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4 14:14:01瀏覽1540|回應1|推薦29 | |
2009年8月中下旬,知名作家聶華苓從美國愛荷華, 經台灣, 抵達吉隆坡. 8月22日第10屆的花蹤文學獎頒獎典禮中, 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爵士將最高榮譽的世界華文文學大獎, 頒發給聶華苓。 身穿黑色襯衣長褲, 外罩一襲過膝白綢外衣的聶華苓, 風華高貴飄逸. 她說榮獲此獎是“浪子歸宗”,是一生堅持用母語寫作的最大榮譽。她動人的演講,感動了在場數百位文學愛好者。 李歐梵教授介紹他 "永遠的岳母" 聶華苓, 讚譽她的自傳《三生三世》,以真切的語言與母親對話,與中國近代史對話。“這本著作已脫離了各種文體,創造了新的文體,讓所有的人感動。” 知名小說家王安憶也上台祝賀並留影. 她是過去歷屆獲得此項殊榮的作家之一, 曾獲此獎的還有台灣的楊牧,陳映真和香港的西西。 這項大獎的評審是王蒙, 王德威, 平路, 余光中, 李歐梵, 李銳, 李奭學, 姚拓, 陳思和, 張錯, 張曼娟, 黃子平, 焦桐, 楊牧, 劉再復, 劉心武,鄭樹森和潘耀明 。 筆者有幸在場觀禮, 記下聶華苓的演講辭, 附上現場照片, 以饗讀者。 " 我代表所有的華人感謝張曉卿先生. 我今年84歲, 流浪了84年,小時候因為政治原因,父親帶著一家老小, 住在漢口的日本租界,我是一個在自己土地上流浪的中國人;抗日戰爭發生, 從中學到大學二年級, 我是流亡學生; 國共內戰, 我又開始另一個流浪,24歲時,帶著母親和兩個弟妹逃到台灣,我們是外省人,也是一種流浪;1964年,我到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創作坊,當然更是流浪, 流浪在美國。這些流浪對我而言, 就是我的生活。 我在愛荷華時有個問題, 身為作家, 我已經出版了7本書, 到了美國, 我是繼續用中文寫作, 還是開始用英文寫作? 有那個問題時, 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一直到了四五年後, 1970年左右, 我坐在書桌前, 寫下了 "桑青與桃紅"幾個字. 從那一刻起, 我就知道, 我必須用母語寫作. 我也感覺到, 母語就是我的根。雖然我在流浪, 還是可以抓住我的根。 所以, 今天張曉卿先生給我這個獎, 就肯定了我做為一個流浪的作家, 堅持用母語寫作的決心。 這個獎對我而言, 就是浪子歸宗。" 圖一:左起 李歐梵,聶華苓,王安憶,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 圖二:左起 筆者 作家李渝,聶華苓,李銳 |
|
( 在地生活|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