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韓國能脫胎換骨?---結構正向改變的重要契機 I
2012/09/02 21:13:19瀏覽5228|回應8|推薦3

一、前言

 

韓國這些年的發展,令世人驚豔,也令一些競爭國感覺害怕。台灣現在有人喊出什麼聯日制韓,大體也是在韓國快速發展背景下形成的態勢。

 

韓國二戰後的進步的確驚人。1950年時,韓國國民所得約50美元(與非洲迦納相近),1979年時為1707元(當時台灣約為1957美元),2010年,韓國國民所得已達二萬美元(同年迦納約為1800美元)。有人預估在2050年時,韓國國民所得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韓國近年在國際各項比賽中的優秀成績。

 

很多人不解韓國為什麼能有這麼快速的進步。即使大家都感覺到韓國人的拼勁,也只能把這種拼勁歸為他們的「民族性」。

 

如果韓國人的民族性中就是有很強的拼勁,那為什麼在二戰以前,韓國的發展卻又並不特別快速。這卻不容易解釋。

 

很多人都曾討論到韓國與台灣的異同,其中也包括台、韓對日本的態度的不同。台、韓都曾被日本統治,事後,台灣人偏向親日,而韓國人卻仇日(當然,這只是指主流態度或意見,必然有不同的態度與意見)。為什麼會如此?

 

我的答案是,因為台灣原先是個邊陲社會,而韓國不是,韓國是個完整國家,自有其政治、文化的認同中心。

 

台灣作為邊陲社會,對遠在大陸的政治、文化中心雖然也有認同,這種認同卻較有限度(尤其台灣是個移民社會,而滿清卻又是異族統治)。所以,當台灣人被迫要改以日本作為政治、文化認同中心時,並沒有太大的困難。

 

反之,韓國是整個國家被日本殖民,韓國失去了作為國家的地位,而原有的國家政治中心也失去了作為中心的地位。韓國人失國的痛切感覺,當然高於台灣。以上的比較或可幫助說明:韓國人為什麼會出於民族意識而仇日,而台灣人卻比較不會。我們或許可以試著想像,如果只是濟州島的人民被日本所殖民,他們最後所形成的對日本的態度,很可能不同於整個韓國都被殖民的結果。

 

不過,我也還是相信,韓國人的民族性裡的確有較強的拼勁,這種拼勁或許是這個國家長期的惡劣生存處境與強烈的生存意志的產物。韓國在中國的周邊,要維持獨立的國格,就必須與中國周旋、對抗,甚至與日本周旋、對抗。這樣的艱難處境,很可能有助於養成他們的民族拼勁。不拼,就可能會失去其國家的獨立地位。事實上,韓國在漢、唐時期曾兩度被中國統治,而後又在武力抗爭下部分恢復獨立。此外,韓國除了在二十世紀初曾一度被日本統治外,在七世紀中業與十六世紀末也曾長期受到日本的侵略。總之,韓國人長期處於自主性喪失的危機中,故必須維持強悍的拼鬥精神,而這樣的民族性當有利於處身在今日高度競爭的世界。

 

二、美國的影響與韓國的西化

 

不過,二戰後的韓國為什麼能快速的進步,雖然可能與其強烈民族意識與民族拼勁有關,另外恐怕至少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個最關鍵的原因應該與美國有關。美國因為參與韓戰,而軍隊長期駐守韓國,而且在國際政策上長期關照韓國。韓國變成與美國關係最為密切的國家。美、日、中三國先後都曾深度影響過韓國,而三國作為韓國發展的參照,存在著客觀的強弱(優劣?)對比。很可能使韓國樂於在思想、制度與文化上接納美國模式。

 

韓國人留學、移民美國的比例很高,韓國企業與美國企業間的聯繫也極深,兩國間的軍事結盟更不用說。這樣的情境有利於韓國的西化或美國化,以及現代化。譬如,韓國現在的人口中約有三成是基督新教徒(這與一、二百年前是完全不同的情景。早期的韓國是高度儒教化的國度,儒家信徒很多,另外是佛教徒,但很少基督徒)。

 

宗教信仰的改變,有可能意味著思想、觀念的深度改變。而社會學者曾一再強調基督新教倫理與現代化間的密切關係。韓國人大量接受基督新教,對其接受現代化變遷應該也有積極作用。思想、價值、生活方式的西化(美化)變遷,其實就是整體結構變遷中的核心。韓國的社會結構已經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有了驚天的改變。這個改變帶來了進步的契機。

 

