
 我因不熟甘地墓,找不到賣花的攤販,否則,我也想學印度人,買點用萬壽菊做成的花束,靜靜放在黑色大理石平台上,表達對一代聖雄的禮敬。
 平台上有一盞長明燈,燈火長年不滅,和世界的偉人一樣,人們至今已認定甘地就如長明之火,照耀世界不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mifel&aid=1048759

 回應文章

小子淺見,有影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甘地,甘地夫人非同一家人
2010/06/23 11:16
我想版主將甘地夫人(英迪拉·甘地,印度的第三任總理)誤當作是聖雄甘地的太太了。

聖雄甘地有4個男孩。Harilal Gandhi, 生於1888年;Manilal Gandhi,生於1892年;Ramdas Gandhi,生於1897年; 最小的Devdas Gandhi,生於1900年。

英迪拉·甘地是尼赫魯的女兒,生於1917年,尼赫魯則是聖雄甘地的忠實追隨者,後來成爲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她只是嫁給一位費羅茲·甘地(曾擔任印度國會議員),她在從政後一直被稱作甘地夫人,費羅茲·甘地與印度聖雄甘地毫無血緣關係。

而英迪拉·甘地與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都在總理任内,先後都遭宗教激烈分子所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