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人機構安養服務的虛與實
2012/07/28 10:10:57瀏覽774|回應0|推薦6

這幾年,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常被媒體報導,所以老化問題已經為人所熟知。大體情形是,由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現在正快速進入老年期(65歲)。因此,當年大量出生的嬰兒,現在快速步入老齡。民國100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人總數約252萬人出頭,約佔總人口10.89%。未來,每年會有二十餘萬人新加入成為所謂老人。如果沒有特別的變化,預計到民國114年,台灣就會有二成人口是老人。

 

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養老問題極值得令人關注。養老所需要的設施與人力、財力相當龐大。台灣社會是否已經有充分準備?能否因應?恐怕還有不少問題。

 

據若干調查資料顯示,台灣老人中約超過7%需要機構床位安養。依此粗估,台灣目前共需要約17萬個安養床位。

 

台灣現在實際上機構老人安養床位約共9床,與17萬床位尚有一段差距。不過,實際使用的安養床位約八成出頭。也就是說,如果確實有17萬名老人需要使用安養床位,卻有過半數並未使用。這種情形有些費解。我並不確知問題為何。簡單的推想理由是,安養床位不孚期待;或者,財力不足以進住安養機構。

 

在上述號稱5萬多的床位中,多數(八成)是屬於私人安養機構,且多數是小規模的安養機構。

 

一個令我憂心的問題是,未來老人安養床位將可能會有嚴重不足的問題。重要的是,老人人數快速增加(我粗估實際每年增加老人數約逾4萬人。這有明確的估計數字,不過暫時手邊無法查找,日後再補充)。

 

不但老人人數增加,而且,按照在不同期間的調查資料顯示,愈至晚近,有意願進住安養機構的老人比例愈高,也就意味著說,老人安養的需求愈增,包括床位的需求。而且,如果考慮到新老人通常子女數較少,很可能更需要靠機構安養。這會使需求增加的速度更快。

 

但是,近年台灣老人安養機構的容量並未有明顯增加。為什麼呢?一個可能原因是老人安養機構的評鑑標準日益提高或落實。而許多既有安養機構未必能符合評鑑要求。所以,既有機構很難擴充,而新機構也往往難產。一些可能有意投入老人安養事業者,於是心存觀望。

 

我憂心的是,再過幾年,老人安養的床位會出現嚴重不足的情形。須知,老人安養服務不是輕易可調整增加的,不只是床位的增加,還有相關服務人力與設施的增加。等到需求大幅超過供應,供需失衡的問題會很難解決。

 

也許有人會建議,老人安養仍然應該以家庭為主,對老人最適宜。事實上,情形確實也是如此,六成以上(目前約六成三)的老人是與子女同住。而居住在安養機構的老人佔全部老人人數的比例不到一成。問題是終究有些沒有子女,或子女實在無從與老人同住的情形。機構安養終究會佔有一定比例。而且,如上所述,這個比例是上升的趨勢。

 

如果官方管理機構不能大幅補助與輔助安養機構,卻又嚴格評鑑機構的品質,甚至懲罰嚴厲,將來,等到需求大幅增加而與實際供應量出現大幅缺口的時候,問題恐怕會陷入困境。

 

我標題所謂虛與實,指的是理想服務境界的追求與實際可能提供的服務品質間的落差。太過理想的要求,最後可能會使許多老人無法獲得必要的服務,而有些有心提供服務的人,也不敢於投入此項服務行業。這個問題可能遠比理想品質境界的實現來得迫切。問題是,兩者間的失衡(老人實質安養需求無法滿足與理想服務品質無法達到),並不能充分反映在官方的政策上。官方更多是先依法行政(品質要求),至於未來可能出現供需落差,那比較不是官員個人的當下責任問題,也就比較不必多去思考,或著無餘力關注。

 

台灣先前就已經因為少子化現象而造成學校教師員額的調整困難,「流浪教師」現象也因此而出現。未來還有學校必須退場的嚴峻問題。這些問題部分就是因為欠缺對供需失衡的結構面思考的結果。

 

事實上,最近,相關政府部門又要求從嚴核實老人照顧外傭的聘僱管理,也就是說,要僱請外傭的難度更增。這實際上也會增加機構安養老人的需求。但是,老人安養機構的增設卻有緩不濟急的危機。

 

我不是說我們不該強調服務品質,但是,「品質問題」與「供需失衡問題」,究竟何者應該優先照顧,也要考慮清楚。如果兩者並不能兼顧,必要的取捨為何,現在就應該檢討。

 

整體而言,我們的理想(務虛?)工程,是不是多了些呢?

 

 

PS:此處提供的部分數據資料仍然待考,稍後再做修正。請暫勿引用。在此表示歉意!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67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