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8 18:09:45瀏覽437|回應2|推薦5 | |
最後一次評論政局之一:廢核
有謂:關心則亂。我想,台灣政局有能者能為,有智者能觀。人已老去,與時代逐漸脫離,只有祝福了。今日已無能關心。於是這是最後一篇了。至少明年大選前,我不談這些問題了。免得擾我心神。
在本文中,盡我所知,拿他國做為借鏡。我也未必都懂他國,盡量了。
有關綠能的可能性: 1986年,蘇聯發生車諾比核災,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發生車諾比事件時,德國尚未統一,已經使西德對核能感到疑慮了,綠能的研究該是起源於當時;2011年福島核災時,德國統一了十年以上,成功的整合了東西德的教育與經濟。這就使德國有本錢、有技術消滅所有核能。直到今天並為止,猶未完成綠能計畫。德國把綠能計畫完成設定在 2022年。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德國的核電廠是該國自己的技術與維護,從不仰賴外國。他的核能安全與技術當為世界頂尖的。可是梅克爾還是告訴國人:我們不要自詡為科技大國,碰到核災,同樣沒轍。這梅克爾和英國的舍契爾還不大一樣。舍契爾多少還有點虛榮心,在美國國會的演講中的俏皮,以及福克蘭戰役的炫耀都看得出來;梅克爾不然,她就像母親一樣堅韌樸實,德國人支持她,同時認為她的政策不因後繼者而改變,一定堅持到底。梅克爾怕狗,不見得怕處理大事。
西門子是德國核電大廠,為了因應德國綠能政策,總經理說:這核能使我們過去賺了不少錢。不過核能具有的潛在威脅擺在眼前。我們公司既然有技術搞核能,一定有能力發展綠能。這家公司已經開始研發瓦斯發電和風力發電。德國人民以村鎮和社區為單位普遍建設太陽能發電,蔚為風氣。
綠能需要一等一的國民與政府和工業技術機構的完全合作。德國從普魯士建國以來反射了優越的國民性。二戰固然希特勒和納粹有罪,也必須檢討歐洲國家剝削德國的惡劣在先。更要看到希特勒登高一呼,全國景從的群體性與榮譽感。這不是任何國家都有的。我見識過這種民性,稍後來談。如今的全國景從用在綠能等國內建設上面了,人民依然是德意志人民。他的優越並非是日耳曼或雅利安人真厲害,厲害的是德意志這個國家。建國前的那一大塊土地原是落後地區的。他國都近代化時,該地區還遊蕩在中古邊緣呢。 *我們可以讀讀希特勒寫的《我的奮鬥》,當能了解全國支持他的心理與遭遇。
德國戰敗後,美國曾經有過摩根濤計畫,該計畫認為德國是不可思議的國家,必須以人為之力,徹底摧毀德國科技與工業,令其返回農業時代。由於蘇聯的崛起,沒有實施該計畫。摩根濤計畫反映了德國民性不同一般。今日的德國,和法國交好,有北約與歐盟為盾牌,沒有太多軍費消耗。大部分資源用於建設國家與造福人民上面。
綠能牽涉實業轉型。德國必須把國內變成研發與辦公中心,把工廠設在境外。梅克爾訪問中國,並對中國準備循陸路進入歐洲的計畫特別有興趣,不是沒原因的。今日的德國早已脫離了美國控制。躲在法國背後,美國動一下,德法連體。梅克爾到中國訪問考察,優先到市場看看。看看市場多少知道民生狀況。很不簡單的女性領導人。果然和男性領導人思路不一樣。她不真是鐵娘子之類的,她是個媽媽。
中共改革開放以後,以地利來講,該優惠日本來合作。中共捨棄此案,中日遲早要有衝突,和美國合作?那等於打開大門讓老美來滲透。中共選擇了德國。德國對於美蘇惡感透頂,不敢行諸於表罷了。友善德國不管技術與外交都是有利於中國的。如果我沒看錯,美國政府正想從中國收手的現在,德國正在經營境外工廠來搭配綠能政策。理想的國家正是中國。德國對俄羅斯的科技沒興趣。若非二戰戰後的德國科學家被蘇聯擄獲利用,蘇聯不過是一隻狗熊罷了。事實上蘇聯建造的潛艦結構模仿了二戰的德國,非常耐撞擊。那是德國科學家的貢獻。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有德國需要的資源--人力資源。
