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0 22:26:34瀏覽2572|回應8|推薦68 | |
文/crystalsun 20120820 一個社會的媒體,除了少數公認加鐵證的不爭事實以外,不應該是一窩蜂同一個方向報導,進而落入一個龐大的漩渦裡轉不出來。從其他角度來看事情,可以幫助讀者獨立思考,甚至在一陣煙霧彈中嘗試多接近事實。 歐債問題持續不斷發酵,歐盟地區的主流媒體報導每天也都刊登最新消息,只是如果以常識判斷,對這麼一個問題哪可能每天都有值得看的新聞,天天都有重要人物發言,可是難免會令人質疑,說這麼多有什麼正面作用? 不負責的媒體捕捉到的通常都是能譁眾取寵的說詞與畫面,而情緒是最容易受到煽動的東西。尤其對於英美的媒體這方面的報導最好持保留的態度,背後原因當然不少,還是零和遊戲,在此不想多說。最近看了台灣某財經節目一連串對歐債的報導,發現幾乎都是採用英美的報導,實在已經到了偏頗的地步,連財經學者幾乎都是英美的權威。以前常常讀經濟學人,可是後來覺得越來越看不下去,不讀也罷。歐洲的問題為什麼老是要讀英美媒體的文章? 為什麼不訪問歐盟、歐元的專家? 專家們都講英語的,若說台灣媒體看不懂歐洲語言,歐洲起碼也有中文報可以看啊! (打電話回家請安時,水晶媽總是憂心忡忡地問我,在德國還好嗎? 我就知道她又看了這個某某財經節目,以八卦似的戲劇性報導講到老人家一直擔心。我的回答總是只有一個: 別全聽信那個節目講的。德國經濟還好得很,DAX指數超過7000點,失業率創20年來新低,內需市場增強,企業怕找不到人才,職技教育的空缺填不滿,嬰兒潮正陸續退休哩! 連德國最大的郵購商Otto Versand都還把一些退休的老將們再請回老東家當顧問。其實,真正苦的時候是兩德統一以後那十多年,那時才一團糟咧! 都快便成歐洲病夫,被他國取笑,也是吃下苦藥,靠改革成功才有今天的強壯。再者,統計說,德國人消費習慣中,以各種塑膠卡付錢的情形只佔不到40%,將近60%的消費者還是習慣以現金支付。這就比表示對信貸消費比較持保留態度,荷包還是要看好。勤儉如斯,也不會隨便讓歐債拖垮的。) 德國本地也有一些人趁機趕快跳出來寫書、賣書,提出看壞歐元區與歐元貨幣的說法,搶奪商機,甚至危言聳聽,這些都無所謂,社會上有多元化的聲音總是有益的。既然有看壞的,也要有看好的來平衡一下,言論自由的社會總是進步的象徵,只是讀者要有獨立思考與辨別的能力。有人開始把這段危機與1930年代的大蕭條來作比較,我認為歷史不會像拷貝一樣重複,因為時空與人皆不同,形成的過程與結果也不會相同。 在這一片紛擾的論戰中,提到現今歐豬國國債的殖利率,好像就是要天崩地裂,像義大利、西班牙,6、7%就很驚人似的,打擊國家債務似乎得以強大金融砲彈待命。結果,看到德國公共電視ARD一段簡短訪問,倒是讓人能稍安勿躁。節目中受訪的是一位已退休的歐洲中央銀行財經學者兼發起人(歐元之父之一)Prof. Otmar Issing,這位財經前輩一邊不慍不火地喝著茶,一邊老神在在地回答記者問題。 他認為與其質問歐債解藥開得夠不夠,不如問藥方開得對不對? 因為高峰救火會議一再舉行、各種解決方案措施應聲連連產出,都還看不出效用。還不如先放緩腳步。歐洲央行成立之初,這位教授也承擔了財經方針的策劃重任,現在歐元區正處於市場(投資人)追逐搶掠的困境,他說實在不需要為目前歐元匯率變化而擔憂,相反地,歐元區既然處於經濟衰退期,歐元貶值反而可以刺激外銷經濟成長。 回顧一下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史(如下圖),可以發現歐元在成流通貨幣當初曾經貶到不到美金九角,原先的設計則是以一對一作為標準,當市場習慣一歐元換不到一美金以後,歐元又漲到1.20美金時,歐洲出口商開始趕到吃不消。之後,歐元竟然一路飆到1.60美金,所以當歐元又回到1.20匯率時,反而可以幫助出口成長與投資。觀光消費對國外遊客大具吸引力,精明又有前瞻的投資家更是可以在這段時間放手在歐洲尋找投資標的。 ↑1999年一月至2012年一月的歐元兌美金匯率演變 (Wikipedia ) 以下引用圖表出自 Markt-Data ↑1990年來英國(非歐元國)、挪威(非歐元國)、瑞典(非歐元國)、瑞士(非歐盟國)、德國的十年國債殖利率 教授說,拯救歐元,實在有點不著邊際,因為從來關鍵就不在於此。比較應該考量的是歐元區的凝聚力如何,就長期發展而言,應該是要研究有多少國家能夠持續保留歐元當國家貨幣。此外,若是某個債殖利率超過某個上限,是不是會令整個國家破產,是毫無依據的說法,也是爲了要聲請金援的說法。對於殖利率這一點,如果看一下1990年代至今的歐元區各國十年政府公債的殖利率發展,可以證實教授的說法有憑有據,絕非空穴來風。 ↑1995年以來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與德國的十年國債殖利率,其中希臘已經幾乎高到無救,葡萄牙稍微好一點,所幸這兩個的GDP佔歐元區不到5%。 ↑愛爾蘭十年國債殖利率,2010年時值利率飆高到與1985年差不多,但是愛爾蘭改革績效顯著,所以殖利率已下降到6%。 ↑葡萄牙1990年代以來的十年國債殖利率 ↑西班牙1980年以來的十年國債殖利率
↑德國1960年以來的十年國債殖利率 ↑法國1960年以來的十年國債殖利率 這些記錄的共通點在於,除了希臘與葡萄牙以外,所有國家的十年國債殖利率加入歐元區以前曾經比現在高很多,有的更是現在的兩三倍之多。 當初都沒有破產了,為何現在少繳利息會破產? 加入歐元區事實上對會員國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其中殖利率降低了,如上圖顯示。體質優良且政府有為、有效率的國家可以利用歐元區的優勢幫助經濟成長,體質瀛弱,政府又貪腐不積極的國家也會讓本國問題浮上檯面。如果是因為國債利息低,政府部門不懂得節制借貸,大肆擴展公共部門的開支,又要向選民開一堆支票,不多事生產,不制裁逃稅,還要官商勾結互利,自然會有全國沉淪的一天。有人說,希臘的問題嚴重到需要一個世代才解決得了。 德國會被歐元拉垮嗎? 這很難吧? 歐洲央行的寶囊裡還有很多法寶,只是要考慮用上法寶的後果,就像印鈔票這一招,或是收買爛國債,有能力做,但是要考慮有沒有必要,做了會產生什麼效應,能解一時之危,但是救不了頻出狀況的國家政府,體質還是得先恢復強健,才是解決之道。歐元區的創設史無前例,任何一個單方面的預測都是難以說中的,但是冷靜理智的恢復是解決問題絕對必要的條件。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