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張曉風有意辭立委的報導說起
2013/02/15 00:54:14瀏覽399|回應0|推薦14

據媒體報導,「形象清新的親民黨不分區立委張曉風,因無法適應立法院生態,理想抱負施展不開,有意卸下立委職務」。

 

聽到這個消息,我並不覺得訝異。她當初會當上立委,我倒還比較覺得意外。

 

其實,依照我的想像,不分區立委的工作已經是官場裡相對較單純的一種。不分區立委比較不需要跑選區,只需要表達對政府部門的意見。而以現在的政治氣氛來說,似乎只要盡量站在民間利益的立場來砲轟政府,大體就可得到高的民意支持度。所以,要獲得民意支持以繼續連任立委,似乎也不那麼難。

 

但是,為什麼張女士還是會覺得無法適應立院生態呢?

 

一個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政治圈本來就高度複雜,即使是相對較簡單的職務,也並不好操作,特別是常不能堅持一己良善動機與一貫原則。譬如,我猜想張女士可能有些立場與國民黨相近,並願意投票支持國民黨的提案,但是,說不定黨的決策卻可能要她投反對票。當然,也或許事情是相反。總之,她未必能如己意與既定初衷來行事,甚至還會讓自己覺得行事有背良心。再者,最後,自己只是立法院的一票,雖然這一票也許很有份量,但是卻未必能如己意來形成決策。最後決策很可能背離己意。從而,擔任立委的意義究竟為何,就不免讓人困惑。

 

但是,如果張女士果然因此興起不如歸去之念,卻又可能讓另外一些缺乏理想的人士有機會進入立院,並影響決策。所以,我並不贊成張女士辭去立委之職,而認為她應該要堅持下去,如此也才比較能不負民意委託。

 

倒是有一個議題我覺得應該要藉此深入檢討。我強調,張女士應該把自己的某種無力感推己及人,去體會他人也可能有的無力感,特別是名義上號稱執政者的人。

 

執政者權力固然較大,就像立委的權力比我們一般人要大一樣,但是他們仍然會覺得無力,因為相對於他們想要完成或實現的期許而言,他們還是常會覺得力有未逮。以立委來說,因為還有許多其他人也能有投票權與發言權,而他人的意見、立場與行動模式卻未必與自己相同。同樣的,即使是執政者,又何嘗不會遭遇來自各方的矛盾期待與阻力呢?又怎麼不會覺得無力呢?

 

明朝的萬曆皇帝,雖然是貴為皇帝,卻還是覺得活得很不自在,結果逾二十年不願意上朝聽政。明崇禎皇帝亡了國,還在怨嘆臣子都是亡國之臣,換言之,都不能幫自己完成強國的目標。

 

張女士曾跪求馬總統,要保留202兵工廠內的濕地。也就是說,她認為這是不能打折扣的事,如果打了折扣,就不是值得自己支持的執政者。問題是,馬總統面對的可能是多方面極不同的期待,而每方面的期待可能都有萬鈞的壓力。對202兵工廠的那塊地,有很多團體都有興趣,可能包括來自長期支持馬總統的大企業家如郭董;也可能包括中央研究院的多數研究人員,而他們一般也都有極高的社會聲望;還可能包括其他的企業家或軍方、政府部門等,大家都覬覦著那塊美好土地。不論最後馬總統做了什麼決定,都可能會因此失去另外許多人的支持。馬總統也許期望有好多的類似土地能被找出來,讓每個單位都能得償所願,但是,這卻是不可能的事。如此,馬總統是否也會覺得這個總統很難做呢?

 

即使是立委也還是會覺得無力。這應該是個很好的教訓。但是,張女士是否能將自己的無力感推廣及於包括執政者在內的其他政治人物呢?

 

當然,執政者不能覺得無力,否則恐怕就沒有資格擔任執政者。但是,即使他主觀上並不覺得無力,事實上他就是不可能即時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也很難做出無米之炊;他就是會因為種種客觀條件限制,而讓許多人感覺不滿意。執政者的權力可能比一般人要大很多,但他也承受著遠遠更多的不同(甚至矛盾的)期待。一般人常低估執政者所承受的期待的異質程度與量的龐大。即使是已有過痛心經驗的張立委,也未必能準確估算執政者所承受期望壓力的龐大與異質性。相對於其被各方期待的處境而言,執政者能實現大家期待的可能性終究也很有限。執政者必須承受這種無力處境,意志不能垮掉;而一般民眾則應該給予執政者一定的空間,讓他有可能逐步實現改革理想。

 

對於執政者不是不能批判,但批判也應該是在同情的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就像我們也可以批評立委,但是我們不宜逕行要求他們必須實現我們託付他們的任務,而應該知道他們的客觀侷限性。譬如有人希望張曉風能憑藉其立委的影響力保住那塊濕地,但是,最後她未必能夠。不顧客觀侷限性而逕行要求實現我們的期望,這可能不是成熟的心態,比較會傷害到最後的集體整體福祉,宜慎之!

 

不同期待(甚至是矛盾期待)的各方如果都很堅持必須依本身的主張來做決策,執政者必陷入極大的困窘處境(「父子騎驢」就是這種況味,但是人們又可能只是責備當事人那舉棋不定的態度,而不注意情境本身所帶來的矛盾困境)。執政者固有責任突破這種困境,但是旁人卻不能假定困窘情境並不存在,而逕認為決策之所以令自己失望純出於執政者的無能或惡意。執政者如果過度喪失支持,他就可能會愈發顯得無能。總之,民意並不是完全無辜的一方,它也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前景,它也可能導向集體失敗。愈是矛盾的民意,帶來執政失敗的可能性恐怕就愈大。

 

張女士如果能將以上這樣的體會告知一般民眾,對民主素養的提昇與社會的穩定發展應該是有積極意義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73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