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裡深處的聲音?
2011/07/09 23:58:34瀏覽699|回應2|推薦6

最近女神卡卡旋風掃來臺灣。媒體不斷介紹卡卡的軼事。我注意到她的歌詞裡有一句是:‘I want to be free and I want to be me.’。稍後,一位大學校長演講,也特別討論到「做自己」這個主張。這位校長說,要做自己,首先要聽自己心裡深處的聲音。

我認為這位校長的說法很有道理,但是恐怕交代得並不夠完整。為什麼要傾聽心裡深處的聲音?為什麼傾聽心裡深處的聲音就可以做自己?心裡深處的聲音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受社會學觀點的影響甚深,我對什麼是「做自己」,其實認為那是無法理解的概念。

容我試著討論什麼是「心裡深處的聲音」。什麼來源的聲音才算是心裡深處的聲音,才代表真正的自我?

我不認為這些問題能有簡單的答案。對許多人而言,什麼才算是「心裡深處」的聲音恐怕都很難確定。譬如說,我們可能隨時都想到享樂、想到物欲的滿足,但是這就是我們心裡深處的聲音嗎?

按著佛洛伊德的觀點,人的「本我」可能會發出要求的聲音,也就是作為生物個體的慾望的聲音。這個聲音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可能會愈來愈大聲,愈來愈支配我們所謂的心裡深處。按著這個聲音,我們可能會告訴自己:我要性、我要享樂、我要慾望得到滿足。如果我們讓自己得到了這些滿足,或至少是朝向滿足這些來行事,我們是否就是在做自己呢?

我以為未必是。因為這時候,「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作為禽獸,就是’to be me’,就是很有自我嗎?這不是更受到生物規則制約的狀態嗎?再拿卡卡來說,她雖然事業有成,名聲遠播,但其實內心並不平靜。她曾哭著說:她有時候覺得,她還是當年讀高中時的那個「遜咖」。

當然,如果人們像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裡的李慕白與俞秀蓮那樣,明明愛極了,就為了一個虛有其名的婚姻名份,生生阻斷了兩人的愛情。那麼,我寧願他們更多聽從自己內心的本我的聲音。在那一刻,如果聽從本我、做自己,確有值得肯定的意義。

但是,在我們這個時代,聽從本我是否還有這樣積極的意義,比較可疑。

再說,如果心裡深處的聲音未必就是指本我的聲音,還可以是什麼聲音呢?其次最可能的或許就是「超我」的聲音吧,也就是社會規範或宗教倫理所形塑的超我的聲音。

可能正是這個發自社會規範的聲音,讓李慕白與俞秀蓮再怎麼彼此相愛,終究不敢逾越禮法,不敢坦蕩相愛、結合。但是,這就是我們應該依循的行為準則嗎?這就是真正的自我嗎?這樣就是’to be me’,就是在做我們自己嗎?這樣的我是否也是殘缺的?甚至不是真我?

馬克思提出「全人」(whole man)的概念,要讓人獲得完全的解放,這種完全的解放,意指人的多方面的潛能的充分發揮與多方面興趣的滿足。

「全人」的概念能不能作為人心裡深處的聲音自然發出?成為一種內心強有力的召喚?

事實上看來不太可能。人們在生命的很早期恐怕就已經接受社會化的薰陶,就可能開始壓抑自己的部分慾望與潛能。而這樣的壓抑,很可能使人失去潛能與興趣。更糟的是,本我與社會形塑的超我的搓揉結果,人的自我可能早已經扭曲。最糟的可能是像魯迅筆下的阿Q,那種人既不是單純本我的產物,卻也不是單純社會文化的產物。它可能正是本我與社會我結合作用下的扭曲產品。

如何突破這種被扭曲的狀態?通過「人性解放」能讓人達到這種「全人」的理想境界嗎?心裡深處的聲音能通過人性解放而達到與全人理想契合的境界,並促成全人的實現嗎?

實際上,心裡深處的聲音可能是分歧的、自相矛盾的,甚至是劇烈鬥爭的狀態。也或者,心裡深處的聲音已經就是一種被扭曲的狀態。總之,我們可能聽不見心裡深處的聲音,而更容易聽到的是表象的呼聲;或者,我們心裡一片紛擾喧鬧,根本聽不清是些什麼聲音。也或者,我們只聽到已經被扭曲了的心聲。

我們要做自己,但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對我而言,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如果有,唯一較接近的可能答案是某種內心統一的境界,這可能是一種修練或信仰的結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可能聽不見真正心裡深處的聲音。這個境界很可能不同於馬克思的「全人」概念,而是通過特殊修練或宗教信仰才能昇華達成的境界。

我以為,必須通過某種信仰,或某種身心修練(這兩者未必互斥),人的內在才能獲得高度的統一,一種和諧的、昇華的統一狀態。儒教與耶教都可能有近似的統一而昇華的境界。這時候,心裡深處的聲音或許才能夠告訴我們怎麼做真正的自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5410156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
2011/07/10 08:32

這是個好探入的題目。

"心裡深處的聲音",這本是模糊的述句吧。正如慕陶老師指的本我自我超我細作再剖便有分辨了,何況時有本我社會我的扭曲。似乎,肯定這內向意識的就這樣因人而異而別內涵:

一些人偏向意味解除社會和傳統束縛,任性自由;不過,有這樣強的內在意識者,必仍有聰明辨別着法律有界線,以及會在乎他所在意的人或社羣的一些意願。

慕德者的知覺傾向理想美德的關注形成內求吧。

有宗教信仰或比類宗教信仰似的虔誠切慕美善情操者的內識又有另外的知覺和體驗。而像蘇格拉底那樣真的聽見"微聲"的,屬於特殊神秘經驗了,非外人所能探知,但憑他是否表裡如一和隨時隨地前後一致信任了;到此,該是達到文章末指說的內在和諧統一,一個不囿於世俗的昇華心靈,一個美好境界。 若像佛理境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屬一份無執無罣礙的自在心境,乃源透視和跳脫人欲世態之後所臻達的澄明吧,到底立足是在美善的意願吧,仍是有立點:絕肯定有"佛本心"這回事,有這樣的"真",不是虛無的或全無抉擇的呢。

這內在,慕陶老師提及"儒教"和"耶教",想是側重其感化與教化說。必也有此體驗才肯定的啊。

無論如何,肯定人有內覺向美善的可能,這份內在體驗持得夠久,人對外在人事境的變化就愈安素泰然,處變不驚,"無所住"的。不過,要是外在的驚濤駭浪不斷,終或有難熬的考磨試煉。在我個人的體驗卻是靠心"知"上帝才過得來,驀然回首隨年歷而愈覺是有引導,而萬事的出發點亦隨年歴而知那是基督精神的聖愛(近說人間大愛)。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絕對的自由意志不存在
2011/07/10 03:59
格主的這篇文章正好呼應你之前的那篇「簡單與複雜」。I want to be free and I want to be me 簡單易懂,押韻好記;但是再往下刨一層,什麼是 free,什麼是 me,就像格主分析的,並不是大家直觀上所認為的那麼顯淺易懂。
我並不認為人有所謂的「自由意志」,或者說是「絕對的」(或真正的)自由意志;不加上「絕對」或「真正」,總有人要反駁「我的選擇明明就是我自己做出的,為什麼不是自由意志」;理由當然格主已經說明得非常清楚。曾經,金剛經裡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讓我想到自由意志或許有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