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為文告贏了黃春明
2012/04/05 11:12:04瀏覽249|回應0|推薦3

媒體報導:成大台文所副教授蔣為文去年參加作家黃春明演講會,因彼此對台語文寫作觀點不同,言語發生爭執,蔣指控黃罵他髒話,台南地院昨依公然侮辱罪,判處黃罰金一萬元,但宣告緩刑兩年。

 

總之,成大教授蔣為文告贏了黃春明。不過,文壇有許多人為黃春明抱不平。而蔣則繼續堅持其主張台文的立場,反譏罵他的那些文壇人士「見笑」,並稱願意以一對三,同時與黃春明、陳芳明、與張大春進行辯論。

 

看到蔣這樣的言行,我心中有著深沈的難過。

 

對於蔣推動台灣語文的主張,其實我沒有太多的意見。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出發,發展臺灣自身的語文並無不可(雖然可能因此而有不同的得失)。但是,將台灣語文做極為狹隘的定義,強烈排除定義外的語文,甚至排除實際已存在的優秀本土作品,很可能會是一種災難。而且,將使用特定的台灣語文一事上綱為絕對價值,則我更覺得礙難同意。

 

但是,蔣為文顯然沾沾自喜,似乎覺得唯有他掌握了絕對的價值真理,誰要與他立場不同,誰就該被鄙視。

 

有人強調黃春明之所以會對蔣口出髒話,是因為被蔣責罵「可恥」所激怒。蔣卻說:是黃「一直講台語不需要書寫的問題,他才被激怒」。

 

上述的兩種激怒,其實並不對稱。黃只是在提出一個一般性的理念,並沒有攻擊性,更不是針對特定個人進行攻擊。而蔣罵黃「可恥」,卻是針對特定個人進行攻擊。兩者怎麼能等同而視?

 

我沒有興趣太絞纏在對蔣為文個人言行的討論上。我對他個人沒有討論興趣。蔣的作為,我認為與先前的教育部主秘莊國榮其實類似。他們把戲演過頭了。而且,他們對自己所演出的戲的意義掌握得並不好。

我比較想表達一種很深的遺憾感覺,遺憾台灣有一種「去中」、「反中」的情緒。台灣之所以會有許多人把「台獨」當成絕對價值,把發展一種明顯有別於中文的台灣語文當做絕對價值,背後都出於那種「去中」、「反中」的情緒。

 

我不是說「去中」、「反中」的情緒完全沒道理。這種情緒的生成其實還頗為自然、頗有歷史的與現實的情境可解釋性。只是,從這種情緒出發,是否就當然該使「台獨」、「去中文」的主張變成絕對價值卻大有商榷餘地。

 

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很多奇怪的現象。譬如莊國榮公開用「很娘」、「小孬孬」來批評馬總統;像黃芳彥堅決拒絕吐實關於阿珍是否收受SOGO禮券,而說:「還有比誠實更高的價值」;又好比說,李遠哲無論如何都要挺綠,即使他挺扁而後來看到了扁的所作所為。還有像蘇益仁教授,直到此刻還是認為,扁的問題只是太重人情,以致陷入人情的陷阱。還有,李登輝在當了國民黨主席多年以後,卻對國民黨敵視一至於斯,對中國敵視如斯。

 

我無法理解這些人、這些事。要理解似乎只有一種方式,就是理解這些人內心裡的「去中」、「反中」,甚至「仇中」的情緒。這也許已經是一種「情結」,而不只是情緒。當去中、反中成為一種情結、一種絕對價值,那麼,這些奇怪的言行才可被理解。

 

只是,當情緒太過強烈,當情緒已經變成情結,而且是許多人共同的情結,當基於情緒而形成的觀點已經成為絕對價值或絕對真理,他們所秉持的真理或價值其實已經失去客觀依託。只是,他們的心靈已經沒有了跳出自己來看自己的反省空間。

 

問題是如何才能喚回他們的心靈反省空間呢?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29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