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總統的大方向、大原則
2010/01/05 23:10:30瀏覽443|回應4|推薦5

由於我一再表示肯定馬總統的大方向、大原則,於是就有人追問我:馬總統的大方向是什麼呢?是「不統不獨不武」嗎?

嚴格來說,我當然並不適合就馬總統的作為做太多的解釋,這是只有當事人或他的身邊親近人士才適合做的事。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作為觀察者,也不妨大膽地、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去嘗試把握他人行動背後的意圖、方向與原則等。有時候,這連當事人都未必能說得清楚,反之,旁人倒有可能旁觀者清。總之,嘗試理解他人的行動亦有其必要性與積極意義。尤其身為總統者的行動,更因為必須訴諸公民審議,也就更需要大家去解讀、透視他的行動。

回到馬總統的大方向、大原則的問題,那究竟是什麼呢?是「不統不獨不武」嗎?說實話,竭盡我的智慮,仍然很猶豫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說是、說否好像都不對。

如果我說是,我所說的馬總統大方向就是「不統不獨不武」,那麼,網友們大概會紛紛表示不以為然,因為這個方向好像不夠積極、不夠前瞻,說是大方向,似乎太抬舉它了。

但如果我說不是,那麼馬總統的大方向又是什麼呢?我所具體提到的主要不也就是這些嗎?

「不統不獨不武」的確是重要的國家政策方向,不過,它很可能只是短期的方向,而談不上是遠大的、積極的國家發展方向。不過,我以為這「方向」背後涵蘊的原則也許更值得我們多所著墨。

「不統不獨不武」實際上包含著和平主義,也包含著相對於(衝突中的)國家認同問題的擱置處理與對實際民生福祉的較多的關心。對這些原則的堅持,實際上也是政策抉擇時的一組取向(orientations)。這些原則取向可能更重要,更值得被凸顯。如果我們把這些原則取向說是「大方向」,或許也說得過去。所以,就此而言,大方向未必是「不統不獨不武」,而更可能是它們後面的原則取向。

如果以上的解讀不算太離譜,其中,和平主義與對民生福祉的關心原則,我猜想大家是不太會有異議的。也就是說,大家應該會同意馬總統的態度。問題大概在於國家認同與定位問題是否可暫時擱置。

對於最後面這個問題,重點可能在於國家認同與定位問題仍然有爭議,而且即使爭議解決,實際操作過程也還是必須謹慎、漸進。

不少藍營朋友對於馬總統的「不統」很有意見。這些人中大概不少人認為:不急統可以,但是至少可以宣布「終極統一」的原則嘛。

終極統一原則是否正確、是否應該在此刻公開宣佈,依我看,目前至少在臺灣是還有爭議。臺灣的綠營或獨派人士顯然視統一為臺灣的大災難。

統一究竟是不是臺灣的大災難呢?我當然不敢說我知道、我能預見事態的發展。不過,我可以試著做如下的一番解析。

最簡單說,漸進的、有充裕準備的統一應該比急切、倉促的統一要穩妥,比較可能少犯些錯,少些過程中的傷害。

如果兩岸的各方面發展愈趨同質,統一也就愈能水到渠成,也就會少些無謂的摩擦、衝突。如果各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差異,衝突的可能性自然會比較大。部分台灣人多少會擔心,由於統一,使台灣人的經濟倒退。雖然這種心理談不上多麼高貴,但卻是很自然,恐怕很多台灣人不自覺地就會存著這份顧慮。中國大陸的經濟,近年發展甚速,也逐漸減少兩岸經濟上的差異。這對統一而言,當然是一項利多。不過,兩岸政治民主化發展上的差異,仍然形成一道鴻溝,阻礙統一的進程。許多大陸人對此不滿,認為民主化未必有什麼好,或有什麼重要性。當然,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在於人的主體性的開展,而經歷過這種主體性開展經驗的人,可能難以忍受倒退、收縮。這種心理,可能連一般台灣人自己也未必能清楚說出,但是,我相信它實際深深影響台灣人的統獨偏好。統一可能意味著對主體性的壓縮。從而,抗拒統一的心理就變成很普遍。抗拒的心理也就易於演成衝突。

