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1 00:26:36瀏覽3102|回應10|推薦20 | |
前幾天,台北在開全國教育會議。 其中一天的議程,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提案表示,大學碩、博士班應逐年提高「甄選入學」比率,捨棄學科筆試入學。 說到這個問題,說嚴重也很嚴重,說不嚴重也不嚴重,反正,一個提案出來,一定有正反面意見。 我繼續引用媒體報導內容: 對於這個提案,我的想法還是和這些提案人一樣。 如果只是因為有後門,就什麼事不用作了,那研究所就關起來算了,反正後門都這麼大了。 那麼,有一流學府,當然也有野雞大學的歐美國家,是不是也會因為不用筆試完全甄選入學而後門洞開? 基本上,要真的擔心唸研究所還要走後門的話,那麼,用筆試篩選研究生就會比較公平嗎? 這樣的考試公平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補習班幫你把某所要考的筆試科目,需要的參考書、該教授的課堂筆記,都整理好重點,而且還幫你有系統的將該門學科的觀念作結構性的講解清楚。 至於「猜題」,反正,課堂講義是公開的,指定參考書也是你有我也有,你猜得到,我猜不到,那叫做個人功力,當然,你要說這是狗屎運也可以。 但不管怎麼說,重點在這裡,請回到前面,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說: 彭校長已經點出來問題所在,只要準備幾科筆試就能考上研究所,只憑少數考科成績就可晉升為研究生,這是「大學教育的扭曲現象」的教育問題,而不是公平問題。 衡量的標準在於,「成大校長賴明詔與雲林科大校長楊永斌也贊成,並認為美國一流大學憑推薦信、自傳與在學成績就能挑選好學生,台灣研究所也應該放棄筆試,找到真正有興趣做研究的學生。」 要以「真正有興趣做研究」作為挑選研究生的標準,請問:用1到3科筆試能不能找到這種研究所需要的學生? 換個角度想,1到3科筆試是不是變成擅長考試,卻未必有興趣做研究的「後門」? 筆試真的就是絕對的公平?就能解決大學需要「真正有興趣做研究」的學生的問題? 更不用說,研究所入學考試採用申論題的主觀題,誰能保證這有絕對的公平? 我的看法是,或許放棄筆試完全甄選入學對於謹守習慣筆試才是唯一公平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也不公平,更有走後門的大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能不能解決已經扭曲的大學教育,讓研究所找到真正要做研究的學生,而非讓本來要做研究的大學研究所弄來一堆考試機器,等到學位論文口考的時候才發現,這些筆試機器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學術問題,然後,納稅人傻呼呼的把血汗錢拿去繳稅讓這些考試機器花掉很卓越的補助費用。 最後是一篇評論的節錄。 業界不需博士… 學校只教考試機器 2010/06/28 我國教育就是考試教育,製造了一堆除了考試其他什麼也不關心、什麼也不會的考試機器人。只會考試不會做事,上了研究所,讀了博士班,必須進行無標準答案的研究時,就束手無策了。進產業的畢業生思考模式也被「一定要有標準答案」限制,因此台灣的產業只能做代工,無法創新研發。當國外一流大學早已反省不應單以考試成績為入學標準,且要顧及入學者多樣性時,台灣各頂尖大學仍沾沾自喜收到多少滿級分的學生,是不是太缺乏反省能力,也太因循苟且了呢? 【2010/06/28 聯合報】 2010/09/01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城邦論壇 2010/09/01 《部落格名嘴》電子報精采網評速覽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