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11 10:36:16瀏覽2935|回應1|推薦21 | |
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到花蓮代理縣長,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把先前的一些重要政策逕行停止,另外執行一些新政策。聯合報社論以“師心自用”來形容他的舉措,因為他作為新任的、暫時的地方代理首長,他似乎比較不是依照地方(主流)民意在做事(關於這一點,想必也有人會有異議。不過,等選舉完,應該就大體知道蔡碧仲的作為是否符合花蓮縣民的主流民意了)。
我對"師心自用"這個形容詞還有些疑議,因為我不確定這樣的動作究竟反映的是師心自用,還是一種集體意志。
說是師心自用,表示他的作為是以自心為師,按己意而行。而如果是反映集體意志,那麼,他就是按照某個群體的共同意志來行事。會有後一種解釋是因為蔡碧仲的作為顯然高度符合執政黨的期待,特別是對當前選舉的期待---讓花蓮變天。
當然,他的作為也有可能既是服從他自己的意志,卻同時也是某個特定群體---譬如執政黨---的意志。所以,他也可能既是師心自用,卻也是服從集體意志:因為他高度認同這個團體,所以他堅定依從這個團體的集體意志。
不過,這種折衷解釋終究有些勉強。一個高度聽從集體意志的人,很難算是真正的師心自用者。那麼,他究竟應該算是哪一種人呢?這恐怕要取決於他內心的一桿秤,取決於在關鍵時刻,他會站在自己認知的正義一方,還是屈從於集體意志。這個時刻,對他來說,或許還沒有出現。他仍然可以對自己說:我是依照正義原則(當然,這可能是他自認為的正義)行事。但是,他還是隨時可能要面對某種困難抉擇情境。好比像台灣大學校長人選案那樣,如果選出了執政的民進黨所不想要的縣長人選,而上面卻要求藉著某種似乎是法律上的理由否認選舉的有效性,他又會怎麼做?
在台灣大學校長人選案中,蔡碧仲究竟是勉強屈從上級意志,還是自己就認定管中閔不適任,我們無從分辨。同樣的,在花蓮縣長選舉中,如果再度出現選出不認的局面,我們也還是很難分辨他是師心自用,還是屈從上級意志或集體意志。這畢竟是內心的取向,外人無從直接觀察到真相。
不過,即使我們無法直接觀察人的內心,但是,畢竟日久可見人心,我們終究會漸漸看清他究竟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再者,雖然前面的討論著重分辨師心自用與屈從集體意志的行為,而且我們或許比較高看師心自用類型,但是,兩者終究都不是最合理的行動類型。如果三番兩次出現多數人認為不合理的舉措,人們難免還是會由此對他做出負面評價。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