兩岸的多數人愈理性、節制、包容、善意、尊重異己,就愈不會在統一時造成衝突。反之,如果大家都還是很情緒化、彼此沒有包容、尊重,行為少節制,就很容易在過程中累積仇怨,甚至爆發衝突。想想看,即使是結婚,夫妻雙方也常在過程中發生紛爭,何況是兩個龐大的、內在仍有高度歧異性的集體的合一。

我們看到兩德統一了。雖然統一後雙方的人抱怨頗多,但我認為德國人已經展現了了不起的理性與自制力。從而,才沒有在統一過程中爆發劇烈衝突,整個國家還能順暢運作。兩岸的人能不能有這樣的理性與自制力?還有待考驗。只是,如果我們不能通過考驗,問題絕不只是一紙難看的成績單,而可能是慘烈的流血殺戮或嚴酷的宰制。 

最後,國際因素也必須考慮進來。如果國際間的氣氛是鼓勵、樂見兩岸統一,沒有人掣肘、做手腳,那麼,統一當然也就比較平順。反之,也容易出問題。以現況看,美、日似乎都不樂見兩岸統一。從而,他們會採取什麼方式來阻撓統一,也就值得關切。貿然而行,可能發生預料之外的傷害。 

以上的討論當然不是什麼權威的解析,不過應該還算言之成理,也意味著急統可能不是好的策略。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先確立終極統一的長遠目標呢?對此,我個人並不反對。但是,考慮到眾多台灣獨派的心聲,還有台灣未來世代可能有的不同想法,我也贊成暫時不提出這樣的政策。反正事情還不急,急也急不來,幹什麼要先自找麻煩呢? 

急切的唯一理由大概是大陸方面的壓力,包括中共政府與大陸人民的雙重期望壓力。 

不過,我希望大陸人對此能多些包容、理解。一方面,事緩則圓的原則依然值得依循;另方面,大陸自身目前也需要專注於經濟與內部政治的發展。甚至,對大陸的國際政治發展來說,也不宜過度對台灣施壓,以免引他人疑慮。再說,如果中國大陸有足夠的信心,也就不必擔心台灣真的獨立,逃出中國的掌控。中國大陸的自信應該是愈來愈強大才對。 

總之,在以上的考量下,兩岸都沒有什麼強大的理由必須現在急著談統一。那麼,何妨多尊重綠營的主張?多尊重台灣未來世代的想法?暫時不談統,給未來的兩岸發展更大的空間。 

綜上所述,目前的不統不獨政策,難道不應該?暫時的擱置這個議題難道真是絕不可忍? 

在統獨議題存在有矛盾、爭議的情形下,暫時不討論,先求其他方面的發展,這樣的發展原則取向,為什麼不能被接受? 

我以為泛藍中的部分人士多少有些氣浮,覺得藍營既得到這麼多的總統選票,就應該朝統一的方向邁進。但是,我以為當初的總統選票未必都是出於對統一的支持,而有很多是對綠營操守與經濟政策的不滿。如果這個推想合理,那麼藍營想在統一這件事上快意行事,恐怕得非常慎重。 

當代的「審議民主」政治理論,不太強調多數決,而試圖通過理性討論,產生更廣大、深層的共識,然後再依此行事。這種原則,在統獨議題上又何嘗不然? 

