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1 01:08:44瀏覽2146|回應11|推薦58 | |
延伸閱讀:「從海角看未來有幾號」 上一篇的確是欲罷不能,所以這一篇再補強吧,自己先來個「蛋角七號」、「水餃七號」、「海沙屋七號」,免得被政府日後亂複製電影行銷模式而氣死。 一、蛋角七號~模特兒的兩三事 太太是服裝專業,因此這幾年看她常安排模特兒拍攝下兩季季目錄的籌畫與執行。模特兒經紀公司通常會送一堆「白人」來給他們挑選,這些模特兒多從俄羅斯、烏克蘭、捷克、羅馬尼亞等東歐及前蘇聯裡面的國協成員國。因此,其實白人很多,但都是「便宜」的白人。 為何不找黑人或其他膚色的模特兒?因為老闆的要求就是「白人」,業務要的就是白人。「白人才好賣啊!」唉~ 而這些模特兒,一次來台灣三個月的觀光簽證,這三個月經紀公司到處推銷,拍攝一天大賺的錢跟經紀公司對分,因此一天模特兒實際拿五千左右。而這些模特兒們其實鏡頭下有時候也是很「江湖」的,態度惡劣有之,不配合者有之。 據說,二十歲已經算「老」的,但太太偏好用「老」人,因為配合度高,而且有經驗,那些更年輕的女孩,多仗自己年輕、被經紀公司呵護而態度囂張。想起即將上映的「女郎我最兔」,二十七歲的兔女郎就被嫌老。唉~ 模特兒的勞動市場,只是另一種形式的人肉市場。 上個月太太公司的睡衣要拍出「瑜珈」的味道,因此模特兒經紀公司不管太太的條件設定,將所有可用的模特兒都拉到太太的公司試拍,每個人都要作些柔軟度的動作。不少模特兒苦不堪言,但為了錢,還是努力拼了。 看來東歐人真的蠻窮的。 二、海沙屋七號~都市人生活與鄉村的節奏 (一)交通警察 其實,鄉村的生活很單純,想起二十年前美國電視影集「雙峰」,小鎮謀殺案所牽扯的人性糾葛故事。記得三年前,縣市長選舉時,我那嘉義縣的大老已經在開工作會議時說出「每個村莊幾乎一半以上的家戶都被偷過」的話,經濟不景氣,竊盜事情特多,而小鎮生活簡單,大家其實都知道誰有嫌疑。只是,也不會沒事互揭瘡疤。華人社會對於「人情世故」通常比「公平正義」又放在高一點的位置。自保比較重要,要我也一樣,哈哈哈 (二)郵差做到死 也因為在鄉下,因此許多「規範」其實都很彈性,除了大家都熟識以外,說實話,人力派遣調度有限,因為真的沒有多少人願意接鄉村的職缺,因此,電影中描述老郵差的詼諧場景,到也貼切。 但是,這不也是一種「社區照顧」?透過讓銀髮族有事作,減少他們得憂鬱症、更年期併發症等狀況,又可以藉由他們的在地智慧,其實好好對待,銀髮族可以有很大的幫助,只要他們願意。 (三)教會音樂小子 鄉村的人力結構真的是一種斷層,老的很老,小的很小,二、三十歲幾乎沒有,所以,教會彈鋼琴的小女生面對一大群銀髮族教友,實在是「社區活動」的貼切寫照,就是老人跟小孩,沒有青壯年。 這有不好嗎?其實也蠻好。讓老人帶著小孩,小孩照顧老人安全,彼此互助,「隔代教養」似乎不必視為「議題」。 記得訪談台中市楓樹社區,那位社造前輩江鳳英老師就說,社區本來就是老人跟小孩在一起,讓老人用對待自己小孩的心來照顧學童,何必需要證照?她們都是用曾經是媽媽的心情來幫助社區小朋友,有錯嗎?「隔代教養」一定要當作洪水猛獸嗎? 