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耶蘇系列-非影評系列
2013/10/04 14:20:49瀏覽437|回應0|推薦1

耶蘇系列之一:耶蘇最後的誘惑

分類:CHF非影評系列

2006/05/04 18:36

耶蘇最後的誘惑

下面這段評論僅針對這部片子而言。無意冒犯各耶蘇教派之信仰。讀者明察:

 

雖然這個片子既不是歷史作品,也不是聖經故事。就憑著靈肉激突的人性主題,也可以自成一格了。從另一面來講,靈肉掙扎本是原作者認為耶蘇當年必然經過的歷程。為了防止各耶蘇教派的抨擊,撇清本片和聖經的關係恐怕不是多此一舉吧。因為以耶蘇為主題片子容易受到耶蘇教信徒抨擊的,尤其牽涉到男女關係。這個宗教的核心概念是和性有密切關係的,那就是「原罪」。


我們也許可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但是回歸到耶蘇受難的原因方面,人們會產生疑惑。耶蘇受難是為世人贖罪,他犧牲了自己,使世人有上天堂的可能,這是費解懸疑之一,世人若有罪,為何由一人來承擔呢﹔上帝不但要世人聽話,更要無條件聽話,不時要測驗世人是否完全順從。世人因此惶恐不安,這是費解心態之二。當然了,對耶蘇教的信徒而言,上面兩個問題未必是問題的,信仰要求不質疑。那麼人們進一步推想﹕世人不敢質疑上帝,上帝卻常常質疑世人,一旦生氣了,就降禍給世人。上帝要人無條件的聽話,這樣就能上天堂。上帝所用的手段不正是威迫利誘嗎?上帝在這裡就極為類似於我國殷商時代祭祀的祖先神祉。殷人敬天畏神,不管是天或祖先對待子民都是有條件的。不好好伺候就會降禍。這該是三四千年前的人類對於變幻莫測的自然由畏懼產生的反射,和彼時猶太部落的想法並無二致吧。然而耶蘇口中的天父之愛並非如此。天父加諸於他身上的贖罪過程之殘酷倒是非常有猶太傳統部落神祉的特性。事實上前面所說的質疑來自舊約的多,舊約正是昔日猶太人的歷史。


耶蘇因為宣揚天上王國而罹禍。從他被捕到釘死在十字架上已至於復活這整個傳說應該是來自於弟子們的繪聲繪影。他心中所理解的天上之父是仁慈的,他的弟子(使徒)有可能對於上帝仍然抱持著舊猶太的「耶和華」形象。傳述耶穌受難的情形時,上帝的個性應該不是耶穌心中的上帝屬性。「耶穌最後的誘惑」這部片子對於耶穌諸弟子的個性有深刻的描寫﹔他們之中有意志不堅定的,也有打著耶穌招牌營造故事者,甚至遇到危險為求自保而否認耶穌者。本片在這個問題上有大膽的假設的。尤其對猶大更有相反的安排。我認為其中有真實,也有想像。近日一些神學學者也有依據新資料對猶大做翻案文章的,所以這部電影也不是獨樹一幟了。

 

耶蘇昔日的門徒在他死後,宣揚耶教添入了死後復活的神跡以及耶蘇生前的法力在功效上至少不會少於他所啟示的博愛。今日新約記載耶蘇的神跡無人能証明是虛構,也無人能証明為真。歷史態度是懸置不論,不做正反判斷。耶蘇死後三日不見遺體就被稱復活。這件事引發不少爭論。做為神子,那麼人子的軀體復活升天了,別忘了,他是帶著軀體升天的,後來的人們升天,軀體都留在人間。他要軀體何用呢?本片解釋成這是門徒傳道的法寶,從他生前顯示的神跡到死後最後一次神跡使自己死而不死,信徒大多不深入教理,但是對於靈異神力就有高度興趣,從而產生信仰,就算中國各宗教也是如此。他的遺體究竟那裡去了,這己經是個迷了。如此推論,他也有可能被愛他的人賄賂羅馬士兵,偷偷埋葬了。當然正統的說法是他復活了。


本片主題在靈肉的衝突,耶蘇生前感受深刻。他拒絕了愛人摩大拉的瑪麗亞的愛情,他抗拒了母親瑪麗亞的呼喚,有人甚至說他是私生子,所以更容易超越親情而看到更大的愛。這樣孤獨的走完了一生。他絕非平凡人物,誰也沒有疑問才對吧。他的抗拒愛情的態度或許就是後日耶穌教會入會僧侶終身守貞的濫觴。

 

本文僅討論這部電影,參照了一些史實。然而以上所說必須提出早期耶蘇教的歷史才看得明白。耶蘇教早期存在很多派別,然而隨歷史之演進,慢慢定於一尊,那就是後日天主教了。在群起的派別中,北非的 Gnosticism (智識派)在很多觀念上和主流不同。本片採用了不少智識派的觀念殆無疑問。譬如說對舊約的神(神威赫赫)和耶蘇所說的神(慈愛無邊)發現有概念衝突就是一例,另外還有猶大究竟是出賣者還是忠心人,本片採用了智識派的說法(參照最近發表的猶大福音的說法)。我取名為智識派,因為這一支被視為異端(heresy)的態度是思辨的。然而真正的耶蘇教信仰重點是信而非思辨。無人能否認信仰的力量來自於毫無質疑的信,像本片這樣的思辨,應該不是該教主流的看法的。

 

耶蘇系列之二:耶蘇的激情

分類:CHF非影評系列

2006/05/04 18:38

耶蘇的激情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April 2005

 

這部片子由 Mel Gibson執導。據說他是天主徒。片子上市後,以色列抗議且禁演。有人說導演是天主徒,對猶太人有偏見。瞭解當時歷史的人公正來說,導演甚至連新舊約的神話故事都很謹慎採用。本片幾乎以史實為主,談不上偏見。距今兩千七百年,甚至更早猶太人在中東有兩個國家,不知團結互爭戰,最後亡了國。本劇的時代是自此後七百多年,此時猶太族群為羅馬帝國征服,派有總督管理。羅馬的管理是比較合理,不會去干涉當地族群的生活和習俗。猶太人的耶和華信仰從二千七百年到此時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今日從舊約還能看到猶太教的大略。廣義的講,耶蘇是猶太人的一支。他有可能使用Aramaic語,這是當地流行的閃族語,我猜和希伯來語是相通的。

猶太人的宗教就是耶蘇教義的基礎。他改變了猶太教的神威赫赫成為愛。愛朋友,也愛敵人。後來的耶酥教就在這個地方和猶太教有很大區別。

整死耶蘇的正是那些所謂的自已人的祭司和猶太人。羅馬總督根本不認為他有大罪。歷史的史實還原後,猶太人無法面對真實。

本片發音使用Aramaic/Hebrew語,稱呼耶蘇為耶蘇華。咸信這是最接近當時的正確稱呼。猶如「西臘」為約定的中語翻譯比較接近古語 Hellas,英文稱耶蘇為Jesus,顯然不夠道地,稱西臘為Greece也差很遠。中語稱德國為德意志,直接由德文而來,英語稱Germany不知依據的又是什麼。

這部片子和「耶蘇最後的誘惑」都有爭議。但是共同點在於兩者對於耶蘇並沒有批判,卻對舊約有相當意見。可我懷疑「耶蘇最後的誘惑」的導演可能不是天主徒。片中內容天主教可能不接受。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884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