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從當年反共思想的生成背景談起
2009/11/11 09:51:50瀏覽700|回應1|推薦3

在中國,「反共」這個概念大約是民國14、15年左右出現的。當年為什麼會出現「反共」的思想?這個問題,現在一般人不會再問,也似乎已經不值得再去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對中國來說,這個問題卻因為未曾獲得釐清,相關的問題未能真正給出合理、能產生共識的解釋,所以它其實還是個待解的問題。

當年反共的社會背景為何?

一種解釋是最簡單的,恐怕也是在大陸上最典型的解釋,那就是老蔣為了奪權而進行的鬥爭,而假藉反共的名義以行。但是,對我來說,這就像以奪權來解釋老毛文革的動機一樣,我覺得這理由是不充足的。

我們很容易就可以質疑這種解釋。首先,當年並不是只有老蔣採取了反共的措施。就在民國15年的時候,共產黨員北大教授李大釗被北洋政府通緝,隔年4月6日被逮捕,4月28日被絞殺。這不是老蔣的作為,而是北洋政府張作霖的決定。

其實,在更早的民國14年底,國民黨內的所謂西山會議派就議決反共。這一派與老蔣也並不同道,兩方是後來才走到一塊的。西山會議派可說是國民黨內最反共的一群,也是最堅定反共的一群。老蔣至少在開始的時候,反倒沒有他們這麼反共,而暫時是與共黨保持著合作關係。

在民國15年初的國民黨二全會上,大會代表總數256席,其中共黨佔了三分之一以上的90席。而稍後的中執會上選出9位中常委,其中3位共黨黨員,3位是親共左派,3人是國黨右派黨員,包括老蔣與遠在俄國的胡漢民。此外,中央9部會中,共黨掌三部,另兩部部長不就職,秘書全屬共黨籍。總之,共黨已經快要雀巢鳩佔了。

二全會上,並通過彈劾西山會議派的決定。老蔣嘗試維護西山會議派不果。

這樣的態勢,如果是屬於權力鬥爭。那恐怕是共黨鬥垮了老國民黨。國民黨內右派勢力反撲,並不意外。這個反撲,並不是從老蔣開始,而是從西山會議派開始的。

再說,寧漢分裂之後,老蔣在上海、南京進行清黨,首開殺戮的,其實是白崇禧所率部隊,而上海內部的杜月笙則是清共的內應,但並不是唯一的執行清共的勢力。

16年7月9日,許克祥團長在湖南進行清共。湖南當時不屬於老蔣的勢力範圍,許也不是蔣的嫡系部隊,而是屬於何鍵的湘軍系統。不久汪精衛被迫在武漢進行「分共」。

這些廣義反共的活動,未必都在老蔣的指揮或授意下進行。老蔣只是與他們的意識型態接近。老蔣只是夠狠、夠果斷,因此才能遏阻國民黨的共黨化,甚至中國的共產化(當然這只是指抗戰以前)。

總之,1920年代的反共,我認為主要是出於一種階級共識。老蔣或許真有奪權的野心,於是利用了這種反共的意識型態。但是,即使不是老蔣,反共的意識型態一樣會出現。或許胡漢民就是沒有老蔣這麼狠,但又不能接受國民黨的共黨化,所以會遠走俄國。

中山艦事件的發生,確實是國民黨內反共的一個重要標記。但是,它並不是最早的一項反共作為。西山會議才是。

而且,中山艦事件發生當時,按照陳立夫的回憶,是他勸老蔣不要放棄,堅持拼鬥到底,老蔣才沒有在二全以後離開,而進行了中山艦事件,正式開始與共黨對幹。

我希望強調,反共其實是一種階級內部的共識。以我的大膽假設,我認為當時中國社會中的地主階級與中產階級,多數人是偏向反共的。哪些人會親共或成為共產黨員呢?應該是社會中的底層人士,以及部分知識份子。

社會底層人士期待翻身、期待變天,共黨似乎給了他們唯一的希望。他們於是願意接納共黨的政策主張。

至於知識份子,則可能因為五四運動的激發。而五四則與凡爾賽和約有關。在凡約中,中國山東的權益被轉讓給日本,而不是歸還中國。使中國知識份子對美英法協約國失望。美英法本來代表人類的理想,現在幻滅了。反之,俄國剛經過共產革命,氣象一新,而且俄共宣稱將助世界弱小國家實現平等,甚至指名將援助中國。中國知識份子遂由親美英法,轉而倒向俄國共產主義。

當然,並不是知識份子全都欣然接受共產主義、接受俄國。只是,越是激越的觀念與性格,就愈益偏向共產主義。他們是積極的一群,人數雖然終非多數,卻是有影響力的一群。

對於一般地主、仕紳家庭來說,共產黨是可怕的。初期的共產黨,使用一些凌辱性的方式對付地主。血腥殺戮地主之舉也並不鮮聞。老毛所謂革命不能講溫良恭儉讓,他是知道實際發生的悲劇故事的。

我從小就聽父、母親訴說如何被共黨掃地出門的故事,對於共黨的鬥爭作為,當然很難諒解。多年以後,我才漸漸改變了想法,接受如下的一個論述:近代中國必須經歷一場階級鬥爭,否則中國社會的生命力將無法復甦。

這是一場悲劇,只是,它很難被避免。祖先們已經犧牲了,未來的中國人如果能避免繼續犧牲,我們或許就該慶幸。祖先們的犧牲也就值得了。

但是,共產黨不宜壟斷正義的話語權。共產黨是在製造了很多悲劇的情形下,大體完成了近代中國的改變。而反對共產黨,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理由。親共與反共,各有理由。主要是隨階級而不同。也許底層代表多數,但是那仍然不等於絕對的正義。當年支持納粹的,據說也是德國的下層階級為主。德國的中上層階級,其實多數反對納粹,只是寡不敵眾,讓納粹奪得統治權。但是那並不表示納粹代表正義。同樣共黨奪得中國的統治權,並不表示共黨的道路一定完全正確。事實上,經過90年代的變遷,我們知道,世界各國的共產黨多半陷入發展困境。中國只是更務實,也就較早地脫離了共產化帶來的困擾。換言之,共產黨原本秉持的理念,並不是沒有問題的。未來的中國共產黨,作為統治者,更需要審慎尋找中國的出路。稍一不慎,下場可能堪悲。在這種情勢下,國共間的真正和解,意義是多元的,當然也是積極的。如果有人因為中共實力大於國民黨,而覺得可以任意羞辱國黨或親國黨者,對中國的發展,絕不是可喜之事。當慎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48674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严重同意
2009/11/11 10:13
作为一个一般愤的青,以前对你的很多文章不以为然,但是很欣赏你这篇持论中允的文章。

共产党在夺权的过程中给很多人带来痛苦,发生了很多不合理甚至非常荒谬的事,如两兄弟,老大省吃俭用勤恳买地结果变成地主,老二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变成贫下中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共为暮气沉沉的中国带来了朝气,这种朝气类似于历史上各北方少数民族为华夏族带来的朝气与草莽气。微土共,中国衰矣。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09-11-15 20:19 回覆:
歡迎龍吟居士的回應意見。希望還能繼續交換意見。我特別希望知道我們之間看法、想法的異同究竟何在,從而尋找去異求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