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4 05:19:19瀏覽22639|回應12|推薦25 | |
義大利麵的靈魂是麵條。
很多人吃義大利麵,會注意蛤蜊放了幾顆,蝦放了幾隻,料給得有沒有誠意,而事實上,這都是表象,義大利麵的重點,無疑的是麵條。 *手工麵 vs 盒裝乾麵條* 如果硬要以彈牙的程度來比較的話,寬麵是比不上 spaghetti 的。形狀不同,牙齒咬起來的感覺就不同。另外,手製寬麵用的麵粉跟 spaghetti 用的不一樣,在義大利,用來做手工麵的麵粉叫做 00 (doppio zero) 筋性跟中筋麵粉比較像。而盒裝乾麵條,用的則是黃色的 semolina (durum),這種麥子含麵筋量特別高,所以如果要純以咬勁來比,拿中筋跟高筋的麵粉相比,其實不公平。 那麼何不直接用 semolina 做手工麵? 但是不要忘記手工麵得加蛋,加了蛋的麵會有另外一種咬感,如果純用 semolina 做,再加上蛋麵煮熟的硬度,已經超過彈牙的標準,自家做手工麵的時候,甚至還會按照喜好,調整蛋跟水的比例。而且,彈牙並不是吃義大利麵的準則,只是一個參考標準而已,並不是越彈牙越好,不然,為什麼不直接吃橡皮筋? * 盒裝乾麵條 * 超市架上琳瑯滿目的麵條,該選哪一種? 很多人就是看價錢,挑便宜的買,但是其實乾麵條各有高下,而這高下,忠實的反應在價錢之上。 美國或澳洲產的義大利麵條,先不要考慮,同樣的是 semolina 麵粉做的麵條,除了義大利產的,很容易一煮就爛掉。義大利製的麵條,就算稍微煮得久了一點,也不會軟趴趴。同樣是義大利麵條,有的四十塊一包,有的一百塊一包,有的兩三百,同樣是麵粉做的素白不加料麵條,差異為什麼這麼大? 原因就是製造的過程,時間帶來了成本。 一般義大利麵條,是選擇各地產的麥子,調和過後,使用不鏽鋼的模具壓出成型, 義大利麵的製造過程,就是把麵糰壓擠通過細長的孔洞,變成條狀,片狀,或者管狀的麵條。調和過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麥子,品質黏性筋性一致,透過控溫跟表面光滑的金屬模成型以後,熱風烘乾,就可大量生產。所以他可以壓低成本,一包賣四十塊。(Barilla, Federici) 表面光滑的麵條 一百塊一包的麵條,使用的是表面粗糙的青銅模子,因為青銅模表面粗糙,磨擦力大,相對的,單位時間能夠生產的麵條數就比較少,所以它成本稍高,比較貴。 (De Cecco, Delverde) 青銅模壓製粗糙的麵條 而一包兩三百的麵條,使用的不但是青銅模,選擇的麥子也是精選的優良品種,而且,還是低溫自然風乾,一般熱風,約三小時可以風乾麵條,某些標榜低溫風乾的麵條,甚至要兩天才能風乾。(Latini, Martelli, Giuseppe Cocco) 特選麥子,低溫風乾青銅模麵條 一般的麵條,表面光滑,所以醬汁不容易沾黏在上面,而表面粗糙的麵條,細密如毛鱗片的裂縫,可以吸收更多的醬汁,每根麵條的本身都可以吃到醬汁的味道。而低溫風乾的麵條,除了外層吸收醬汁的入味以外,麵條的中心,還可以吃到麵粉的香氣,這才是真正的極致。 麵條比一比,誰是誰? *手工麵條 * 並不是所有的麵條形狀,都適合用手工製作,像是講求滑溜咬勁的 spaghetti ,買一包好的麵條,遠勝自己在家裡面製作,但是寬麵,做千層麵lasagna 用的麵片,惟一的選擇就是要自己做。 外面賣的新鮮麵片,其實是用麵糰,一次壓出夠薄的的片狀,但是在家自製的手工麵,要層層摺疊,然後由厚而薄,慢慢的壓出適當的厚度,這樣摺疊緩慢的壓擠過程,讓自家做的手工麵,有著豐富的層次,更能吸收醬汁,而且咬感豐富。 如果有機會吃到自家做的手工義大利麵,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跟外面賣的麵條的不同,手工義大利麵是捲曲的,而且因為加了蛋的原因,帶著脆感,卻又有嚼勁。每個媽媽都可能有自己的配方,而我選取特選品牌的麵粉,加上蛋跟少許水,調和柔軟度,然後用機器壓出適當厚薄的麵皮。再用切麵機或者刀子,或者滾輪刀,切出想要的寬度。 自家做,配白醬或者波隆那肉醬很好吃的寬麵(左) 很多食譜追求五顏六色,所以會建議在麵條裡面加入墨魚汁,青菜,甜菜等等,做出很多顏色的麵條,不過,依照經驗是,這些加的料,除了顏色以外,貢獻並不大,吃不出來他們本身的味道,所以,我個人的偏好,除了素白使用高級麵粉的白麵條,偶爾會用菠菜做綠麵條,顏色就讓醬汁去發揮吧! 最常用的手工麵條配方是 3 杯未漂白中筋麵粉 (king Arthur 的最好) 配兩個蛋 (如果是有機放養的新鮮蛋,蛋黃飽滿呈橘黃色的最佳) 依照麵糰軟硬度,用蛋殼量少許水調整。 配節瓜粉紅醬,雞肝醬都很好吃的新鮮緞帶麵 (待續,節錄版載於 TVBS 食尚玩家雜誌,請勿複製轉載)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