目前,韓國的離婚率約是亞洲國家最高者(台灣次之),甚且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這很可能意味著韓國女性已經高度接受現代化的思想洗禮,包括個人主義與平權觀念等,而拒絕繼續扮演傳統家族主義的工具、在家庭中繼續居於卑下地位。這樣的趨勢有多重意義,但是仍足以深刻反映韓國人心態上的西化與現代化變遷。(純就離婚率而言,台灣的情形不遑多讓,也反映台灣人心態上的西化程度。)

 

事實上,韓國曾是一個極度傳統主義的社會。因此,在西化的過程中,他們的社會必然也經歷過強烈抵制西化的掙扎努力。不過,這個努力可能以另外一種形式來顯示。那就是韓戰的爆發。韓戰很可能其實主要是表現韓國社會的內在矛盾(雖然也有外來勢力的作用)。北韓比較是代表那傳統的勢力,而南韓則比較是代表欲改變的勢力。這當然不是一對一的嚴格對應關係,不過,大體是「北傳統、南西化」的格局。

 

我大膽猜想,南北韓的分裂很可能減少了南韓社會內部的矛盾。也就是說,南韓社會內部本來可能存在較強大的傳統主義勢力,卻因為北韓的存在而消減。因為有了對照與批判性的審視機會,所以較能免於盲目與過激。

 

南韓社會內部的傳統主義勢力當然不可能完全消除,只是它比較不能直接產生強大的抵制力量,故而得以讓韓國的西化變遷更為順暢。

 

話再說回來,傳統主義勢力與西化勢力間的矛盾對抗,也可能有促進進步的作用。對抗使雙方都必須自我活化。如果對抗不是你死我活,就可能有利於整體的進步。如果南北韓之間是你死我活的對抗,反之,南韓內部的對抗就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刺激活化。

 

西化或美國化的發展是否必然有助於韓國的進步?我偏向肯定的答案。它不是不會帶來問題,但作用大體是正面的(階段性來看,更是如此)。負面作用,好比離婚率高。離婚率高不僅是一個數字概念,也不僅是生活裡不重要的單一面向,那可能意味著家庭的輕微解組。許多人可能因為離婚這種事而陷入痛苦,特別是離婚夫妻的子女們。須知,傳統韓國社會有很強的家族主義價值。這種基本價值的式微,會使很多人感覺徬徨。再者,現在的南韓社會很可能進入一種高度競爭的狀態,每個人都會承受極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就可能造成像是一些自殺或瘋狂殺人的事例。2007年美國維州理工大學韓裔學生校園槍擊,導致32死、23傷。我認為這背後反映一種強大的心理競爭壓力,而且與當代韓國社會(此處指包括韓裔社會的廣義詞)的情境有關。

 

撇開這些問題,韓國社會走向分化、工業化、高流動化、高教育程度化與自由化,這些卻都有利於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美國的影響,很可能是使這些現代化發展更能平順進行,而不會因為太激烈的內部政治鬥爭或觀念衝突而陷於停滯。譬如在朴正熙總統被刺以後,南韓情勢緊張,很有可能會限制制度的持續變革,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問題,我以為美國在穩定南韓政情與鼓勵持續制度變革上,起了積極作用。

 

 三、啟用韓文與拋棄舊結構傳統

 

「拋棄舊結構」,這是關於南韓現代化發展中一個必須深入檢討的面向。其中一件大事就是文字的改革。我們可以把這視為影響韓國社會發展的另一大事。不過,這件事與前述的西化發展其實都與「拋棄舊結構」有關。

 

現在的韓國文字,約發展於十五世紀李朝世宗的時期。當時發展出一些字母(就像台灣使用的注音符號。韓文字母有24個。),再以這些字母為基礎將文字發展成拼音系統。但是,這種拼音文字是在二戰結束以後,才正式普遍使用。之後,兩韓分別開始禁用漢字。

 

使用拼音系統,很可能使韓國民眾普遍獲益。據說,現代的南韓已經沒有文盲。也就是說,由於拼音文字易懂,使每個人都能識字。因為識字與否所導致的社會階級分化從而消失,同時也減少了因為不識字帶來的溝通與文化傳播困難。有人認為,中國文字系統的繁複與學習上的困難是被有意識地保留,以維護特定階級的利益。

 

總之,僅僅是因為文字的改變與簡化,對韓國社會就帶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社會的識字結構。

 

禁用漢字,在一定程度上會使韓國人對於文化傳統的理解發生困難。好比說,他們的寺廟裡,到處都是漢字對聯,但是他們自己卻常看不懂。當然,許多古書,也都少人能讀。

 

