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大陸高鐵之網路爭議:一種反省派的意見
2010/02/09 14:34:27瀏覽1198|回應2|推薦3

最近因為中國大陸武廣高鐵與鄭西高鐵開通後相繼出現一些狀況,網路上也出現相關爭議。一方趁機痛批大陸高鐵,譬如有人說:「不顧日本警告,中國高鐵開通就出大故障」;又說:「看來日本還是有先見之明,看到中國猛吹CRH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卻不戳穿,就是料到照中國亂搞的手法遲早會出大車禍砸了日本新幹線的招牌」,並表示:「日本新幹線營運40年不曾出過人命」。持上述意見者,我們或可歸之為「批中派」。概括言之,所謂「批中派」主要是對中國持否定的評價,並持續批評、反對中國的各方面表現。

與此相對,另一方或可稱為「護中派」,是站在對中國(最近)的表現或成就給予讚揚或肯定評價,或為之辯護的立場。在面對批中派對大陸高鐵提出的批評時,護中派就拿出日本新幹線最近發生的問題與最近豐田汽車回收的問題來反嗆。

關於中國事務,上述「批中」、「護中」兩種立場可能代表網路上的主流意見。但是,我想嘗試提倡一種「反省派」的立場。且容我繼續就大陸高鐵之網路爭議,談談我的一些複雜想法,並藉此闡明我所謂「反省派」的主張。

首先,我對部分比較極端的批中派的最大不滿就是他們批評時所持的基本立場或心態。如果批中(揚日)的主張是出於日本人,我雖然還是可能覺得不滿,但還不至於感覺痛心。但是,如果這些人是中國人,或至少是華人,卻總是在看到中國的負面現象時就見獵心喜,總要趁機對中國譏諷、嘲罵一番,而對日本則總是表達欣羨、瑜揚之情,這會讓我覺得非常痛心。

許多強烈批中派可能是台灣的獨派,對中國存著極負面的認知與評價。譬如李登輝似乎就抱著強烈的批中心態。李登輝很早就曾預言,中國可能會在六、七年內分裂成幾大塊。只不過,他的預言顯然錯了,表示他對中國的了解也出了錯。這可能是持批中想法的人士應該要注意的問題。

撇開這一面,我更想與另外一些護中派做更多的對話。簡言之,這是愛之深,責之切。

這些年,中國大陸建了不少鐵路,尤其晚近的高鐵。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建設。許多中國人因此感覺欣慰,甚至自豪,從而發出不少豪語,也對台灣晚近的情況做出了尖銳的、嘲諷性的批評。

我對中國大陸晚近的進步也感覺欣慰。畢竟我也期望中國能有快速的發展、進步。而晚近中國的諸多建設,我也確實感覺佩服。但是,我心中還是有很深的隱憂。對於部分人因為中國大陸晚近的一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心理,我也不太以為然。就近期中國大陸快速的高鐵建設來說,說實話,我有些不放心。我對相關科技專業外行,但是,大陸高鐵的發展太快了。台灣建一條高鐵,花了許多力氣、許多時間,營運後還是出了不少狀況。大陸在非常短時間內,建造了那麼長的、多條的高鐵。怎麼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那麼多人才,怎麼克服那麼多困難?如果這些人才這麼快就可以培養出來,困難這麼快就能克服,那麼過去多少年都幹什麼去了?

總之,太快速的、近乎奇蹟式的發展,讓我直覺有點擔心裡頭潛藏著問題。我們知道,當年中國大陸搞人民公社,曾報導畝產二萬斤,過度美好的成果報導誤導了後面的重大決策,帶來後續慘重的後果。再往前,當李鴻章建置了南、北洋艦隊後,部分中國人也曾沾沾自喜,覺得中國可以勢壓日本,從而又引出甲午敗戰。這些前車之鑑,中國人千萬不可輕易忘懷。

所以,對於上述批中派所提出的批評,客觀上我認為有可參考的價值。也就是說,其中有些中國方面所謂技術突破,可能被誇大了,其中可能有灌水的成份。不只如此,在某些施工過程中,有沒有偷工減料或疏失,以致將來可能釀成災害,我也並不完全樂觀。我不是說批中派的說法一定就是對的,就是客觀的事實描述,但是,態度上我們是應該謹慎注意可能發生的問題。

當然,我承認上述說法主要是出於我的印象式判斷。也就是說,我基於對一般中國人的「紀律」、「自律」、「工作敬業」態度的質疑,而對眼前所見的中國的成就,心存隱憂,擔心其中有些不盡不實。

在此,我和批中派的意見有同有異。我對建設品質的看法,也有些疑慮。或者說,關於對中國高鐵建設的評價,我是站在批中派與護中派之間。但是,我不同於批中派的主要是在我的基本立場、出發點。我比較是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而不是樂於找到可資譏嘲的議題。

面對批評,護中派或許可以拿日本的一些問題反嗆回去。不過,我建議這種做法還是要適可而止。也就是說,與其回嗆,不如更多些反躬自省。簡單說,我也認為,在工作的敬業、自律上,一般中國人的表現是不如日本人。即使日本人也會有些差錯,但是程度上的差異確實存在。這種差異也許逐漸在減小,但是,我認為短期內並不會完全消失。所以,我認為中國人應該在這方面痛定思痛,努力檢討、改進。

當我提出上述看法時,我對台灣又如何定位呢?廣義而言,我還是將台灣看成至少是文化中國的一部分,也有一般中國文化成員的缺點。不過,我偏向認為,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台灣人在工作的敬業、自律態度上,平均優於大陸人。不過,這種差異可能也在漸漸消失中。總之,我無意誇吹台灣人相對於大陸人的優越性。那中間即使有差異,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改進的空間都還大得很。

在此,可能值得提到一樁曾經有過的爭議。就是當我提出我認為一般中國人的敬業、自律習性不足的問題時,曾被網友嚴詞批駁。我並不反對大家來表示不同看法,或提出批評我的意見。我的看法並不是嚴謹研究後的確定結論,但是,我期待的是,不要只是簡單否定我的看法後就結束了討論。討論應該才開始。大家應該正視這個問題,嚴謹以待。

中國人是不是比較欠缺自律習性,特別是在公領域裡、在工作場合?又,這個問題是否與中國的人本主義精神有關?如果是,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及檢討、改進中國的人本主義精神內涵?這些,正是所謂「反省派」可以深入檢討、探究的問題。而我也很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同志、同好。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765098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爭的事實 ?
2010/03/05 12:18
武廣高鐵 世界最快 ? 西藏 高鐵 世界最高 ?

不爭的事實 ?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一點
2010/02/10 00:11
中國人本精神的大毛病是自律不足,影響守法和公德。還有的是,容易自我膨脹吧,例如自誇成就,自傲見解,誇口經歷、出身、認識重要人物、屋居物質等等,相當於林語堂先生說的 "好面子"。為光耀門眉或自我陶醉或因此利上加利吧,這樣容易釀成浮誇不實;底裡可能其實是個人覺得浮生安全感不夠,於是加以掩飾或誇實,去搏取他人的重視呢。而,這底裡的安全感不足也不全是因為自信不足所引起,也許是一個世紀的紛亂動盪生存不易的感受強烈相互感染又代代累積使得人間互信有疑吧,也許也是精神只能托於塵世掙扎之外的山水或文藝或嗜好興趣而無"超越界"體驗的安然吧,即使托於佛道卻又離塵太遠,回到實質生活的塵世那份不夠安全還是會作祟。以上只是說起想起的聊聊,說不上研究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