我記得網友曾經撰文支持「照顧產業證照化」的概念,我認為,當社區有人力、有意願自己來照顧小朋友,政府真的不用在意有沒有證照、有沒有經過考試合格。因為社區願意自己作,最好政府讓他們簽切結書。 當然,這相當可能會出現爭議,但是,我認為,那些有「證照」的專業級人才,其實是可以讓社區自己選擇,到底要不要用這麼專業的人才,還是社區有銀髮族願意出來幫忙照顧其他家庭的小朋友。 我還是認為,不要沒事一天到晚找政府解決問題。 西方許多產業架構的標準化、制訂遊戲規則,多數都是由民間自己解決,透過大家談論出一個「產業架構」,自己管理自己,就像會計公報一樣,都是民間自己玩出來的規則。華人政治跟西方政治的最大差異之一可能就是這裡。 我們一天到晚希望政府給我們答案,殊不知,答案其實在我們手上在我們的腦袋裡。透過民間的對話與討論,提出建設性架構,這樣才是真正「民主」的精神。 當然,這時可能有人會說「台灣還沒到這麼成熟」。那什麼時候才到這階段?誰來定義?為何不邊學邊做呢? 太難了,不如「無樂不作」,別憂國憂民了,哈哈哈~ (四)飯店服務生 在鄉下,飯店服務生的服務水準真的是「洗芭樂」,看你命啦。 我記得之前出差遇到很嗆的。有一次住宿,開發票,要寫統編跟單位名稱,結果我的單位有「中華民國」四個字,因此她就問「中華民國?中國喔?」那時心裡OS「有種別賺我錢!」想想算了,就當作在台灣遇到鄉野奇談吧。 還有一次,是訪問某位輔導產業的前輩,她說「那些九二一社區媽媽所作的什麼咖啡館、薰衣草園,那些媽媽桑的氣質一點都不符合端出來的咖啡與簡餐,端滷肉飯還自然正常點。」 真的,不是我愛唱衰在地特色產業,目前還是停留在「土產」階段,要轉型,需要轉腦袋、換氣質才可能,要真正「愛」那些西方的東西,才有可能有品質。但換個角度看,這也是一種「可愛」吧,的確還蠻可愛的。 不過,根據廬山經驗,及四年前深入七二水災災區探險,我懷疑屏東海邊的飯店,到底有幾家是合法的?沒有破壞生態? 記得已經有文章開始批判「墾丁春吶」及「福隆音樂祭」的破壞沙灘後果了。大家可以繼續玩,但還是先找生態專家確認一下防範措施比較妥當些吧。免得五年後,大家都沒有海灘可以玩了,因為沙灘都沒了、被污染了。 三、水餃七號~阿嘉之所以敢說「我跟妳走」的認同課題 (一)阿嘉本來就不服氣被打敗到自己家鄉生活 其實,儘管這部電影被許多「支持本土白蓮教」說是一部非常「台」的電影,但是,諷刺的是,阿嘉本身並不認同他的屏東家鄉。 他是懷著憤怒、懷才不遇的心情回家的,不是衣錦還鄉,不是驕傲鄉里。說得更白一點,他有點自暴自棄的傾向。要不是他繼父千方百計要他有點事作,看來很可能成為社會新聞裡面的不重要屍體。 (二)從作郵差散漫的態度即可看出他對老家的不屑與過客心態 看他作郵差漫不經心的樣子,一副全世界都欠他錢的嘴臉,難怪警察會專門找他麻煩開罰單,因為他看起來真的很衰。而那種心態,其實就是過客心態:「老子來這裡是一時不幸,待我翅膀硬了,看我怎麼遠離這裡飛黃騰達。」 突然有一種唐突,明明是在地土生土長的小孩,居然對故鄉有著如此憤恨的過客心態。 這也的確是一種諷刺,也刺激大家思考:我怎麼面對自己的原生地方? 或許,「都市」到最後依然是人才的匯集所,因為當我們克服「競爭」的課題,不就是成為「勝利者」?當我們成為「勝利者」的時候,會想返鄉過著樸素生活嗎? 有可能。但還是別馬上下定論。