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為劉曉波說幾句話
2010/01/22 13:15:29瀏覽416|回應0|推薦4

(由於我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處理不好,搞得自己昏頭轉向,有些無力關注劉曉波的事。不過,終究覺得,不為他說幾句話,作為知識份子將良心難安。當然,話說了,又能怎麼樣?想想也實在很無奈。不過,終究該說的話還是要說出來才好。)

我曾在網上談過幾次劉曉波。簡單說,對他的一些文化主張,我有不盡相同的意見。不過,我還是要對他表示極高的敬意。我認為他是一位可敬的思想家,是對中國文化有深度反省能力的思想家。

他因為提出零八憲章草案而被逮捕,現在被判刑11年。

嚴格說,我不知道他的憲章草案內容與提出時機是否合宜。對我而言,中國的事太難。胡主席說,中國將在2050年成為富強而民主的國度。有人批評認為民主化的時間點太遲。悲觀如我的人則認為,如果真能如胡主席所說,中國在2050年時確實能成為穩固的富強而民主的國度,我就已經覺得那是極偉大的成就,也已經太讓人欣慰了。

我之所以會覺得這已經是極偉大的成就,因為我覺得那是極艱難的工程,要經過極大的努力奮鬥。

為什麼是極困難的工程?因為如果不難,中國應該早已經實現這些願望。我與許多朋友的一個不同看法在於:我認為已經有許多人曾經為使中國進步而努力。但是,中國卻是遲遲難有令人滿意的進步。中國進步遲緩,不是因為大家沒有要進步的意願,也不是大家不願意為進步而努力。對我而言,一個古老而龐大的中國要改變,而且是朝著「正確」的方向改變,難度本來就非常高,高到超出許多人的想像。

我認為,許多人太把中國進步的遲緩歸咎於少數政治領導者,認為是他們腐敗、無能、自私、貪婪...。

這是不是問題的一部分呢?也許是。但是我認為那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我認為政治領導人比我們一般人都要有能力,甚至有道德、有理想。而且,他們也確實都曾為中國的進步做出努力。包括許多人曾經痛罵、痛恨的一些政治領導人,包括像老蔣、老毛等人,我都認為他們確實曾經為此做出努力。我甚至認為,像汪精衛、陳炯明這種被正史所嚴厲批判的人,也都曾為中國付出心力。即使是四人幫,也未必不曾為中國的進步而努力。把問題歸結為政治領導人的問題,我以為是人民大眾自己的卸責行為,並且使真正應有的改革施力方向被偏離、誤導。

那麼,問題究竟何在呢?我試將問題歸結到兩方面,一是傳統中國社會(包括政治、經濟...等在內)結構性質的問題,一是對中國問題性質與應改革方向與程序的認知問題。兩個問題都不易釐清。我其實也無力釐清。一時間也無法做比較詳細的縷述。我此刻只能簡單指出,僅僅是由於人們對問題性質與應改革方向、程序的認知的差異,就造成了彼此嚴重的衝突與因此而導致的進步遲緩。

想到這一點,就讓我至感痛心、遺憾。

中國人必須有更多的理性與更多的包容。尋找出路是件艱難的工作,不是簡單就有答案的。也因此,別人提出的不同的出路答案,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尊重,盡量避免直接的否定與攻擊,避免情緒化地堅持自己認定的模式。網路上的討論,就已經顯示了這種否定與攻擊的反應模式。這種模式,當然不只是出現在網路的討論上,網路上的爭吵所反映的思維與價值的歧異、矛盾、對立,實際上就是中國近代的政治衝突形式的一面。

劉曉波提出憲章草案,因為他認為這有利於中國的進步。

從方向上說,我高度同意他的主張,我比較不確定的,是程序面的問題。因為我也知道,維持中國目前政權的穩定,對於中國的持續發展(包括經濟的發展,與主要因經濟而衍生的其他面向的發展)非常重要。如果因為像台灣這樣搞自由、民主,導致政治失去穩定性,影響其他各方面的發展,對中國未必是好事。

當然,上述說法隱含一種判斷,就是中國目前仍然難以承受比較高度的民主化、自由化。這個判斷正確嗎?這恐怕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只有不斷在實踐中試誤、摸索、尋找。

嚴格說,中國必須不斷嘗試走向民主化與自由化。這種努力不能真正停頓,真停頓了,中國恐怕就糟了。比較好的情況是:中國能穩健而微幅地朝向民主化與自由化走下去。不僅是微幅,當然也要審慎、理性。不是所有的自由化、民主化都是好的改變。這應該是具備顯微手術的精準度的改變。因為錯誤的代價太大。

中國不要再有革命烈士。中國社會要內在的生發出改革的力量。改革的力量與中國的主流勢力要能統合,主流勢力常與改革勢力對衝,這是近代中國的不幸。

回到對劉曉波個人的對待。我誠懇盼望,中國社會能包容他,能肯定他的用心與努力。11年的徒刑絕對不是他該得到的對待。他應該得到的是普遍中國人對他的尊重。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71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