馬總統「不統不獨不武」主張的背後原則的取向,才是真正的大方向。當然,馬總統行事的原則不只如上所述,還包括堅持立法、司法獨立於行政權,堅持清廉操守等,這些原則的取向,我以為都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人們可能期望太過,卻忽略了台灣已經建立的民主、法治的珍貴價值及其維護的重要。至於大家所詬病的馬政府行政效能問題,其實也不是不可改善。我們試想,就算是劉備型的溫吞領導人,也還是能展現團隊效能,開創新局。只要國人同心協力,何期事業不成。反之,希特勒、拿破崙雖然能快速展現高度行政效能,卻把國家陷入最大的危境。從這些例子看,我們實不宜太狹隘、短視地期待政府展現效能,而不妨更關注國家大方向、大原則的選擇與堅持。 

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中共政權陷入極大的危機中,危機當然部分是來自中共政權自身的缺陷。當時對中共政權的批判聲浪,真的幾乎使中共政權滅頂。這時候,鄧小平要他的團隊頂下去、撐過去。終於,中共政權撐過了危機,建立了今天的經濟繁榮、國家強大的局面。現在,中國人對於當時的「頂下去」的主張該怎麼看呢?是不是該肯定當時的「頂下去」的決策? 

此刻,馬政府陷入了 極大的危機中,我也期望他能頂下去。頂過去以後,盼我們能看到青天再現。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658319

 回應文章

威權復辟 肇始於教育
教育部淪國防部C咖軍人回收筒 .自肥養老場.違憲威權
2010/01/20 16:56
威權肇始豢養校園東廠(軍訓處/教官、校安人員閑肥貓群)監控校園著手
謀財害命肥貓群、教育部最大黑幫、特權,排擠員工失業憂鬱症,甚至欲自殺!
以王福林為首的軍訓處是謀財害命的集團?軍訓處本質禍國殃民,以詐術偽造選舉民冊及私校教官補助款挾民意代表、私校校長,違反校園民主、教育專業敗德之行,下地獄也不足惋惜!校安人員排擠多少原有工作的弱勢百姓!造成他/她們失業憂鬱症! 甚至瀕臨自殺!若是如此!則是狗官該下地獄 !若無我下地獄!
馬統專制自豢養校園東廠、監控校園,反教育專業、逆校園民主,洞悉威權心!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為春泥更護花!」,人民以選票重拳教訓陳水扁,期許準備好了的馬英九能綿延台灣子孫福祉;但是所見到的卻是背離民意、葬送台灣,豈苦民所苦,更加劇人民憂慮子孫前途?由其子孫、親屬都是外國人,不難質疑對台灣真情假意?缺乏台灣為人父母願為子女犧牲生命同理心和決心?
卅年的黃復興黨員憶及:馬政府就任信誓旦旦捍衛主權!然所見竟是”懼國旗恐共、媚共症”。成功大學在國際人權日與天津大學同學演講「人權&外交」收禮堂國旗、屢次江陳會強制沒收國旗及國旗雨傘、中國的教育考察團到嘉義高中進行學術交流時教官收學校國旗事件、樹德家商迎接大陸姊妹校大連民族學院把國旗和國父遺像遮蔽等等枚不勝舉…,這些背後代表郝龍斌、蔣孝炎、軍訓教官、警察等均具深藍背景;女學生在釜山參加韓語演講比賽上亮出中華民國國旗險遭陸生圍毆;學生加拿大舉辦的國際技能競賽國旗及連縫上國旗的西裝也被勞委會要求棄掉。這些族群升旗時升旗時最道貌岸然,甚至糾責別人不莊重、不愛國。馬總統宣佈,為迎接中華民國建國一百週年成立建國百年籌備委員會,要規劃一整年的慶祝活動,令人質疑是否是終結中華民國忌日?這種辦家家酒傷心活動不辦也罷,省下經費可以救助弱勢族群、挹注健保費!
中華文化優美、大陸河山錦繡,但是台灣民主自由更足珍貴。夏威夷卡美哈美哈王朝將經濟產業依賴美國,最後導致滅亡命運,所幸是歸屬自由富庶美國。馬總統即步上後塵?以中國共產黨一黨專制,俟統一台灣,屆時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華人民主所寄聖地、港澳民主、大陸民主演化均隨之灰飛煙滅!誓死捍衛黨國的深藍國人,現處諸葛亮「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游於鼎,亡不夕矣。」之境!
屆時依中共國防法第七章第四十二條第三項男女中學生寒暑假實施「到部隊進行短期培訓」,男女大學生寒暑假實施「由部隊統一代訓」、「分散訓練」,男生義務兵3年後解放軍為後備兵力,全台男女生重新軍訓、服役!馬總統美國子孫呢?
前朝政府柔性仁慈教官文職化政策,是落實教育專業、導師責任制、校園民主,永續教育福祉有長遠影響。然馬總統專制自教育著手,國慶日動員學生排字幕,擴編軍政校園監控校園。髮禁解除,教官工作量少7成,高中軍訓教官教官鐘點即將降至約5節/週,不包括零鐘點/週的主任教官及生輔組長,故現階段教官悠閑外務多,人手一張校安偽證書及野雞碩士!(中等學校藝能、通識老師基本鐘點數18節/週,兼導師為14節/週;然全國高中職校寒暑假,學生都上輔導課、技能訓練等活動,各校常態至多1-2位教官,其餘均放寒暑假,即知教官形式、樣板文化!)。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樣遠見
2010/01/12 23:26