畢竟人性要拒絕物質誘惑,拒絕在京城享受功名利祿,唯有在現場才看得到每個人最後的選擇。 這沒有什麼對與錯,自由選擇,自由接受。 (三)到國際爭鋒的「走出去」意識 「國際化」的定義在此可以稍微深入討論一點。 若阿嘉真的到日本發展,且闖出一片天,那麼他可以將「屏東來的歌手」作為一種在日本行銷的伎倆,或者作自己紀錄片宣傳自己家鄉,讓後人認識這個地方。 這還是膚淺的。 更積極一點,若阿嘉在日本或台北功成名就,他可以將屏東的特色、特產、特質發揮在他的音樂或者音樂錄影帶裡,甚至發揮在他的外在形象。 記得訪問一位南部學者,他就說「文化不是抱著骷髏頭不放」的論調,他以台南市「作十六歲」為例,他說,「作十六歲」基本上是以前人關心青少年的一種儀式,我們現代可以用「關心青少年」的心態,依然可以做出新時代的「作十六歲」風格,不必一定要那麼完全遵守八股。 因此,若阿嘉真的到日本或台北成功,那他真的可以將屏東風情與特色揮灑在他的歌詞、歌曲及MV裡。 人就是這樣,只要誰出名了,就會風靡他的一舉一動,鄉里也會普天同慶,不管他的行為是否「符合傳統」,傳統會自然地為這位名人而改。 記得以前有一篇古文提到「國王好服紫」的內容,就是說,當一個國家的君主喜好什麼顏色的衣服,這衣服自然會成為大紅特紅。這不就是「粉絲」的古代註解嗎? 國際化,阿嘉到日本成功,就是一種國際化展現!不一定要在屏東做到死,新時代要有走出去一較長短的勇氣! (四)男女平衡的微妙變遷 片中阿嘉對日本女生說「留下來,或者我跟妳走」,這句話隱含兩種意思 1.時代變遷,男生願意為女生走天涯,而不必一定要女生配合男生留下來。 2.阿嘉真的恨屏東小鎮恨到無怨尤,想到世界爭鋒出人頭地。 不管是哪一個,根據自己周邊幾個有趣的經驗,覺得男女角色的定義,正慢慢變化中。有男生願意變性為女生,有男生成為化妝「牛爾」,有男生可以在鏡頭前抱著痛哭。 男生,越來越可以自然展現自己的情緒了。 四、海嘯七號~國片探討 (一)需要十個郭台銘資本才夠 當郭台銘宣布投資電影事業後,其實我蠻期待有沒有其他有錢人跟進。果然,大家依然觀望郭台銘一個人的成敗,而忘記了~ 好萊塢是資本集中的地方,好萊塢的資本根本是十個、百個郭台銘才能撐起來的場子,不是單一郭台銘可以玩成功的東西。 也因此,據說這部電影已經花費五千萬台幣,算是大手筆的了,期待那些有錢人能集資贊助這些電影工作者。 好歹,這一批海角七號的道具可以作為其他片子的道具,資本集中,成本也可以因為資源互通而降低。 (二)B級電影賣翻天 其實,我個人評價海角七號,算是「B喀」的產物,故事內容有些不足,流暢性也有些不足,在好萊塢應屬「B級」電影吧? 但是,這些都瑕不掩瑜,因為電影的節奏夠明快,再者,台灣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簡單易懂的電影了,自然會一炮而紅。尤其年輕人的關注。 所以,就算「B級」又怎樣?好看,觀眾自然會搶進來看,而且會一看再看。(一評再評,哈哈) 但是,這也可以看出國片工業裡,「劇本」與「故事」的薄弱程度,因為我們好像不太會說自己的故事,自己生活的故事都「很平常啊」「沒有賣點」。 但是「海角七號」就是將「平常的事」編一些笑點進去,將「平常的事」成實地表達,然後加一些小衝突點,這樣就好。 