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見獵心喜與哀衿勿喜:說胡忠信
2012/07/11 21:35:14瀏覽400|回應1|推薦6

名嘴胡忠信近日成為媒體紅人,因為他在林益世案件中砲火猛烈,而且言之鑿鑿,幾近明示吳副總統也涉案。

 

我不知道吳副總統究竟是否涉案。但是,我認為胡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胡早先向大家推薦過阿扁。他用他的健筆寫出〈台灣之子〉一書,極力凸顯阿扁的正面形象。最後,阿扁當選了總統。只是,阿扁的八年總統卻令人失望。而且,胡自己也在阿扁任期之末,持續嚴詞斥責阿扁。

 

馬之所以能當選第一任,胡多少也起了一些積極作用。雖然胡這些年來都不是國民黨的支持者,但是,他在馬競選第一任總統期間的言論,幾乎是明顯親藍挺馬。也因此,他當時遭到綠營與獨派的點名批判,有些人甚至直指他因為向扁求官不遂而走向反扁。我不知道這裡的真相究竟如何,但是,幾年下來,我的確懷疑,胡其實是個求官、有權力欲望的人。他的褒貶言論,與他的權力期望很難說沒有關聯。

 

當然,在馬競選第二任總統的時候,胡已經不再支持或偏向馬,倒是轉而猛烈批馬。現在,他更找到著力點,於是猛烈攻擊馬陣營,幾乎明示吳副總統涉及林益世的貪瀆案件。

 

我沒有理由去說胡應該站在什麼政治立場。我自己親藍挺馬,那只是我個人的選擇。但是,我認為胡恐怕有兩點可議之處。

 

首先,他的識人之明可能是有問題的。他先前挺扁,但是,扁其實操守有問題(對我而言,大方向也有問題)。胡自己也成為反扁大將。總之,胡向大眾推薦了不宜推薦的人。但是,他並沒有為此深自反省、道歉。如果馬總統真的也是有問題的領導者,那麼,胡在2008年的親馬言論顯示他是二度識人不明。

 

當然,胡可以完全撇清責任,說他只就扁、馬兩人的實際所為來討論,但不能為他們未來的行為負責。這一點,我認為其實終究還是有可議之處。尤其對政治人物,我們的確很難預測他們的未來表現。但是,如果自己未必能有充分的識人之明,那就應該言詞更謹慎,不宜輕率褒貶、推薦。如果我們總是擺出一副先知的姿態,告訴大眾應該如何抉擇,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而卻又常出差錯,事後又說自己不能對未來的事態發展負責。那麼,這樣的人其實不是肯負責任的人。真正肯負責的人,應該對未來的事情也負起責任,至少要保持高度的謹慎。

 

胡常喜歡用一些名言、經句來做道德批判,如此似可提高他自己的形象。但是,相對於那些抽象名言的高度,他卻又顯得太捲入具體的黨派立場。他先前挺扁,一度偏向親馬,然後又轉向反馬,甚至還以急先鋒的姿態來攻擊馬陣營。要攻擊也就罷了,他卻還顯出見獵心喜的姿態,好像他能抓到第一手的攻擊資料,非常興奮的樣子。

 

我不知道他的「第一手」資料究竟如何,是烏龍爆料,還是其來有自,但是,見獵心喜的姿態應該避免。

 

政府高官出現貪瀆情事,這種事情的確令人難過,也應該予以批判。但是,我還是覺得,對這種事情主要應該懷抱一種哀衿勿喜的姿態。當然,也應該更審慎一些。畢竟,資料的真實性是很重要的,因為資料的正負面影響都可能是非常鉅大的。

 

04年大選中剛發生兩顆子彈的槍擊案時,胡忠信也曾公開表示,有某情治高層打電話給他,透露了重要案情。只是,這個重要案情究竟是什麼,至今諱莫如深,兩顆子彈的案子,至今仍為懸案。那麼,他當初言之鑿鑿的情治高層電話內容究竟是什麼呢?還是,他只是想藉機凸顯自己的重要性?

 

現在,胡又好像掌握了什麼重要的資訊,說是明天就會發生「長崎原爆」,逼得吳副總統必須親自出馬辯白。

 

我還是要強調「見獵心喜」與「哀衿勿喜」態度的差別。見獵心喜比較是出於黨派之爭的狹隘心理,哀衿勿喜才是超然為國的態度。哀衿是因為見到國家的悲劇、看到人性的軟弱,而且,既是哀衿,哪裡還有什麼喜可言?

 

胡在爆料批判中顯現出一種興奮,也顯現一種自我膨脹的姿態。這是令我感覺遺憾的地方。胡終究有其高明之處,但是,從我看來,他似乎太著相了。

 

台灣的政治對立,實際使得許多事情的是非變得更模糊不清。我們喜歡進行切割、分你我,並試圖把一切的壞加之於對方,而對己方則不妨盡量粉飾、抹白,甚至歌頌。實際上,對立的雙方都是人,都有人性的軟弱。我們需要的是共同努力尋找最理性的、屬於總體結構面的問題答案。而不應該是切割後互相攻擊。一個內部對立、互相攻擊不已的國度,很難有樂觀的未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618425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
2012/07/12 06:07
一些異常矛盾的言論和行為時見,令人常感啼笑皆非,應不止於政治立場的對立,是很根本的中華民國認同問題,是嗎?這不欲認同的原因出於幻想海上烏托邦(就想脫離中華文化連根拔掉),或疑懼大陸(就不認中華民國人或中國人),尚有是大陸的本身也有分裂的疑懼所以大壓小的態度硬磞磞,讓臺灣心理矛盾無法定錨了,是嗎?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7-12 08:47 回覆:

我高度同意你所點出的問題根源:藍綠對立背後主要是統獨與中國認同問題。這個問題很難解,處處都會遇到矛盾的結。但是,各方卻又不肯暫時放下糾結,矛盾也就更加無解。

不過,就胡忠信這個人來說,我覺得他有屬於他個人的問題。依我的觀察,我覺得他似乎權力欲很重。但是,他自己卻又有個麻煩,就是喜歡自鳴清高。這樣一來,他很難討好政治人物。阿扁不用胡,很可能是扁周邊的人都不喜歡胡之故。喜歡自鳴清高的人,通常很少朋友。如果自鳴清高而無欲,倒也沒事。但是,如果有欲望而又喜歡擺出清高的姿態,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