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9 16:25:58瀏覽4240|回應11|推薦89 | |
引用文章 小市民看德國景氣 文/crystalsun 20100909 並非故意唱反調,我只是不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更不愛譁眾取寵的媒體論調,很多時候平靜地觀察局勢動向,啟動常識或邏輯判斷力,心裡會踏實些,對事情的預測也許會更比所謂的“專家“更準,事實反正會證明一切對錯。道理常常是很簡單的,可是越簡單的事情越會被搞得很複雜,尤其是當有心人要引發人心深度恐懼,或是把所有事情都負面化而讓人感到沮喪無助的時候,那個可憐的承受者可能就會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使得原來賦有的判斷力減弱,就像無形中中了圈套一樣。這個情況在政治與宗教中很普遍,現在的全球經濟演變中也是到處存在。如果悲觀一點的話,可以把人分成兩種,就是操縱者與被操縱者。通常未設心防的普羅大眾就是被操縱者,因為他們手上的資源與影響力最少。或許,建立心防是時下一道重要的課題吧! 2008年的金融海嘯襲擊,各式各樣經濟專家與報章媒體的慘狀分析也都出籠,語不驚人死不休,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引起廣泛的恐慌,各國不少媒體為了省錢,其實也東抄西抄,怪不得網路上會出現很多相同或是類似的報導。很多事情當然是不可預測,但是有不少事情卻是可以想像到的。譬如說,德國的失業率預測。基於國外訂單驟減造成出口受重挫,再加上經濟內需降低,使得經濟會呈現負成長,有人就開始發出警訊,説各企業會開始裁員,失業率會急遽上升,甚至達到幾年前的超過10%慘狀,然後就是哀鴻遍野。那時看了這類的報導,覺得實在有點誇張,我總認為兩德統一以後的一二十年才是對德國經濟的大考驗,因為西德要負擔一個經濟崩潰、百廢待舉才回歸的東德。現在事實證明,全國平均失業率比前幾年還低,才7.5%左右。 來去德東的幾次旅途中我印象最深的莫不是那裡家家戶戶的屋頂,統一後的前幾年裡,除了柏林市內的屋頂還可以看以外,從德西進入界線後的德東地區,等於是突然到了一個窮窘落後的國家(東德在華沙公約時代時經濟也算是比中歐幾個國家都更差, 因為共產極權嚴格控制更甚於鄰國),都是破破舊舊,年久失修的屋頂,不管天空有多亮,整個周遭都是灰恢暗暗的、籠罩在一個快發霉似的氣氛裡。可是,過了幾年在經過時,很多屋頂都翻修或蓋新,紅磚瓦也多了起來,周圍的色彩不再那樣灰濛,好像連花草樹木都亮麗活耀起來,這個現象在靠近都市的郊區尤其明顯。德西納稅人的資金源源不斷注入,總算看到了成果。 後來,當我去年秋天到德東的艾爾福特(Erfurt)、艾森納赫 (Eisenach)、威瑪(Weimar)、德勒斯登(Dresden)旅行的時候,已經慢慢感覺不出德西與德東物質經濟上的差異。最令我驚歎不已的是那些已經修復完成、重新開放的古蹟與建築,如威瑪市氣質典雅的歌德家園、豪壯威嚴的艾森納赫的瓦特堡城堡、華麗璀燦的德勒斯登歌劇院、大教堂等等 。這一部分以後有時間我會把照片整理出來,請大家欣賞。我認為德東才是過去德國十七、八、九世紀文粹藝術精華所在, 很值得多待上幾天,作深度旅遊。 肩挑著一整個德東的經濟重擔,這就是為什麼德國人在統一二十年來這麼辛苦過日的重要原因之一。前 一陣子在德西魯爾區杜依斯堡市(Duisburg)發生Love Parade百萬人趴踢慶典踩死21人的事件,到現在都不知道要真正歸咎於哪一個單位 – 主辦公司、市政府或維護秩序的市警察單位? – 都還沒有結論。一個小小的場地,出入要通過隧道的才能到達的地方,基本上就不可能容納這個多人,怎麼市政府還會答應舉辦? 有此一説是,該市的經濟狀況相當不好,所以市政府希望藉此大型活動吸引大量遊客湧入,以增加收入,沒想到如意算盤沒打成,卻釀成令人百思不解的悲劇。我認為這樣的事件不會只有單一原因,跟很多悲劇事件一樣,一定是好幾個錯失連環同時湊在一起。後來,在整理舊雜誌時,翻到一篇報導德西一些城市的負債情況,竟然小小的一個杜依斯堡(居民不到50萬)也是債台高築, 更不可思議的是,為了繳交對德東的重建稅,竟然要由市政府舉債才行,也就是說借錢繳稅。這是什麼樣的道理,我實在不懂。