至於有些伙伴期待做出有歷史深度、或者更有質感的電影,我目前比較偏向「小心翼翼」來看待,別又將我們的期望壓死一株剛冒出頭的芽兒來。哈哈~ 而且,我們離族群鬥爭的階段還太近,很多跟歷史有關的事,大家會碰得很「父子騎驢」,藍說不對、綠說不夠,統說錯、獨說爛。反正,很多事一跟政治扯上,藝術也馬上成為名嘴的「屁」了。唉~ 不過,我是蠻期待台灣能做出類似美國「與狼共舞」的電影,講一些原漢互動的過程,雖然還是回歸市場口味,但是,大家進電影院,不是聽大道理,是看「故事」,故事不需要那麼忠於史實。「霍元甲」電影,就是將真的霍元甲故事稍微改編一下,讓他死得很壯烈。或許多看幾次金庸武俠小說,就可以體會怎麼「根據歷史」而又「玩弄歷史」,甚至「創造歷史」。 但希望別拍完馬上就族群分裂了,哈哈哈,這也是我對於台灣政治與民眾的分野還不是很有信心的關係,唉~ 五、香港腳七號~看電影前後的事 (一)中興百貨的樓上住家 以前聽朋友說「住在中興百貨樓上」,感覺很優渥的樣子。週四去看電影前一個小時,到中興百貨樓上的設計書專賣店,才看到芝麻大樓的落寞面,就像香港「旺角」的大樓,裡面一堆小隔間,中庭充滿衣服、竹竿。 當然,芝麻大樓沒有什麼衣服、竹竿,只是那種走廊隔間,跟香港旺角的大樓氣息很像。 記得五年前結婚前,老婆還在台南,我在台北,下班找結婚後要住的房子,結果找到林森北路的大樓裡。 那時也是好奇,真的,想看看那裡到底長啥樣子,於是約了房屋仲介去看。看到一棟林森北路旁的商業大樓,裡面隔間也像芝麻大樓那樣,只是林森北路裡面的空房間,擺明就是「粉味遺址」,雖然人去樓空,但是那種粉味久久不散。 也因此,週四看到芝麻大樓裡面的模樣,也才知道原來住在芝麻大樓裡,其實居住品質不會太好。 想起一位朋友在長安東路買下一間辦公室,記得那一棟大樓也是有這種老式商業大樓的格局,好像香港的味道。哈哈~長安東路的商業大樓看不到長安味道,但看到香港旺角的影子。 (二)微風MUJI又想到「海角七號」阿嘉房間的室內用品 下午,看完電影,回到微風地下街吃午餐,順便逛一下。來到MUJI,看著MUJI的設計產品,文具、零嘴、服飾、化妝用品、家具等,讓我想起在電影裡看到阿嘉房間的室內裝潢,儘管是屏東小鎮,依然很「IKEA」。記得五年前去馬祖,名宿內的家具器材也是IKEA的產品。 又回到社會輿論多說這部電影很台灣味,這部電影是什麼本土佳作,還是有點疑惑:主角對家鄉不屑、沒有對家鄉有什麼認同感、家具也是舶來品、搖滾樂比下彈月琴的「國寶」,沙灘音樂已經出現批判破壞沙灘的聲浪... 管他,憂國憂民者,去死吧,這裡,無樂不作,你若無樂,快閃! (上圖是劇照之一,中間那個橘黃色安全帽的,就是主角。下兩則MV是紀念同學的「糯米糰」,老婆大人說話啦~根據老婆的觀察,發現他們實在太早運用現在流行的東西了,換言之,當時他們引用西方FUNK的元素,還是西方社會的「次文化」,但如今十年後的今天,都成為普羅大眾可接受的東西。簡言之,他們太前衛了。不過他們戲謔的歌詞,真的很生活化,上一篇「跆拳道」諷刺的是誰各位看得出來嗎?那個人現在還紅得不得了哩,而糯米糰,則各奔東西了。不管怎麼說,他們還是在台灣搖滾樂發展史上佔有相當特殊與前衛的地位。)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