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秋節,何妨無語對明月?
2006/12/09 16:16:20瀏覽509|回應0|推薦0

對於中秋節,很多人當下的反應,不外是月餅、烤肉、賞月,事實上,以前的我,也不例外。在我小的時候,每次一到中秋節,我與母親便會前往在桃園的外婆家,與舅舅、嬸嬸、表兄弟姊妹們一同感受這節日的氣氛,當時雖沒有烤肉,可是對我來說,那時跟現在比起來,反而更像是在過節,更有熱鬧的慶典氣氛。

然而現在,離開了童年很久,那種感覺也漸漸地模糊,現在的中秋節,我所感受到的,已不再是,如國小課本所描寫的「但願年年中秋夜,家家團圓看明月」一般的家庭美景,取而代之的,卻是各式各樣的電視廣告,使得台北街頭,處處瀰漫者「物化中秋」的商業氣息,這段時間,去書店的途中,乘坐幫母親收完攤後的回程車,這樣的氣息,逼得我鬱悶不暢,渾身都不自在了起來。

收音機裡、電視螢光幕上,中秋商品無時無刻,企圖將每個人口袋中的新台幣,一股腦吸個精光,但是,它卻沒辦法對我腰間的阮囊,造成任何的傷害。這並不表示,我不喜歡吃月餅,實在是因為,我母親的朋友多如過江鯽,收到的月餅禮盒可以放滿一個櫥櫃,因此,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家根本就不需要花錢買月餅,至於烤肉,則因為它的程序問題實在難以解決,因此今年只好作罷。

前幾天下午,在車上聽廣播的時候,那位知性十足的女主持人,談到了中秋節相關的形象---月餅、烤肉的歷史,我這才知道,原來這兩樣國內廠商,每到中秋必定積極開發市場的兩大熱門商品,其淵源都跟蒙古人有關。烤肉是蒙古人四處爭戰,野地紮營時炊燒出來的食物;月餅則是在元朝末年,由劉基(即劉伯溫)所發明的,一種傳遞軍事行動暗號的「食用密函」,通知討伐元朝的時機。

在我看來,這應該就是,今年中秋節的收穫之一吧!畢竟,從小到大,每次過中秋節,我都只會對著那香傳千年的烤肉,口味多樣的月餅,來遏止我的乾渴,今年則是第一次知道它們的由來。順便一提,那位女主持人的名字叫做趙薇,但不是現在一般年輕人所熟知的那個小燕子,而是一位資深的文化與媒體工作者。比起那些形而下的商品促銷活動,我還是偏好,去獲得這種形而上的歷史知識。

不過,我卻也發現,在台灣的社會裡,無論是什麼樣的節慶,在香火嬝嬝的其中,總是免不了,會摻雜一些銅臭味,另外,我總感覺,這股銅錢的氣味,已經使得各大節慶,都脫離了它原本的意義,形成了如同異化般的脫節現象,換言之,各路商業諸侯所推行的產品,根本都已經和節慶本身的目的與涵義產生了分化、斷裂。以中秋節來說,或許與它有關的神話、詩詞,已經很少有人去談論了。

像是李白的〈夜思〉、李商隱的〈嫦娥〉、王昌齡的〈出塞〉、蘇軾的〈水調歌頭〉等,都與月亮有關,尤其是李商隱的這首詩,簡直就可以當作,中秋節的應景詩篇,因為它的末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就跟中秋節的神話【嫦娥奔月】有關。至於每到中秋節,媒體大幅報導的賞月好時機、好去處,所造成的期盼,我認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最好不過的形容了!

蘇軾寫的這一段,當中雖有個「問」字,但是我卻認為,這是一個感性的文人,席地而坐,擺起杯盤,以杯中物向天空敬酒的畫面,對於月兒露臉的期盼,真可說是「盡在不言中」。昨晚陪著母親外出,我也終於看到,這團古代文人每每引頸觀望的顏色,我亦如此堅持:接受美感的浪漫時,最好當一個無語的玩家。

圖片出自:http://bloguide.ettoday.com/barshu/index.php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585825