研發和技術依靠教育。德國原本的教育,人文、藝術、科學並重,發展很平衡,我們也看到不只科技強,人文和藝術同樣突出。科學上面,德國重視基礎科學,研發功力就在這上面了。實用方面,德國培養很多職業和技術人口。他的大學本來是沒有學士學位這種東西的。進入大學,就是準備搞很多年,獲得博士學位的。可以看出理論和應用並重的走向。我聽很多人講,台灣過去的專科應該是學習德國的教育制度的結果。也許吧。如今高學歷一堆,動手沒人。我們該有些覺悟才對。
在理論和應用科技方面,我在加拿大曾經和兩位德國人同事過,一叫斐特烈,一是華納。當東西德統一時,德國歡迎海外德僑返回德國加入建設行列。這兩人後來都跑回去了。德國大使館告訴他們:你們申請返國沒問題,問題出在如何安排工作。要他們繳交德國學歷證書,兩人都是當年的專科畢業。大使管幫他們安插工作。
其中,斐特烈在申請返國後,和一印度女子結婚。大使館和他講,他可以回去了,他的妻子必須留在加拿大一年,考察究竟是真結婚還是假結婚,弄清楚了才簽永久居留權。斐特烈和大使管吵架,結果如何不知,肯定他跑回去了。
對照李登輝當年講:台灣僑民跑到外國就是不愛台灣。我們看看德國和台灣的同胞胸襟有沒有差別?東西德統一,西德人民必須負擔東德同胞的窮困,重建時間約十年。西德原先的工業品質將受創傷。德意志是驕傲的國家,繼承了俾斯麥的國家主義,發揚了同胞愛,最值得驕傲。我親眼看到德裔同事在當時的歸心似箭的情況。如今的德國早就邁過重建,才有本錢廢核能。我們也看到德國昔日職業和技能教育的成功,不然的話,怎敢邀約德僑回國。
以日本2011年核災後來計德國積極廢核的起點,到了2022年總共是十年努力。如今只看到一些效果,尚未成功。德國真正進行綠能研究,當然早過2011年,少說有二十幾年的光景。蔡英文講2025年台灣就要變成綠能國家。我們把上述德國的條件和台灣條件比比看,我們能夠十年廢核成功嗎?我認為她的總統選舉大致就是贏定了。不需要胡說八道,誤導台灣人做夢。誤導的後果就是整體的錯誤決策。最後把大家拖到地獄裡面煎熬。馬英九競選時的信口開河,結果怎樣?
*德國綠能計畫,以今日達到百分之三十多一點來看,在進度之內。要考慮德國著手研究綠能並非十年,至少達二十年以上。台灣以加工起家,今日演變成元件設計和加工,不具備德國的科技能力。台灣也無法立刻有產業轉型,減少用電。陳菊到了日月光,喝了一杯回收純水以後就說:高雄水源沒問題,可以用海水製造。陳菊不了解把海水變成天然水的高科技,目前以色列和美國軍方有此技術。願不願賣呢?成本又是多少?用粗淺的技術製造的純水,人吃了生病,灌溉的植物一樣生病。純水拿來工業用是可以的,離子交換或逆滲透都不難。問題沒那麼簡單。此地市場賣以色列的橘子,品質極高,價錢為同類的三倍。那東西是以色列用人造水生產的,價格才如此昂貴。人造水絕非純水,而是接近天然水的品質。
廢核牽涉到研發技術,以及上述面面。德國的技術並非只是看得到的風車與光電板,看不到的直流貯電和交流轉換,以及輸電才是技術中的技術。台灣使用丹麥製造的風車,使用手冊是我中譯的。裡頭復雜得很。
現在確實是女性主政的潮流。梅克爾是德國人的母親,不是每個女人都能當好母親的。有些女子,甚至沒有母性。我們選女性領導人,盼望能找到母親--堅韌與愛子女的心才是所求。在其他的文字中,我不只一次講:我到現在都記得母親揹我時,後頸汗水的味道。我的母親很矮,我的腳都快著地了,還是賴著要她揹我。有母性的領導人才是台灣的福氣!不管性別,我們不要一個胡扯的政客!
假如領導者告訴我們,安全著眼,台灣必須逐步降低核能依賴;以台灣現況來看,我們不具備全面綠色能源的能力。最好的做法放在量力而為,引進德國非核能源技術,同時隨德國綠色能源的進度調適我們的腳步。此外,在兩岸談判中,增加能源輸送的技術開發合作。最終達到向中國購買核電以及瓦斯的結果。那麼,這種政見具有可行性,也是新政府的努力方向。那是務實的。不然綠能搞不出來,經濟先垮。同樣是災難。
以上所說僅為個人觀點,所說未必都對,做為參考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