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11 15:41:17瀏覽1948|回應0|推薦0 | |
作曲:姚智偉 填詞:劉德華 梅龍鎮上綣起一齣相思夢 鳳姐妄攀龍 徒遭情戲弄 范蠡狠心千里將愛送 西施忍辱只因救國夢 歷史記載不少的英雄 萬世的尊重 那麼的光榮 誰能知道背後美人痛 誰能明白紅顏的惶恐 深深的情可以讓地搖天動 人心太善忘 也難免最後一場空 淡淡的愛可以無盡的沉重 情不情願也沒有用 天賜良緣委實難自控 嘆君甘入甕 長與痛相擁 莫管今生是龍還是鳳 情到濃時你我一樣同 笑看浮生世態千百種 英雄背後總有美人痛 這篇由劉德華親手創作的歌詞,是我看過他所有的歌詞裡面,最具人性探討價值的一篇,以兩個歷史故事的舉例作開頭,再引出他對於美人之內心世界,所可能產生的痛苦,進行一種揣摩,整首歌詞具備了引用、批判、抒情等三種寫作的筆法。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他前面故事的舉例,以及對於人性「健忘」的批判。 關於美人的悲苦,唐代詩人多所描述,在我看來,李白的五言絕句〈怨情〉、白居易的七言絕句〈後宮詞〉是兩首描述最為貼切的,因為,這兩首詩的文字都相當通俗易懂,而且沒有任何典故的修飾,然而,這兩首詩卻又不直接說出「幽怨」,而是給讀者一種再三玩味的空間,通俗的句子當中,卻也有幾分神秘感。尤其是李白「不知心恨誰」這一句,更是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深不可測。 如果,比較一下劉德華在這篇歌詞裡所引用的兩個典故,其實不難發現,有的時候,美人往往會和當代社會,或是國家主義混在一起,為情所困的【鳳姐】與被送去吳宮的【西施】,我認為,儘管她們悲痛的理由不太一樣,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也就是:她們的情感,都為了依附某一個「主義」,而作出了犧牲;儘管,這種犧牲可能成就了他人的豐功偉業,她們的真情,卻可能永遠被埋葬掉。 一個人的真性情,往往會為了滿足某個信仰、某個主義,或是市民社會的公眾利益,而作出了令人感到不值的交付,美其名為「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是一種人性的壓迫,尤其是傳統的東方女性,她們真正的情感,很少為當時的人,或是歷史作家們所重視,中國四大美女的故事【西施浣紗】、【昭君出塞】、【貴妃醉酒】、【貂蟬拜月】很少為正史所提及。 想起一句話:「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個女人。」以前,我一直認為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可是現在,聽了劉德華所寫的這首歌以後,我才發覺,這句我們琅琅上口的俗諺,其實是女人在情感上、自由上的犧牲所換來的,發明這句話的人,真可說是現代英雄主義的發言人,雖然,這不一定含有剝削的成分,但是卻傳達了這樣的意念:一個英雄的背後,總是會有一個犧牲自由的女性。 這樣的犧牲固然偉大,但它卻造成了人性的剝奪,而且這樣的剝奪是很高明的:身陷其中的當事人,根本對這樣的剝奪,是甘之如飴的,沒有任何「被剝奪」的焦慮或恐懼產生,這也是它另人匪夷所思的地方。不過,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做出犧牲的女性,從小就被灌輸一種思想:在必要的時候,要去服膺這個流傳千萬年的【英雄沙文主義】,去成就另一半的蓋世功勞,成為「偉大女性」! 因此,若從小就受這種性別思想的侵犯,那麼,這些女性也就無從去建立,她們與男性之間的界線,之所以會去依附英雄主義、國家主義,主要就是因為,打從她們開始懂事的時候,她們的思想領域,就已經受到這些社會倫理,甚至是社會成見的入侵,然而,一個人在年幼的時候,思想的結構尚未穩固,一個外來物的入侵,也可能導致巨大的改變,並從此成為她們思想領域內「當然的一員」。 不只是西施,貂蟬和王昭君也都與愛國主義沾上了邊,不過最可憐的,我認為不是西施,而是貂蟬,她所承受的痛苦,比西施多出一倍,因為最起碼,西施只色誘夫差一個人,可是貂蟬,她卻要同時應付董卓與呂布,面對兩個不同的人,她必須不斷地更換面具,在董卓面前表現一套,在呂布面前,卻又表現出另外一套,而更糟的是,兩個都不是貂蟬真正的性情,本性被剝削得比西施更厲害。 「誰能知道背後美人痛,誰能明白紅顏的惶恐」表面上是對於歷史、當代對於「美人之痛」的漠視,提出一個疑問,但是,從字裡行間來看,卻也有些批判的意味,不過,它表現得相當含蓄,頗能展現劉德華的深情本色。畢竟,根據我對劉德華的觀察,無論是作詞還是作曲,他向來都以「溫柔婉約」為主要的風格,與宋代詞人的偏好非常接近,關於這一點,從這篇歌詞的中後段,也能夠感覺得出來。 我舉這一段歌詞,還有一個重要的考量,這一段文字,是整篇〈美人痛〉的關鍵轉折點:當劉德華寫到這裡的時候,他的心情,已經從對於歷史事件的疑惑,變成了對這些女子之悲情的關懷。多數人以為,愛情都是風花雪月,都是無病呻吟,但是從一個社會關懷的立場來看,愛情也和這整個社會體系的運作,連起了一條剪不斷的臍帶,因為,愛情作為一種互動的模式,自然不能與社會割離。 所以,這篇歌詞真正的用意,是去對於那些被遺忘的情感,作一種反思性的提醒,像是在告訴我們,一個光鮮亮麗的成就,背後也有很多數不盡、說不完的辛酸血淚,只是「人心太善忘」,許多愛情小說、愛情電影、愛情新聞的故事,每一個都是那麼地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到了散場時分,卻都一下子消失不見了。能夠記得它,並且談論它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卻又不懂維持它的美感。 「美人痛」的源頭,就是這種對於【愛情本性】的剝奪,為了滿足眾人的要求,無論是故事還是現實,美人們往往都需要隱藏她們真正的情感,為這整個社會的成見與規範效命。劉德華在歌詞中的感嘆,或許也跟這種現象有關吧!愛情一但來臨的時候,就像是千軍萬馬一般的磅礡,即使築起社會成見、社會規範的城牆,也未必能夠抵擋這支驍勇善戰的部隊,圍堵策略,終究有崩潰的一日。 這樣的解讀,雖然不一定與歌詞的原意完全相同,但至少還有契合的可能:愛情就是愛情,情到深處,緣分大行其道,社會的成見、規範、階級,全都會失去力量與作用,「莫管今生是龍還是鳳,情到濃時你我一樣同」就是愛情之謎的最佳答案。或許,劉德華的本意,正如某書的名字一般:愛原來可以如此豁達。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