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5 05:55:41瀏覽847|回應5|推薦10 | |
Effeteness--談過度精緻之害Effeteness
若問我,讀中華歷史,以史為鏡,看到最大的教訓在哪裡,我要說:千年歷史中,我看到最大的害,正是「過度精緻」。這裡就不一一舉史證了。
中華古人能夠體驗過度精緻之害,遺留有成語,如富不過三代就是過渡精緻的實證經驗,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富家,到了第四代就會垮掉,因為第二和第三代,以至於第四代,都走上了過度精緻,承擔的後果就是垮了。晉惠帝的何不食肉麋,當然也是過渡精緻的實證。所謂絕對權力招致絕對腐敗,腐敗因為予取予求,產生的過渡精緻的後果。由簡入奢易的古語為了防範過度精緻化。
不管中華歷史充滿的過渡精緻的病態現象有那麼多,從來沒有一個字可以說明「過渡精緻化」究竟是甚麼現象,或者,是甚麼東西。如果轉向英文的話,近日隨便讀讀書,居然看到一個字,非常貼切的直指「過度精緻化」的意思,那就是「Effeteness」,字的含意完全對應「過度精緻化」。此字源於拉丁文 「effetus」。英文字,當然有形聲,沒有形意,卻有類比的字義。ef-通常意味產生的現象,-fete就是fetus (胚胎)。胚胎在人體中是一種負擔,逐漸消耗母體的一切。effete狀胚胎的負擔消耗母體/主體。此字轉義以後,胚胎是甚麼,不就是我們心中的精緻,當精緻越過了可以負擔,遂為主體之害。
有段時間,我尋找比較好一點品質的鋼筆。卻在之初就設定決不追求極致的原則。我知道對我有害,更不玩物喪志。我看到很多的筆友,花了大錢,甚至是持續花大錢買鋼筆,已經超過了需求了。心裡替他們難過。把精緻化搞過分了,那個胚胎有如鬼胎,耗盡主體的一切。假設說,筆是用來書寫,書寫是讀書的的一部分。這些朋友已經為精緻所害,那些筆根本無法增益書寫或讀書效果,成了不能負擔的 fetus。
我心中對此概念極為清晰,中西歷史的借鏡都在心中。只不過換成文字,說不清楚。要想說清楚,至少一萬字,也沒精神寫。在生活上,一直都是樸實的,粗茶淡飯尚是表象,內在的純樸,外人看不出來。我知道這樣對我才有利。更不羨慕他人在榮華富貴中滋生的過度精緻!活力來自於粗放,那是一種Raw power。把自己弄得很文雅,創造力同時喪失。海明威深明此理,他在粗放生活中創作。在諾貝爾謝辭中,談到這個道理,朋友倒是可以找來看看。他只是沒用過度精緻這個語詞罷了。說的理和我講的是類似的。老莊思想和此處所說,也有銜接的地方。深文周納為老莊所排斥。
過渡精緻是一種病態,而非高妙!
***********
「過度精緻」之害,我並沒有說這個主題已經說清楚了。只說這是長久停在心中的概念,自己很清楚。也沒有舉出史例來說明概念。
概念出自於昔日學生時代讀湯恩比(Arnold J. Tonybee)的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書有十大巨冊,可能至今台灣也沒有全文翻譯。是有人替他寫了節本,這個節本,台灣有中譯本。該書以挑戰和反應(Challenge and Response)理論,並舉無數史證說明文明之興,來於挑戰,文明之衰因為無法反應挑戰。
湯恩比對於無法反應挑戰的各種現象,當然都有陳述,如文明之僵化等等。我後日讀史,感覺「過度精緻」造成文明的衰落是存在的。湯恩比到底有沒有這樣說,很遺憾,當時我英文很差,很用功的讀了前一冊(也沒全懂),後面的九冊挑讀一部分,還沒能力了解他的完整概念是甚麼。處於高度狀態下的某些文明為甚麼會衰亡?我看到「過度精緻」失去了創造力是原因之一,並非是我們視為當然的精緻裡面也含有高度創造力,至少我在歷史為鏡的過程中看到很多這種現象,如果我們不講科學驗證都是如此。
文明的死亡,在佛家來講,是必然的成、住、壞、空,古代希臘史家也發現,許多歷史實體,在演進過程中,都有一定的模式,最後導入空,也就是死亡,不管該實體在開始時能夠接受挑戰,然後逐漸韌帶鬆了,終致於向挑戰投降,構成了一個一個的循環,這叫做循環史觀。十九世紀的黑格爾,認為自己以科學主義寫了人類的演進,稱為歷史哲學,中國共產黨借用了馬克思理論,認為歷史的演進是一連串的鬥爭,最後就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這些被稱為史觀的看法,都無法證實有效性。湯恩比具有基督教的直線史觀,他是不講希臘循環史觀這套玩意的。他寫了十大本書,固然不能說都對,很多地方也沒人能找出他的錯誤。為何某些文明喪失了挑戰能力,我在後日的大半生中,發現了很多歷史模式都是「過度精緻」造成創造性喪失。我並沒有和黑格爾一樣寫整套的歷史哲學,也不十分相信它的有效性。在歷史中,我找出了不少歷史模式,歷史不重演,根據人性恆古不變,模式具有類似性。這些類似性之中,我看到「過度精緻化」形成衰亡的現象。當然也不能說是科學的,可以說是個人的歷史經驗吧。事實上,我相信,歷史既不是直線的,也不是循環的,而是螺旋狀的演進,在演進中,每一個螺旋(Spiral)往往和之前的螺旋有類似性。這些類似構成了模式。 * 以中共所持的史觀來看,目前至少可以說,並不具有有效性。
這個時代,有不少人研談歷史,往往數十萬到百萬字來講歷史的構造,歷史哲學。我也談不上相不相信,根本就沒看過一本,也不真想讀。只是根據心中的一些歷史模式,有些看法,和身旁的親友說說,做個參考。「過度精緻」之害放在我心中,一直是警惕。這是第一次形諸文字。我很相信由歷史模式在心中形成的觀念。這不是循環史觀或直線史觀,也不是皇皇百萬言的歷史哲學。 就算我棲身在學界,也不會寫黑格爾或共產主義那種歷史哲學(又稱史觀)。它的有效性受到質疑。美國作家XXX在長征一書中替毛澤東辯解,認為他深信共產的史觀,發動文化革命,心想一次就能達到社會主義的最終歷史演進結果。我們不能否認除了權力鬥爭外,毛的思想裡面有這種念頭。事實卻證明這種史觀的無效。歷史模式不然,法國革命構成了歷史模式,在不同時空中,基於人性之必然,發生了多次的類似模式,甚至可以根據本模式,看到台灣近三十幾年的政治現象。春秋戰國為封建主義(Feudalism)的演變現象,不但能夠橫向的和日本與歐洲的封建主義比對,更能得到很多模式至今適用,這好比是孫子兵法,那個時代的時空和今日不同,戰爭原則與本質不變,兵法至今有用原因一樣。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