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象 . 余光中
2009/02/04 14:18:05瀏覽1362|回應2|推薦24

    路過台北大安公園,朋友告訴我, 去年在這裡,余光中在慶祝他80大壽的演講會上,朗誦詩作的情景。當時天下著雨,公園裏擠滿了觀眾,有撐傘的,有穿著雨衣的,還有淋著雨的,全場安靜聆聽,沒人捨得離開,堅持到最後,真是令人動容。 

   這幾年他在大陸也很紅,從東北到江南,從北京到成都,他在台上朗誦,數百名大學生在台下齊聲接著背誦下一句。岳麓書院外,雨瀟瀟下著,人們穿著雨衣,立在雨中,聽他演說直到結束。端午的汨羅江畔,詩人登上祭壇,朗誦詩作「汨羅江神」,遙祭詩人屈原,觀禮者三十萬人。重慶街頭巧遇一群小學生,他們圍著他琅琅背誦「鄉愁」。「鄉愁詩人」便是這樣還鄉的。 

   他在海外也很紅,2006年在德州休士頓,我也親眼目睹了他演說朗誦的情景,同樣的熱烈感人.會場裏擠滿了慕名而來的文藝老中青,大夥兒一早趕來了,沒座位了,就站著,誰也不願錯過這難得的饗宴。 

    以前,我曾見過詩人三次。 

   第一次,1970年代初期,一個春天的夜晚,台大森林館擠滿了聽眾。他做了一個手勢,燈熄了,只剩講桌上一根蠟燭,煢煢然閃在暗夜裡,照亮了詩人中年的臉,將他的身影拉長,放大,投影到天花板上。剎時,似有詩的精靈在空中飛翔,令滿座無聲。他一揚手,吉他聲徐徐響起,悠揚而抒情,詩人開始朗誦起來,其聲鏗鏘,其韻清揚。 

   那時余先生在台大外文系教大三英詩,輪到我們時,他在美客座,無緣親聆詩教,這場演講讓我稍補心中遺憾。詩人意興風發,充滿豪情與詩情,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氣慨。看到他對年輕學子的魅力和影響力,確實是引領文壇風騷的人物。他回國後,帶回美國的搖滾樂和民歌,掀起了台灣校園民歌的風潮。「鄉愁」、「民歌」、「鄉愁四韻」,譜成了民歌,在楊弦的吉他和歌聲中傳揚,風靡了台灣,也傳播到海外。 

    再見詩人,是二十多年後,世紀之交的台北,梁實秋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詩人髮已蒼白,穿淺色西服,襟前別一朵蘭花,他主動趨前向翻譯獎得主打招呼,直呼其名,彷彿都是他的學生。被喚名者,受寵若驚外,對於他記憶力之強,印象亦深吧!他在譯文和譯詩中和他們交會,從第一屆起擔任評審至今,每次都洋洋灑灑寫下七千字長文,詳論得獎者的翻譯得失,豈不正如詳批學生作業嗎?他對這項文學獎頗具使命感,當年便是他和梁實秋其他門生,為紀念這位文學大師而設立的。 

    他在台上侃侃而談,在台下卻不多言,有點嚴肅,周遭之人出於尊敬,也不敢放言高論。我坐在詩人右側,卻嚅嚅開不了口,後來頗有與大德俊彥失之交臂的遺憾。 

    六年後的20062月,在德州休士頓又見詩人。他身著暗紅高領毛衣,灰褐西裝,精神奕奕,步履穩健。微帶江浙口音,徐徐道來,言語簡潔精準,一如對文字之講究。神情中有參透世情的沉穩從容,不卑不亢。氣韻間,當年的銳氣如寶劍收鋒,只見師者之藹然可親。如沐和風之際,忽見機鋒突起,隽言妙語,令滿堂絕倒。 

   余光中在休士頓朗誦十餘首新詩,橫跨三十多年的時空,從1970年代初期的「民歌」到2004年的「汨羅江神」,詩風多樣,題材寬廣,也讓我們體會到時代環境的變遷,滄海桑田的變化。

    

  朗誦每首詩前,他先講述創作的背景,當時的心情感受。令人驚喜的是也聽到了他朗誦李白詩和英文詩,開啟了另兩扇窗,見識了詩歌朗誦的多樣面貌。 

    朗誦家喻戶曉的「民歌」時,他邀請觀眾參與,唸到「從青海到黃海」,他聲音揚起,說「風!」,大家很有默契的齊聲接下去:「也聽見!」,他說,「沙!」,大家又齊聲說:「也聽見!」,台上台下就這樣彼此應和,整個演講廳內流動著韻律之美,古代的絃歌不輟,也就是這等景象吧! 

    隨著詩人的吟誦,我們一起穿山越嶺,站在汨羅江畔,遙祭屈原:

       

"烈士的终站就是詩人的起點

 昔日你問天,今日我問河

 而河不答,只悲風吹來水面

 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

 所有的河水,滔滔,都向東

 你的清波却反向而行

 舉世皆合流,唯你患了潔癖

 眾人皆酣睡,唯你獨醒...."

  

  隨著他的吟哦,我們登上了中山陵,行回鄉禮,來到漓江,欣賞美絕的峰外峰,巒上巒,在大連港向蒼茫海天弔古。詩人魂牽夢繫神州半世紀,一朝還鄉,沒料到「鄉愁」一詩早已傳遍大江南北。物換星移,驚訝中,也很感慨吧! 

    他朗誦李白詩時,帶來另一波驚奇。一改平日溫文的語調,詩人運足中氣,聲音圓潤宏亮,腔調時而迴旋拔高,雄渾壯麗,時而急轉直下,婉轉動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這種唱腔源於他幼年時的耳濡目染,吟唱時,隨興之所至,加以變奏。 

    朗誦英詩,是另一種韻味,那中古的英倫口音,音韻鏗鏘,抑揚頓挫,悅耳動聽Thomas Nashe的詠春詩,他吟來堪稱一絕,讓人彷彿置身於田野之中,布榖鳥、夜鶯、田鳬、貓頭鷹紛紛飛來,爭著鳴囀啁啾,歌頌萬物回春,詩人的吟誦,簡直像口技,幾可亂真,俏皮又可愛。

     

  三天的演說、朗誦和閒談間,我對余光中的印象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諄諄傳薪,言之有物,集中國學者的淵博儒雅,西方文人的幽默機鋒於一身。畢生寫詩、教詩、論詩,向中國和西洋古典汲取營養,在文字中煉丹,引領文化運動。在大陸,在台灣,人們淋著雨,聽他朗誦,捨不得離開,都是因為他觸動了他們心中潛藏的,對美的追尋與嚮往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weiyao&aid=2615930

 回應文章

jeng je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yeha
2009/02/08 20:28
在文建會舉辦文學座談會中,曾受教於余老師哩

陳壞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的確用心
2009/02/05 01:34

的確用心

姚嘉為(chiaweiyao) 於 2009-02-06 09:17 回覆:
才氣加豪情, 一生的修鍊的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