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媒體報導,教育部吳清基出席全國高中職五專多元入學工作總檢討會時表示,隨著國中基測將走入歷史,他擔心,未來沒有基測考試的升學壓力後,學生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認真讀書。
在更早之前,有教育團體代表在全國教育會議怒扔考卷,所以,我們的教長開始緊張模擬考政策,進行國中模擬考的宏觀調控, 實施具體的國中模擬考限縮政策。
簡單的說,就是限制模擬考的參與年級、考試時間以及考試次數。
我的評價只有一句話:這真的是地方局處首長的格局!看不到大方向的宏觀格局。
基本上,我知道一定有人會對教長的思維邏輯大點其頭,認為這是「就事論事」。
這種思維邏輯的理由在於:你認為「考試領導教學」是正確的、是必須的,是不可偏廢的,那麼,我無話可說。
但是,在這種思維的背後也凸顯著另一種矛盾。
一邊是教育教我們要拿孔孟之道作為學習的根本,孟子告訴我們要相信「人性本善」;另一邊,我們又是捧著荀子的「性惡篇」看待孩子,認為人性是相當怠惰的,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學,只要沒有考試,學生就不可能唸書、不會唸書、不想唸書、不願意唸書,所以,考試的目的只是想要讓學生「多唸書」、「想唸書」、「要記得唸書」。
至於孔子怎麼說?
孔子一直沒有正面的表示過人性是善是惡,於是乎你看不到他的弟子怎麼在《論語》紀錄這麼回事,或者說,曾經有人紀錄過那些意見,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了。
不論如何,如果教育是「線性發展」,的確,目前是考試領導教學的教育狀態,不考則不教,不考則不學,當基測走入歷史後,學生缺乏考試壓力,你要擔心高中生的學力因此下降,我覺得無所謂。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另一個方向的一堆問題。
1. 唸書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要考試?
2. 如果沒有考試,是否代表不用唸書?
3. 唸書一定要有考試壓力才唸得起來?
4. 唸書必然與考試有關?
……………………
以上的問題,都是在問同一件事,難道只有考試才是正經事,唸書非得考試才能「刺激學生的讀書慾」?
如果不信,你想想看,從小到大,有多少「大人」告訴我們,不要唸那些考試不考的東西,而所謂的「唸書」,是不是只有課本、參考書、測驗卷才是「正經的書」?
簡單的說,如果教長也在這樣的「制約環境」下成長,你說他能不擔心廢除基測之後,學生將會不「唸書」?
但是,這中間就有一個相當吊詭的問題。
既然你教育部長吳清基先生擔心廢除基測以後學生不會像現在一樣認真讀書,那,請問一下:你教育部長吳清基先生又何必限制國中的模擬考政策?
既然吳清基部長相信要考試,學生才會唸書,那麼,國中生從國一開始模擬考,利用正課時間考,一個學年考超過四次,這樣學生才會因為考試而「更認真更想要唸書」,不是嗎?
不是啊!這都是教育部長的教育政策啊!
你要我相信那一套啊?
是在開學生和家長的玩笑嗎?
還是在擔心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假設有考試才有壓力才會想唸書,又何必強力執行「國中模擬考限縮政策」?
如果擔心廢除基測,學生就不會想要認真唸書,不好意思,現在一堆人沒事批評大學生不認真讀書,要不要也來個大學模擬考或大學學力測驗?
我是看不出教育部長的思維邏輯究竟有什麼一貫性,究竟限縮模擬考只是要應付教育團體的砲轟,還是希望維持國中基測以確保國中生的「精神戰力」?
教育部長你馬幫幫忙,起碼講出一套不會自相矛盾的邏輯吧!
跳開這個弔詭的東西不談,如果認為國中模擬考的升學壓力太大,那就搞個十二年國教吧!
要是擔心十二年國教沒有基測、模擬考會導致學生不認真讀書,不好意思,國中也有段考,要進「名校」,還是有人會很積極的搞「會考」、「學力評量」等等篩選機制,以免讓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國中生進了名校「沒辱名校風範」。
話說回來,就算現在有國中基測,還不是有一堆「有考試,不唸書」的學生。
就不說學習成就低落的國中生,跑去當中輟生天天搞飛機跳八家將。
有沒有考到彈性疲乏的?總會有吧!
如果因為沒有國中基測,能不能因為沒有升學壓力,也能減少一些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成為問題學生的機會?
為何我們的教育部長「不能」也「不願」朝著這個方向去思考?
難道只有「認真唸書拼名校」的國中生才是「國中生」?
況且,國中不認真唸書,不代表未來在高中、大學、研究所,不會急起直追!
至少,未來失去基測的升學壓力,是不是也減少一些「學習成就低落」的狀況,難道沒人會想到也許未來一年可以減少出產很多「少年殺手廖國豪」,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再說回來,如果只有唸課本上的東西才叫做唸書,只有唸一堆要升學的東西才叫唸書,一堆人又何必推什麼「終身閱讀」,何況從馬先生到吳清基,還在狂推「終身學習」要中華民國的國民加強閱讀多唸書,我是不是也能說一句:「這些東西又不考基測,何必終身閱讀終身學習」?
說穿了,教育部長只擔心的無非就是廢除基測之後,沒有學生想唸課本上的知識,課本或學習內容枯燥死板無法吸引學生學習慾望的教育問題,教育部長倒沒想過要透過十二年國教解決。
怎麼不想想,如何在減少升學壓力的狀況下,讓學生保持自動自發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讀書內化為主動習慣,而非為了應付考試而讀書的被動習慣。
怎麼不想想,在不考試的狀態下,如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在十二年國教課綱時考量列入設計。
怎麼不去思考,在未來的十二年國教只是要減輕考試為主的學習壓力,而不是「完全放棄」、「完全偏廢」學習。
不考試可以不唸書,但是,不考試並不代表「不學習」、「不閱讀」,這就是我的結論。
畢竟,教育並非為了考試存在,更不需要為考試而學習。
如果教育天才級的部長,還在擔心學生不考試就不唸書,勞駕您老,即刻取消您那偉大的國中模擬考限縮政策吧!
反正,人性本惡,老師不考就不教,學生不考就不唸,從此之後,台灣的教育一定能步向康莊大道。
2010/10/29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城邦論壇
2010/10/29 《部落格名嘴》電子報焦點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