但是,這種損失卻也可能帶來相對的好處。那就是「拋棄傳統」的好處。

 

拋棄舊結構究竟是好是壞?這個問題其實不容易說清楚。但是,我在此基本上強調拋棄舊結構策略的階段性優點。

 

當策略上選擇拋棄舊結構的時候,就會有人刻意努力要維護某些文化傳統。這種刻意的努力,與自然地維護舊結構,效果並不相同。刻意地努力往往能去蕪存菁,將一些已經逐漸變得陳腐或成為儀式的事物,再度發掘其真正可貴的一面。反之,如果任舊結構持續,往往其中積澱了許多其他的弊病,而文化傳統中真正有價值的特質也可能淪為儀式主義。

 

當然,舊結構裡也有些事物實際上並不合理、不正義的。只是人們通常不會刻意去檢討、改變。並且往往是不自覺地依循著那有問題的舊結構,去批判、拒斥新事物。

 

我們看伊斯蘭教社會,往往覺得他們太傳統主義,好比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企圖恢復以砸石頭處死的方式來懲罰通姦者的舊習。我們期期以為不可,但是他們卻覺得應該恢復並維護這樣的習俗。他們覺得那樣才是對的、好的。因為在那種特定思考與意識框架之下,就只能得到那種價值判斷。在伊斯蘭的傳統裡,男尊女卑,也沒有強烈的人權與平權觀念;而在父權體制下,通姦(特別是已婚女性的通姦)在道德上是嚴重的過惡。如果不改變上述這些觀念,要他們包容通姦行為,當然很難。

 

「拋棄舊結構」一語,並不等同於說傳統結構完全是負面價值。那個「拋棄」的努力本身具有階段性積極的意義,但是並不表示終極而言沒有問題。但是,問題總得要分階段來處理。「拋棄」的真正意義,其實應該說是結構位移。結構位移中,傳統價值可能會有清理與傳承的機會。「拋棄」是行動者的主觀用語,「結構位移」則比較是客觀分析用語。

 

有人質疑「現代化」是否等同於「西化」,我認為不能全等。現代化之於西方,其實也是新事物,也是一種新領悟,也是一種創造與發現。雖然現代化也不是沒有問題,但是,我們不妨更熱情地去擁抱現代化。現代化的最積極意義可能是消減傳統「人際宰制」。這有很重要的意義。當然,現代化本身也可能重新建立另一種人際宰制。這部分,其實馬克思說過很多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還是那句話,進步得要分階段。否則,社會必然會停滯在原處。

 

四、改變思考框架與脫序危機

 

人們很難自行跳出或排除那種既存的思考與意識框架,人們總是不自覺地依循著舊結構中的既存思考框架來思考,並產生評價。這裡面就常會有觀念自我再製的效果。人們不自覺就順著既存框架在思考,而覺得思考就當然是這種模樣,而結論也當然是這樣的結論。人們跳不出傳統窠臼,而傾向認為傳統是天經地義。

 

韓國曾經是個非常傳統主義的社會。這樣的好處是這個國度的政權往往長壽(新羅政權號稱近千年;高句麗與百濟也各約七百年;李氏朝鮮逾五百年);缺點則是現代化的腳步很緩慢。所以,在十九世紀中業以前,韓國都還是個很封閉、落後的國度。最後還被日本併吞

 

現代的韓國為什麼能掙脫這種局面?

 [待續]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804580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2 06:38 【udn】 我還找到這個比價!樂園 符號 注音 學習機比價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商榷之點---
2012/09/04 01:01

什麼是"現代化價值"共識呢?什麼重要的價值觀才算現代的呢?相仿於一般說"普世價值"或'普適價值"嗎?
"拋棄傳統",是不是有點過激口吻?例如仁義價值不必拋棄吧?例如敦親睦鄰的心思和態度不必拋棄吧?若傳統有些理念已塑造了個性,猶如進入血液中流動了,比如敦厚,不必拋也拋不掉吧?
"現代化"等於"西化"嗎?地球村互相影響,現代的東西不全是西方的東西,例如瑜珈冥想已算一種現代靜心方式之一了,來自東方的呢。
"臺灣呢?中國呢?",不是指謂寫"中華民國臺灣、大陸",更好?才是"統派"慣寫的指謂吧?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9-04 07:03 回覆:

