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集體迷亂與集體仇恨的乘數犯罪效果---聞“羅輯思維”有感
2020/11/16 12:50:32瀏覽1681|回應3|推薦19

羅輯思維是個很有水準的網路視頻,主持人羅振宇先生的演講非常精彩,言詞流暢、脈絡分明、邏輯嚴整。最近看了其中一集討論印度與巴基斯坦分裂的一段悲劇歷史(101集: 一场血流成河的分家)。英國結束印度的殖民統治,印度獨立,且分裂成為印、巴兩國。過程卻非常血腥,據說至少死亡50萬人。印巴衝突,至今未歇,而且成為世界危機的重要組成元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v_kaHNG9E......

類似的群際屠殺悲劇,史不絕書,絕不只是這一樁。1994年,非洲盧安達也曾經發生族群之間的屠殺慘劇,死亡人數幾乎是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之前還有南斯拉夫解體、高棉內戰,乃至越南、中國大陸、韓國、德國、亞美尼亞...。

面對一再發生的大規模屠殺悲劇,我們當然會想要追問為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在羅先生的討論裡,他一方面說,之前的印度,即使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之間也有矛盾,但是,大體還是能夠和平相處的,為什麼一旦分治,就演成大規模殺戮的場面呢?他提出了一些解釋,包括分別心會演變成仇恨;以及本來生活在一起的人,無法簡單而利落的分割,於是就易導致搶奪、導致部分人的犧牲(譬如東孟加拉與加爾各答被分屬印、巴,導致本來同一經濟圈被割裂,致使孟加拉陷入赤貧),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會導致家人、親人離散:因故暫時分開的家人,從此可能成為兩國人,而且還是敵國,因此再難相聚。

我認為羅先生的解釋是很合理、可接受的。不過,關於悲劇成因,也許還有一些可補充的討論。

首先,我以為在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兩種宗教信徒之間的矛盾、衝突程度,可能已經很深,只是被統治者壓制,所以還沒有釀成大型悲劇。但是,這並不表示仇恨已經化解或不存在。以南斯拉夫為例,13世紀以來的族群仇恨,卻在20世紀末南斯拉夫解體後爆發為激烈的戰爭慘劇。

印度的印、伊不同宗教群體之間的仇恨,也許可參考最近緬甸境內羅興亞人的處境即可略知一二。羅興亞人就是緬甸境內的伊斯蘭教徒群體,而緬甸卻大體是佛教國度。據說羅興亞人在英國殖民期間進入緬甸並且曾經屠殺緬甸人,所以後者仇視前者,並且不承認前者為緬甸人。在近年,緬甸政府軍與羅興亞救世軍頻頻發生衝突,結果造成數十萬羅興亞人成為流亡難民。

集體仇恨似乎可以像爐火灰燼,久久不息,一旦風起,火勢立即復燃。我想強調的是,集體仇恨往往是長久累積的,而不是忽然出現的。之前沒有爆發成血腥衝突,可能只是被強大外力壓抑。好比像南斯拉夫強人狄托,一旦去世,不但是國家旋即陷入分裂,而且各個族群也是打得血流成河。

大規模的群際衝突悲劇,往往有集體仇恨的背景。但是,為什麼大悲劇又只是在特定時期才爆發呢?

法國社會學者涂爾幹所提出的迷亂/脫序(anomie)可能是另外一個重要條件。這是指一個集體處於失去規範或規範式微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群體之間的衝突往往容易爆發,而且,如果是有長期集體仇恨的背景,那麼,衝突悲劇會非常嚴峻。

在迷亂狀態下,人們失去既有秩序的指導,容易陷入放縱,而且任由恐懼、仇恨情緒主導行為。

德國會掀起二次世界大戰,部分原因是陷入集體迷亂。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不僅帶來物質的困難,而且,讓原本引導、約束集體行為的傳統規範(暫時)失去規範行為的力量(因為傳統規範失去了既有的正當性或神聖性)。人們一時間不知道應該依循什麼樣的行為規則,所以容易任由仇恨情緒或恐懼情緒來主導行為。

印巴分治時刻,兩個族群的人也可能同時處於既迷亂,而又彼此仇恨的狀態,所以只要稍微有些矛盾、摩擦,就足以演成大悲劇。想想看:分治必須讓多少人移出長久居住的家園?又要移往何處?怎麼移?僅僅是這個倉促過程,就足以讓多少人流離失所,甚至病餓死於道途。而遭遇這樣的景象又會激發群體之間怎樣的悲憤、仇恨?(當然,原本的貧困難免助長問題的嚴重性)

