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5 18:32:06瀏覽1044|回應8|推薦78 | |
文/crystalsun 20120105
為什麼要逆向思考、反勢操作? 因為物極必反! 當不認識的路人甲或計程車司機開始報股票名牌的時候,股票大概就已經開始跌了,因為那些股票贏家就已經賺飽,老早就或是正在把錢悄悄抽離股市,接下來就是股市的哀鴻遍野,可是到了這種地步,也就是下一波贏家們開始摩拳擦掌要出手撿便宜的時候。我不玩股票,所以不想花心思在這上面,只是看看股票行情,對照經濟發展,了解一下市場上的景氣溫度。不是因為“九怪“(台語),而是覺得跟從大眾容易盲目附和,腦筋就懶得自己轉動。既然沒有心思天天盯著股票看板,也沒有偏財命與運,就不會想買。 記得1989年在台灣工作的那短短一年半,午休時間看到同事們大多都聚精會神在聽股票行情,自己則是吃飽了撐著睡,哪知同事們那種隨著股票上下亢奮或沮喪的心情?! 到了國外後還聽說某台灣朋友的朋友年紀輕輕乾脆辭掉正職,全心全意作股票,也大賺特賺。不過,不知是否好景常在? 錢賺錢似乎容易,人賺錢是真的不容易。但是金融遊戲玩多了,總是會碰到鬼,就像2008年以來的金融風暴,目前的歐債風暴其實也算是大地震後的餘震。各大銀行之間那些牽扯勾當,自然要矯正治理,才能讓金融市場慢慢恢復秩序。但願至少歐盟的執政者在這方面有共識,嚴格制訂金融市場的規範,也別再輕易拿納稅人的錢去救援這些"過路財神“銀行。 雖說善良無辜老百姓的我沒有多少錢讓銀行家去數,但是一隻大象借錢去買另一隻大象,不是很離譜嗎? 我的大象銀行就是這樣被買走了,變成一隻更大的大象銀行的結果就是,受到歐債的曝曬更嚴重,造成虧損也更大一攤。 投機取巧不如腳踏實地,可是在全球金融遊戲玩得陶醉酣熱之際,熱錢環球到處跑,就是不跑到真正需要融資的中小型生產或創投企業。在德國有這樣的報導批評,有企業貸不到款的,銀行卻能輕鬆把錢拿去亂投資一些理專都搞不清楚的金融衍生品。事實上在這兒要拿銀行的融資很不容易,就算是有房抵押的房貸,自備款要夠 (大概是三分之一),還要薪資證明,才有可能簽到合約。所以,有沒有聽過德國有人敢炒房市? 沒聽過,因為法律制訂嚴格,想炒房就得多繳稅。絕大部份購屋者都是自用自住,不然就是長期投資當房東,短期內買進賣出的情況實在少見。 陸陸續續在網路看到有經濟學家馬凱評論的節目,覺得他的確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美元會上漲,美國經濟(至少)因為總統大選會慢慢恢復,歐債一兩年內會得到解決,歐美經濟其實都會變好,可是大陸與台灣卻是情況不妙,最主要是台灣出口十分依賴大陸的生產,然而大陸不再是世界工廠,這樣的趨勢一去將不復返,這些觀點我都贊同。目前中國在各大洲採買足夠後,目標瞄準危機中的歐盟地區,缺錢搖搖欲墜的企業反正俗又大碗,時機在好不過。只是,有兩個疑問: 1)買下國外企業是否能夠接手與管理順利? 陸方的每日運作的參與多少? 是否兩方的文化溝通良好? 2) 大陸國內的政經發展如何? 面臨的經濟成長與勞動市場是否能解決? 中國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那就靜觀下去是否真是如此, 希望不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歐洲其實也很歡迎中國人在此大出手撒錢瞎拼的。 台灣少了大陸的沿海世界工廠的話,怎麼辦? 有些企業會深入內陸地區,把工廠移到市場所在地,就地生產銷售,是一個方法。有些則回台灣,或是南移到提供廉價勞工的國家生產。或許有一部分也要思考是不是到歐洲本地生產,跟到大陸內地生產的邏輯一樣,也是就地生產與行銷? 無論如何,我還是相信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應該要向前看,思考下一段前景如何。就此先打住,讓我繼續想……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