我在寫這篇短文的時候,心中沒什麼激情,也沒什麼過激的心緒。倒是可能說話有些過於簡略、無序,話說得還不完整、條理。有些後來想修改的文字,似乎由於系統故障,改不了了。

 

「拋棄傳統」一語,並不等同於說傳統完全是負面價值。那個「拋棄」的努力本身具有階段性積極的意義,但是並不表示終極而言沒有問題。但是,問題總得要分階段來處理。「拋棄」的真正意義,其實應該說是結構位移。結構位移中,傳統價值可能會有清理與傳承的機會。

 

「現代化」是否等同於「西化」,我認為不能全等。我認為現代化之於西方,也是新事物,也是一種新領悟,也是一種創造與發現。雖然現代化也不是沒有問題,但是,我們不妨更熱情地去擁抱現代化。我在文中強調,現代化的最積極意義是消減傳統「人際宰制」。當然,現代化本身也可能重新建立另一種人際宰制。這部分,其實馬克思說過很多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還是那句話,進步得要分階段。否則,社會必然會停滯在原處。

 

怎麼稱呼台灣、中國,隨緣吧。當我將台灣、中國「平列」的時候,並不表示我心中將兩者看成是對等的事物,而是「兩階段」、「兩層次」的問題。我先是問:台灣如何?再問,整個中國又如何呢?

 

人間的爭議,太多是意義詮釋層次的問題,所以只能期待多些同情的理解,否則,對話就成為不可能的事了。

 


反馬英九政府
九二共識讓台灣鎖進中國
2012/09/03 16:28
台灣和韓國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韓國人朝向以世界第一努力,台灣人以92共識努力。所以當台灣的電子公司腦袋只想著要大膽西進中國,韓國人已經相繼開始攻下許多CDMA和OFDM的專利了,這才是競爭力。施振榮說的微笑曲線,技術(專利)和品牌,台灣通通都沒有。韓國人因為沒有92共識可以靠,只好靠著一步一腳印自己打拼,韓國為台灣示範了去中國化的好處以及對照台灣商人過去鎖進中國變成現在的下場。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討論
2012/09/03 15:08
現代人接觸面廣,必須持開放的態度看周遭一切,才能適應各種思維想法紛雜的環境,以及與各種不同生活習慣形態的人相處和樂羣;這樣,若僵硬保守傳統就成適應困難和阻滯進步。
但是,傳統,也以開放的心視,會見到當中一些歴久不汰的美好價值,其實是通適人性的,例如中國傳統的"仁",涵接現代感的"博愛/大愛",又可涵接宗教感的"悲憫/慈悲",普世價值/普適價值在其中。
一般承接傳統的障礙,頗大是在習慣和禮儀上的保守,以及人際層階。舊時社會多是繁文縟節,和各式教條,男性重心社會;中外皆如是,似是文明進展必經。西方自現代機機化主體發展的工業社會出現之後(所謂工業革命),接着政治的自由民主風潮,再加兩次大戰,舊式慢調子和冗文繁禮和階層性社會消失了/汰走了。東方尾隨其後,卻因為"被侵"戰爭等產生的負面感受,'汰舊",常在心理困難中掙扎,緩慢矛盾得多。回教國家更困難,因為信仰本身強固主導人生的因子極強,以致比遠東國家更要緩慢。
若拿韓國的汰舊變新和現代化,來比較中國社會,須注意一點是:國土人口相對少的可能困難度少了許多。打一個不相干的比方,中華民國臺灣總統全民直選,己行之多年;但美國這樣大的先進民主國,就辦不到全民直選,那時間人力和金錢的集中耗費是極難的,所以不採直選,由各州代表代全民選出啊。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因為.....
2012/09/03 12:54
因為韓國沒有慘烈的「藍綠惡鬥」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韓國靠官商勾結就會贏了
2012/09/03 12:53

給人民一棟房子

其餘免談


別再騙了!!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最後還不是剩台灣站著
2012/09/03 12:36
以前也有很多文章寫:為什麼杜拜能、冰島能.....
最後還不是剩台灣站著

newshawks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自慰』就會贏了
2012/09/03 11:56

●台灣只會打嘴砲!--大陸口號:空談誤國,實幹興國!正是指台灣!

●全台都在想....還有什麼假可以放!--育嬰假、颱風假、照顧假、生理假、不爽假....

 


Oscar8888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短笛無腔信口吹
2012/09/03 11:16

講到最後變成
1.中華文化是國強民富的綁腳石
2.西方的價值觀是創造新生命力的根源

我的批評:
遊談無根
以管窺天
一隻哇哇叫的井底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