值得指出的是集體的這回事。少數個人的仇恨或迷惘,也可能造成悲劇,但是,比較不會構成大規模的悲劇;而且,如果只有少數人有這種仇恨情緒,他們比較可能選擇自我克制或被外力強行克制。個人的仇恨也可能隨著個人的消逝而告終結。但是,如果意識到是集體之間的仇恨,就可能會讓仇恨情緒顯得更正當。在這時候的仇恨攻擊行動有可能被定義為英雄行動。從而,衝突就會更激烈。而龐大的集體,也會讓可能抑制衝突的力量束手。再者,集體間的仇恨,有可能通過集體記憶、特別是選擇性記憶,以及刻意強調,乃至煽動,而讓仇恨延續,甚至還有可能被擴大,或者被扭曲。政客們通常不吝於去煽動集體的仇恨情緒,以作為刺激向心力的手段。即使不是政客,也還是有可能藉著煽動集體仇恨情緒來達到某種特定目的。總之,集體仇恨的記憶可能藉著我群中心的思維被扭曲、片面誇大,讓仇恨之火不斷添柴加油。因此,集體的仇恨情緒,往往可以持續長遠,久久難息。就好比前面提到的南斯拉夫內部的族群仇恨,就可能延續了至少七百年。

上面的討論已經指出,集體仇恨情緒容易導致大規模悲劇,往往還有個重要的合作條件,就是集體的迷亂。迷亂與仇恨情緒很可能是以乘數效果來起作用。也就是說,僅有仇恨,或許完全不會出現悲劇,因為大家知道要克制。僅有迷亂而沒有集體仇恨,也可能不會出現集體衝突悲劇,人們可能只是做出些迷惘的行動。但是,當兩者同時出現時,就可能出現嚴重的衝突悲劇。這種乘數效果,也可以說是交互作用效果,總之會讓悲劇程度倍數提高。

中國大陸曾經在文革期間發生嚴重的武鬥,有些武鬥幾乎像是內戰的規模,連槍砲都紛紛出籠,死傷無數。很多人會覺得困惑:衝突怎麼會嚴重到這種程度呢?

我想,傳統規範式微造成集體迷亂也是文革武鬥悲劇的重要條件之一。一方面,中國從傳統社會正在朝向現代化社會邁進,革命就是為了改變傳統;而毛也直接提倡造反有理破舊立新,更讓傳統規範失去支撐力道。

那麼,這時候有沒有集體仇恨的情緒呢?顯然有。一種是解放以來持續被打壓的黑五類、右派,他們對於當權派當然有仇恨。另外,還有所謂的造反派。這些人有可能是前述的那些人,但也可能是其他人,包括社會底層民眾,其中有大量的人在新朝迄未獲得先前所被許諾的利益,甚至還受到嚴重的迫害。當然,造反派的激烈攻擊行動不免又激起當權派、保皇派的對立仇恨情緒。然後武鬥就走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最後只能由軍隊出面,進行鎮壓。

文革武鬥的慘烈程度,已經漸漸被曝露。雖然相關討論不免遭到抑制,但仍然讓人看到一些難以掩蓋的悲慘事實。悲劇為什麼會發生的問題,始終是大家必須要面對的。釐清悲劇的成因,才比較能夠在未來免於發生類似的悲劇,或者減少發生這種悲劇。

集體仇恨固然是悲劇的重要成因之一,集體迷亂也扮演著毫不遜色的重要角色。革命往往鼓舞集體仇恨(譬如階級仇恨),革命也帶來至少是暫時的集體迷亂。從而,革命帶來的悲劇,往往遠大於所有人的預期。如何持續推動改革,而不發生大規模悲劇,是負責任的知識人的要務。

印巴衝突其實也是某種形式革命的結果。只是,衝突已經成為事實,而且不再是國家、社會內部的衝突,而成為國際間的衝突。如何化解衝突,不只是要化解集體仇恨,也需要新的、超越國界的規範的建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53236350

 回應文章

路過
2021/03/08 20:42
你們都只是用人情義理牽強附會,真正要追根究柢,還得從因果報應講,一個阿拉伯回教駐日本大使問東密行者桐山靖雄:[為何中東多戰亂?]他回答:[8世紀回教興起,殺入印度,對那難陀佛教大學大殺僧侶,焚燒佛經,造下無量殺業及5無間罪,因此生生世世,中東無寧日]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1/27 10:02
有本老書:「隱藏的邏輯」,就是在講群眾行為的「不合理」是怎麼來的。基本上就是「從眾」,然後量變造成質變--好壞都有可能。大自然也是這樣的,沙土流到河中,數量增長會愈積愈快,最後形成堰塞湖,然後再逐漸流失,直至崩塌。所以那本書的原文是叫 The Social Atom。

人神佛魔上帝各種萬年禍害沒必要再丟臉萬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打擾了!! ▲天下任何事~不再被利用(腦袋不卡死)就好了\^^
2020/12/04 14:25
A00005
▲任何人在任何"不良政治環境" → 苦過來,都有他正當性理由(堅信存在的理由)(堅持存在的理由).
 
▲但往往換個位置,就忘了"初心",遭受唾棄!!
 
▲天下任何事~不再被利用(腦袋不卡死)就好了\^^
看宇宙星辰浮海
不能執著於宇宙1點想法
最基本「人性共富法治」應先建立完整
解人類「自我罪孽」萬年災難
再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