這篇卜向化先生的 [臺灣最後的機會],與慕陶老師想法相近:

http://blog.chinatimes.com/cdl/archive/2010/01/12/463689.html#FeedBack

臺灣最後的機會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理智之必要
2010/01/08 22:21

也許這次爭權的選舉過後,大家較能冷靜下來,不再訴諸情緒,理智地看世界看遠方,思考困局裡的務實。

上帝既給人能思考的腦袋和自由意志,人類的境遇和前進,就必須自己負責啊!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佩服分析
2010/01/07 21:48

慕陶老師抽絲剝繭,客觀分析兩岸情勢及彼此應持的謹慎步調;推想馬總統遠瞻的政策原則,實在又視野遠闊,讀者敬佩!尚佩服行文冷靜穩蘊的語調。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0-01-08 00:42 回覆:

謝謝愷悅網友!能得到你的肯定,衷心感激。

在網路上寫了不少篇幅,嘗試為馬總統做出辯護。不過,也遭了不少的批評,甚至詈罵。最近的批評是認為我不該為了護馬,寧犧牲台灣。

我當然為自己做了辯護。我說問題在我和他的判斷有出入,我擔心我們民眾的作為就像明末朝廷那樣,把守邊的熊廷弼、袁崇煥一個個撤了、殺了,自毀了長城,也斷送了國家的命脈。

當然,南方碩的看法不同,他認為馬就像是那個昏庸、自戀的崇禎帝,甚至比之還不如。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南方碩的震撼療法,還是他真覺得馬總統一無是處,因此要逼他下台。即使是前者,我也擔心他的動作實際成為逼使馬總統下台的力量。

我承認,馬總統是有些事沒處理好,被人詬病。但是,一則我們不能期待完人,再則,我們必須正視台灣處境艱難的事實。一些名嘴喜歡拿中共的胡、溫來比馬總統。郭政亮倒是提醒說,最好是拿韓國的李明博來比,體制比較近似。但是,我說,台灣面對著崛起中的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宣稱台灣屬於中國,又要求我們不能獨立行使主權。南韓有這樣的處境嗎?再者,台灣的藍綠對立,南韓有得比嗎?

我們的處境如此艱難,又逢天災、疫病、人禍(金融風暴),我以為當此之時,任誰都會頻出狀況。我們大家應該多忍耐。苛責領導人,結果只有使政局更加不穩定。

現在,批馬是流行。遺憾的是,我們都只能推論,而錯了的代價可能是我們都承擔不起的。

上帝能出來說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