我們只能希望有一天也能夠從德東那邊得到一些補償。這可能是一個夢想而已, 因為繳了二十年都還沒完沒了。 不過,按照目前德國城鄉的發展狀況來看,大都會已經是經濟上的贏家,小鄉鎮村落,不管是西邊,還是東邊,都一直在流失年輕的就業人口,因為年輕人隨著工作機會遷移。大都會的前景看好,工作機會一直會被創造出來,就會吸引有工作能力的人群。如東德有些小鎮裡,年輕人不是老早就跑到德西找工作,就是搬到家鄉附近的大城市裡就業,如萊比錫、德勒斯登等地,留在家鄉的就只是貧困的老弱婦孺與長期失業人口,等待國家的救濟供養。而大都會的房價也水漲船高地年年增漲,跟小城鎮的房價直直落剛好成反比。 或許我幸運些,到德國以後就想要住在漢堡這個大都會,所以老早就在這裡求學、工作、定居、結婚。漢堡至今也沒讓人失望,只是當貿易出口減少時,首當其衝的就是此地的貨攬運輸物流業。不管如何,它總是一個德國的海外貿易窗口與國際大港,在全球化商業中獲利良多,尤其是在德國這樣一個重視與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這十年來,漢堡市政府對觀光業的開發更是不遺餘力,到處都可見到發展觀光業的建設與軟硬體措施,使得觀光人口日益增加,讓遊客看到德國不同於其他內陸城市的一面,來過的人還都再來遊玩。根據最近的一個問卷調查,漢堡是全德國最友善的城市,對於這一點,我可以點頭如搗蒜。 大會區受重視,也會成為集聚資源的磁鐵,之後就是城鄉財富分配不均,或許短期內不會改善。原本以為透過網際網路的伸展,可以產生上山下海、海角天邊無所不在的連結,這個夢想已經實現,可是至少在德國,並沒有提升或保持小鄉鎮的商業價值。當然,若是工業聚落的相互倚賴,就另當別論,只是這些製造工業是否能長久不衰? 財富分配不均,似乎是個普遍而正常的現象,問題在於: 不均衡到什麼樣的程度是危險的。九月初的明鏡雜誌有一篇報導指出,德國的經濟蓬勃,國民財產持續在成長。根據DIW( 德國經濟研究所Deutschen Instituts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研究,金融風暴所造成的損失與負面效應,目前已經完全恢復,至少對於富人是如此。 這過程當中,最受惠的還是富人,自2009年中以後,富人的財產迅速增加,德國的百萬富翁人數已經突破以往的總數。 自金融風暴發生,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高達1400億歐元 的損失就已經補償過來。2010年的第一季裏更是破紀錄增加到將近4.8萬億。百萬富翁人數在2008年時曾一度內減少,之後就達到新高。 這個新局面並不侷限在德國。高度的儲蓄率與股票價格上升不但使得資產的損失得以補償,甚至所得已超越損失。2009年全世界的百萬富翁已經比2008年增加14%,到達11.2百萬人。也就是説所有的百萬富翁只佔全世界人口之一,卻擁有38%的全球資產。 人口八千兩百多萬的德國有43萬百萬富翁,排名全球第五位。第一名當然是美國,共有4.7百萬人。但是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新加坡,百萬富翁密度最高,幾乎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百萬富翁,其中不 乏投資銀行家與金融服務業者,或許是本地人,或許是外地來的,總之,是衝著優惠有利的稅捐環境而來。 財富總是有如潮來潮往,雖說也有換手的時侯,可是富者恆富卻是當下的寫照。前人所說的有錢就有勢,果然讓我們看到了。有錢就有影響力,可以操縱很多人與事。所以呢,沒錢沒勢的人只能逆勢操作了,至少,不要單純地成為一個被操縱者。因為每一件事的表面,常常是一個假象,若是仔細觀察推敲,常常會讓人發現很多背後的玄機。就如同股市或是油市、期貨,有錢勢能力操控的人可以選擇放風聲影響買賣氣氛,受鼓動影響的人就會朝著他所要的方向行動,輸贏於是在此已定。小麥漲價了,為什麼? 投機客的操作手法罷了。前一陣子看到德國的電視報導,全世界小麥在過去幾年產量年年增加,囤積創新高,何來缺糧之説? 金錢遊戲啊! 真的不是人人玩得起。有錢人暫時虧損,或許只是紙面上的,網路上的搬運作業更是沒有距離。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